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分析与备考建议

2013-04-03 09:05:30张盛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3年2期
关键词:化学试题中学化学基础知识

张盛

2012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以《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化学)》(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测试化学素养和化学能力为主导,以化学四基为主要考查内容,重点考查信息的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设计、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应用性等特征。试题所涉及的内容均为常见知识,主体突出,为高中教学做出了良好的示范,跳出了题海,强调了能力,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可以说,今年的试题很好地继承与保持了这几年江苏高考化学题的特点。因此,我们做好试题分析,对迎接2013年的高考与复习,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一、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今年江苏化学试卷测试的内容模块和分值分布的描述性统计数据见表1、表2。

2012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格局与2011年完全相同,试题形式平稳,总体感觉试题难度不大,比2011年略低。试题的主要特点是基础性强、稳定性好、综合性强。

1.“稳”字当头

试题题型、题量甚至分值分布都几乎与2011年相同,说明江苏化学试题趋向稳定。试题十分注重考查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面较宽,基本覆盖了中学化学的主干知识,且不回避常规热点和难点题型。

今年I卷选择题还是以传统题型为主,考查内容涵盖了化学用语、阿伏加德罗常数、周期表、化学平衡、离子共存、环境保护、溶液中微粒浓度的比较、元素化合物等。学生感觉做这些题目比较顺手,毕竟高三一年,这类题练得比较多,陌生度不大。

2.“用”字为先

化学试题的设置依据生产实际,而不是刻意杜撰或闭门造车,试题内容尤其是II卷填空简答题,涉及生活、生产、环保、能源、科研等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贴近实际是本年试题的又一大特点。在试题的背景取材上,重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真正体验到化学是有用的,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

3.“实”字为本

试题突出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突出考查了从化学视角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考查了实验探究能力,真正体现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试卷中,以实验为载体对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实验的基本技能进行了多方位的考查。通过纸笔测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的新要求。

总之,2012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紧扣教学大纲,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和新教材的特点布题,继续坚持高考改革的方向,体现了《考试说明》的权威性和可信性,体现了高中化学新课程“基础性、应用性、时代性”的特征、江苏高考化学科“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

二、复习备考建议

1.重视教材,夯实基础

最近几年来,化学高考更注重基础知识和课本知识的考察,而教材中所涉及的概念和理论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在整个化学复习中起着奠基、支撑的作用。复习时一定要以课本为本,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坚决贯彻基础知识过关的原则。

高考化学试题考查的内容都是紧密联系中学化学的主干内容,例如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质溶液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及原电池、有机反应类型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必修和选修模块的关系,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优化整合、组织复习内容;一定要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化学知识内在的规律和内涵,构建必要的知识网络;一定要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育,对每一个重要知识点都要设计过程去探讨,要注意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将化学知识织成网络。

在整个高三复习的不同阶段,教师都应认真学习、研究教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省市地的高考卷,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明确复习要求、考试要求,带领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构建网络,提高素养

江苏高考化学第Ⅱ卷试题的综合性较强,如化学实验、有机合成、工艺流程等。这些试题既是化学学科内容的主题,又是科学研究的具体体现。例如,工艺流程题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以真实的工业流程为载体来进行综合考查。学生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整体的横向和纵向的理解、分析和联系,才能很好地完成答题。这就需要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中学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网络,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新课程是按模块编写的,复习时应按照《考试说明》将相关的考点在不同模块中学过的内容进行联想、整合、形成知识网络。同时紧紧抓住化学学科的主体内容,关注过程,感悟过程,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以加深对化学学科知识的理解,提高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破课堂,提高效率

复习的主阵地依然是课堂,学生依然是复习的主体。课堂中以“疑”激情,以“用”激情,以“情”激情,给学生以“乐此不倦”的力量。加强课型、课例研究,充分发挥备课组老师的集体智慧,精选精练精评,确实提高课堂效率。切忌大规模、强密度的题海战术,这样只会淹没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高考复习做题时,首先要练习读题、审题,注意抓住题意关键,寻找答题突破点;其次要善于分析和仔细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灵活应用简单的方法。

4.建立模型,规范答题

纵观近几年江苏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稳定性,试题的设问也有相似性。如化学实验,常考查实验的仪器和药品的选择、实验现象的观察判断、实验步骤的设计等。对此,复习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答题模型,规范答题方式,提高得分率。

高考阅卷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解答中包含着若干个踩分点。另外,高考阅卷采取的是流水作业,老师们要在短时间内阅完一定数量的试卷,看解答是否规范、是否踩点便成了阅卷老师给分的重要依据。这就需要考生规范答题,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考生回答问题时说理要充分,层次要清楚,逻辑要严谨,语言要规范,文字要简洁。

5.实验创新,培养能力

实验题和与实验紧密相关的题目,在近两年的化学试卷中呈增加趋势,而且难度也较大。因为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实施全面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高考实验试题中所考的原理都是中学化学中最普通、最常用的原理,但问题情境却是新的,仪器是常见的,而所给的实验装置组合也是新的,这使得有些学生一看到题目就慌了神,不知如何下笔。所以要强调使学生理解反应原理、理解装置原理。没有理解,就不能用熟悉的装置和熟悉的仪器去完成熟悉的实验。

高考新实验设计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实验之中,因此研究教材实验是提高实验能力的根本途径。对待教材实验可以从以下角度去研究:(1)实验的每一小步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论依据是什么?(2)实验操作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3)实验仪器能否减一减?(4)能否用替代品完成实验?总之,只有重视教材实验的开发与研究,提高化学实验设计能力才能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罗艳)

猜你喜欢
化学试题中学化学基础知识
高考化学试题解答有效争分策略
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2020年高考化学备考建议
“四步”解答中学化学工艺流程题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2018年全国高考Ⅰ卷化学试题对学习的启示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14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8期)2014-02-27 1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