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架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23例四肢长骨骨不连临床研究

2013-04-03 09:42:44刘世杰
中外医疗 2013年2期

刘世杰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23例四肢骨不连的部位为胫骨11例、股骨8例、肱骨4例,采用单侧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部位,3周后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定期随访患者,观察记录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均达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经局部消毒处理,定期换药后痊愈;有1例患者出现固定针松动,经消毒处理后,再次拧紧;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移位、畸形等,无固定架断裂,骨筋膜室综合症,无关节功能障碍。结论 外固定架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具有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缩短骨愈合的时间,疗效满意。

[关键词] 单侧外固定;自体骨髓移植;长骨骨不连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b)-0085-02

骨不连是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骨折后在愈合的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停止愈合,不论如何长久的固定也无法使它连接,临床上骨不连的诊断依据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X 线表现,以及愈合的情况而定。为了探讨外固定架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的疗效,现对2009年2月—2011年8月该院收治23例四肢长骨骨不连患者应用外固定架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科收治的23例骨不连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4~56岁,平均35岁,所有患者均为单侧的肢体骨折,骨不连的部位为胫骨11例,股骨8例。肱骨4例,均为创伤性骨不连,骨不连的时间为8~48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X线检查显示骨折端有不同程度的分离,间隙增大,骨端硬化,骨端萎缩疏松,髓腔封闭等。

1.2 手术方法

对于原有内固定架的患者,需要先取出内固定物,清除骨折端的瘢痕骨痂等纤维组织,将骨折远近端髓腔凿通,打入螺纹钉,使骨折部位对位良好,用外固定架固定骨折部位,使其长轴与肢体长轴平行,便于加压。术后3周行自体骨髓移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通过X射线透视定位穿针,在髂前上棘或髂后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20~30 mL,立即注入骨不连部位,间隔2周后再次抽取骨髓注入骨不连部位,重复3次。术后抬高患肢,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常规术后2周拆线,骨折远端肢体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期间定期检查手术周围皮肤情况,外固定架旋钮的松紧情况,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给予处理,预防并发症。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指导功能锻炼。

1.3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患者骨折临床愈合参考标准如下:①患者局部压痛消失,无纵向叩击痛等;②局部异常活动消失;③X线片显示患者骨折线模糊,骨折线处有连续性骨痂通过;④功能测定:解除外固定情况后,上肢可以平举l kg重物达3钟,下肢可以连续步行3 min,并不少于30步;⑤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l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2、4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均达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5个月,其中有2例患者发生针道感染,经局部消毒处理,定期换药后痊愈;有1例患者出现固定针松动,经消毒处理后,再次拧紧;无一例患者出现骨折移位、畸形等,无固定架断裂,骨筋膜室综合征,无关节功能障碍。

3 讨论

骨不连是骨折后的并发症,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确定的定义,由于不同部位骨折愈合时间不同,《实用骨科学》及美国FDA对骨不连的定义并不适用于每一处的骨折,该研究对于骨不连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X线表现,以及愈合的情况而定。对于骨不连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也可结合物理疗法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虽然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治疗方法,但一直以来仍是临床上的重要难题。

外固定支架治疗骨不连与内固定方法相比,外固定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等优点[1],其疗效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骨折愈合的关键在于骨折端及其邻近组织是否有良好的血供。外固定支架治疗骨不连手术剥离创伤少,仅在骨折端做部分清除而非骨膜的剥离,尽可能保留局部血供,有利于骨折端周围毛细血管再生,便于软组织的生成和修复,不影响软组织对骨折端的包绕,降低感染,促进骨折愈合。外固定物远离骨折端,避免发生排异反应,预防骨不连的再次产生,不干预骨折的生理愈合,同时也起到保护骨折部位的骨膜及软组织,有利于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对于骨折时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外固定有利于对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和观察。外固定支架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物力学环境,具有高强度、高稳定性及能够承受复合载荷的力学特点。外固定支架在固定后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治疗需要,适当的调节固定装置,以矫正力线偏差,并可适时施加压力。

王民选等[2]认为骨折愈合早期需要加压固定,待骨折线模糊或有骨痂形成时,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而此时应变为弹性固定,早期的加压固定可消除骨端间隙,骨折愈合的过程中,适量的动力性轴向加压可加速骨连接,有利于骨折修复;后期应用弹性固定,增加骨折端的应力刺激,减少应力阻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骨髓内有造血干细胞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其中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组织干细胞,在某些诱导因子作用下,可使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数量大大增加,表明BMSCs具有很强的成骨潜能[3]。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骨髓中的干细胞浓度与骨髓成骨能力存在正相关,临床试验更进一步证明了移植的骨髓中干细胞浓度、总量与骨不连处的骨痂量呈正相关,与骨不连愈合时间呈负相关[4]。自体红骨髓取材方便,不发生排斥免疫反应,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轻,患者经受的痛苦小,是非常有利于骨骼愈合的治疗方法。

外固定架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结合了外固定和自体骨髓移植的优点,即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对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和骨膜损伤小,保留局部血供,降低感染,不干预骨折的生理愈合,促进骨折愈合。手术固定稳定可靠,符合生物力学原理,还可根据患者情况适时调节外固定装置,促进骨折的快速修复和愈合。潜在的并发症主要有针道感染、固定钉松动、神经损伤、关节功能障碍等,在正确的处理和康复指导后可以缓解。该研究结果也说明外固定架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具有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缩短骨愈合的时间,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四肢长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8-11.

[2] 王民选,刘思为,申万佳. 外固定架拦自体骨及骨髓植入治疗肱骨干骨折不愈合[J]. 临床骨科杂志,2002,5(3):223-224.

[3] Connolly JF.Injectable bone marrow preparations to stimulate osteogenic repair[J]. Clin Orthop,1995,313:8-18.

[4] Hernigou P,Poignard A,Beaujean F,et al.Percutaneous autologous bone-marrow grafting for nonunions. Influence of the number and concentration of progenitor cells[J]. J Bone Joint Surg Am,2005,7:1430-1437.

(收稿日期:201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