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 霞
(昌吉卫生学校,新疆 昌吉 831100)
近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参加全疆和全国技能大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各级领导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支持,也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回顾几年来参加护理技能大赛的经历,笔者深刻感受到育人在护理技能大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现给大家介绍几个训练过程中发生的小故事,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教师予以批评指正。
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被称为“职业教育的奥林匹克竞赛”,正因为技能大赛的定位如此,学校成立了技能大赛领导小组,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疆护理技能大赛保二争一和力争第一”是我校参加全疆技能大赛之初和之后几年确定的奋斗目标。有力的领导和明确的方向为学校技能大赛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想提高技能大赛的成绩,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在向学生宣传提高自身职业技能重要性的同时,实施了一些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积极性。在校内报名时,我们问选手为什么来参加选拔,选手的回答多种多样、千差万别,有的说:“我想锻炼自己。”有的说:“我想展示自己。”有的说:“我想找个好工作。”有的说:“班主任让报名的。”有的说:“家长让我来试试。”有的说:“我想看看超女是怎么选拔的。”通过一轮一轮筛选,我们逐渐把握了学生选拔时的思想动态,了解了他们的心理。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学生在大赛前正确认识了大赛的意义,才会为之努力和奋斗。我们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他们为什么要参加比赛,参加比赛的意义,有多少人在默默地为他们付出,有多少人在期望着他们,同时又有多少双眼睛在仰望着他们。一旦选中,必须认真对待,因为他们不仅代表着个人所属团队,更代表着学校甚至新疆去参加比赛,因此,决不能轻视。
护理技能大赛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指导教师、选手以及其他学生,大家心中都充满了“责任”二字,为在技能大赛上取得好的成绩,学校根据竞赛要求,从赛前培训就以大赛的高规格、高标准、高强度来定位训练目标,制订训练方案。指导教师对每一个训练内容和步骤都翻阅了大量书籍和观看了疆内外各种比赛视频,甚至打电话或亲自到临床向行业专家请教,之后反复揣摩练习,精益求精,争取做得最好。笔者记得有一次学生在练习鼻饲法拔管时,总是不太满意,因为是假人鼻孔和胃管直径差不多,拔早了,拔不出来,拔晚了,纱布包不住,甩出去了,不美观,还要扣分。笔者就让学生反复练习这个动作,10遍、20遍、30遍,学生逐渐没有了耐心,笔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但什么也没说,就在另一个鼻孔给他示教,一遍又一遍,学生看着看着,慢慢呼吸也平稳了,心态也调整好了,又开始和笔者一起练习。这时笔者帮他分析原因,为什么他没有做好,做不好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给病人带来什么负面影响?换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病人,你希望什么样的护士来为你做操作?如果你是评委,评委应不应该扣分?
“责任重于泰山”,有了责任心,就会将精力集中投入到工作中,在每年集训的一个月里,指导教师总是千方百计地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常常舍小家为训练。笔者女儿每天上学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你能不能接送我,我害怕。”放学时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你能不能早点回家,我饿了!”每一次笔者只能对孩子说:“我尽量。”但笔者知道,十次之中九次都做不到。平时我们做的这一切,选手都默默记在心里,并化作了无声的力量,刻苦训练,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参赛时间从全疆23分钟到全国10分钟,关键动作一个不减,主要语言一句不少,选手从全疆选拔赛时差点被淘汰到获得全疆二等奖,最后到全国一等奖,这的确是质的飞跃。这不仅仅和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有关,更和选手的泪水、汗水有关。
参赛项目静脉输液是真人操作训练,静脉输液要做到一次排气和穿刺成功,对于还未进入临床实习的选手来说,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加强真人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务科和学生科安排了大批自愿充当模拟病人的志愿者,每天一遍遍、一针针地接受选手操作练习,选手给他们扎上了,他们心里就松一口气,扎不上,他们按着针眼微笑着说:“没关系,再来!”选手心里愧对这些默默无闻支持他们的志愿者,回去后反思再练再提高,最终熟练掌握了这项操作。这些可亲可敬的志愿者也为大赛选手取得理想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心态决定高度”。除了在每天的训练中,指导教师认真研究资料和大赛内容,反复考虑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还不断思考有效的训练方法,使训练安排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手心理素质的训练。我们在前两年只注重技能训练,认为技能没问题,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没想到越到最后,有些学生压力越大、越紧张,就越容易出现问题,常常丢三落四,甚至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脾气、掉眼泪。训练时,教师给他们指出问题,他们就不练了,坐在旁边开始哭,甚至在比赛那天还有选手哭鼻子。第二年全国大赛前夕,选手马上就要去北京参加比赛了,最后一次观摩时,输液的学生一紧张,液体瓶没挂好,掉下来碎了,剩下的操作都没办法进行了;鼻饲的学生一上来就报告操作完毕了……通过这些我们发现,指导教师必须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提早预防,才能及时调整好选手的心态,轻装上阵。面对大赛一天一天的临近,没有压力是不客观的,笔者鼓励选手把压力变为动力,抓住参赛机会好好展示自己,比赛时不怯场、不慌张,保持头脑清晰,操作过程有条不紊,动作敏捷不走样,只要发挥出了应有的技术水平就一定能行,成功一定属于我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几年来,大赛选手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与他们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大家能够以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每一天平凡的训练,在平常的训练中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每一次的大赛中坦然应对、从容面对。同时通过大赛的历练,不但使选手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技能水平,也使选手树立了“我能行”的信心。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和选手朝夕相处,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当笔者住院时,他们还拿着鲜花来看望笔者,他们说:“老师,您安心养病,我们一定会加倍练习的,不会辜负您的期望!”之后他们还经常给笔者发短信问候,比赛完第一时间给笔者报告好消息让笔者与他们同乐。笔者训练的选手经常会咨询笔者到哪一所医院去工作更合适,在工作中如何应对一些问题,甚至在上大专和就业之间该如何选择?选手说和笔者交流后心就踏实了,也不迷茫了,知道该怎么选择了。这些选手在走出学校步入医院后很快就能适应临床工作,甚至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好成绩。他们经常说,没有这么好的领导和教师也就没有他们的今天,他们从内心非常感谢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培养。
“一花独放不算秀,百花齐放才是春”。技能大赛的开展,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学校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育人工作,更离不开有责任心的教师,只有育好人才能让学生接受教师和严格的训练,才能成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