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琴 孙金殿 曹 静
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超前护理模式,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提高了护理工作的主动性,培养了预见性思维,不仅更符合整体护理的理念,而且可更好地帮助护士掌握患者病情,正确评估患者心理,制订最佳的护理方案。本研究对我科收治的肝癌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选择在我院普通外科住院治疗的肝癌患者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35~75岁,平均(52.34±11.31)岁。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由护士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待患者进入病区后立即按照家属陪护的配合度及患者的文化程度、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制定预见性护理计划,出院后1周内电话随访1次[1]。预见性护理计划内容包括入院护理、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和饮食护理,具体如下:
1.2.1 入院护理 患者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患者,根据病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1)准备床单元,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以及现在健康状况、既往健康状况等。(2)协助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积极做好术前准备。(3)对于>70岁的老年患者应做好风险评估,提前给予干预措施,如应用气垫床、床档等,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1.2.2 心理护理 热情、耐心地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解释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正视自己的疾病,消除顾虑和抵触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对于老年患者应提高其心理应激能力。
1.2.3 并发症护理 (1)皮肤护理。肝癌患者常消瘦、乏力、营养状况差,术后需卧床1周左右,易发生压疮,所以术前应指导患者正确的翻身方式。术前做好皮肤评估,对高危患者提前使用康惠尔泡沫敷料,贴于骨隆突处,减轻局部压力。术后根据生命体征及引流液的量、颜色等决定翻身的幅度及间隔时间,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术后使用翻身垫、电动气垫床等。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污染的床单衣物。术前做好皮肤准备,彻底清洁手术野皮肤后剪掉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既减少了患者的不适,又降低了交叉感染和切口感染的机会[2]。(2)肺部并发症。患者入院时即对有吸烟史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其戒烟,并指导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及扩胸运动。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口腔疾患。监测患者的肺活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术后每日做口腔护理3次。术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病室每天通风2次,每次30~60 min,指导患者每日做深呼吸、咳嗽等动作,根据病情翻身拍背,术后3 d内叩背力度适中,以免引起出血。患者常因疼痛惧怕咳嗽,应指导患者听音乐、深呼吸、全身放松,分散注意力[3],从而减轻疼痛,尽量减少药物止痛。进食后鼓励患者多饮水,用漱口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利于痰液排出,预防坠积性肺炎、肺不张发生,必要时予以雾化吸入。(3)出血。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尿量,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术后不能过多翻身及用力叩背,必须根据病情在护士的帮助下翻身、叩背、咳嗽,用两手轻轻由切口两侧向切口按压,以防出血。(4)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卧床期间活动减少,血流减慢,血液凝固性增高,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也相应增加。因此应指导患者在床上做肢体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如腿部肌肉的按压和按摩、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等[4],并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时下床适当活动,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血运情况。
1.2.4 饮食护理 患者入院时,指导其选择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低脂的饮食,术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患者早期进流质饮食,可促进肛门排气和胃肠功能恢复。患者由于活动少,易引起便秘,因此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粗纤维食物及蔬菜、水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层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d±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观察组43 11.25 ±4.58对照组 43 17.26 ±5.37 t<0.001 5.5839 P值值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例(%)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除给予常规放化疗外,还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常规的放化疗会导致严重的毒副反应,造成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压疮、出血、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故应加强对常规并发症的防治[5]。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模式,可通过评估患者情况,对高危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如本研究中针对肺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实施皮肤护理、肺部感染护理及出血护理,同时考虑到肺癌患者的心理受到较大影响,负面情绪较多,因此也加用心理护理,以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预见性护理可降低肺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且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主要原因是针对性地给予预防,可及时消除危险因素及并发症隐患。此外,本研究中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均在本科室日常护理基础上总结的,故护理效果突出。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预见性护理可加快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是评价护理质量的直观指标,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也表明患者对该护理模式更乐于接受。
综上所述,观察组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预见护理,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有效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预防疾病的认知能力,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林 燕.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实施预见性护理的临床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7):1228 -1229.
[2] 左爱英,林 媛,孙巧妹.术前术野剃毛与术后切口感染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5,4(4):315-317.
[3] 李琼珍,朱 涛.术后镇痛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2):2251 -2252.
[4] 邹翘璇,曾小芳,江 朋,等.高龄股骨颈骨折病人的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73 -274.
[5] 张东兴,卢宜民.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8):1621 -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