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平
(大理卫生学校,云南 大理 671000)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训教学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为提高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理、助产专业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水平,我校于每年的6月初开始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操作技能强化训练。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教育,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教育。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毕业后能胜任专业岗位工作。护理学是一门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应用学科,随着新的医学模式形成,护理范畴在不断扩展,内涵在不断加深。我国著名护理专家安之璧指出,护理学的范畴与内容包括6个方面,即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临床护理、科学管理、心理卫生及科普工作、专科护理,而其中的技术操作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体现了护理教育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
护理操作技能实训是学校教学与临床衔接的桥梁课程,是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对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能进行综合实训的课程[1]。在实习前进行强化训练,不仅有利于护生更熟练地掌握护理操作技能,而且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岗位意识、动手能力,拉近护生与临床工作的距离,实现教学过程与临床岗位的对接具有重要的意义。护理专业是我校的主干专业,学校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强调培养护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
根据专业特点及临床实用性对实训项目进行选择,可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护理专业技术实训》中的项目来选择。主要有七大模块,即生活支持护理技能、生命体征的观察与维护技能、医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技能、诊疗技能、各种置管病人护理技能、母婴护理技能、婴幼儿护理技能。这七大模块涵盖了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的常用操作技能。
三年制护理、助产专业的护生在完成两年的理论教学后,一般于7月初进入临床实习,护生在进入实习之前集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临床护理技能强化训练。为更好地达到实训效果,增加每位护生的动手机会,实训时将每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按实训计划轮流交换实训项目,课时数以不少于160学时为宜。
为更好地保证强化训练的效果,在实训开始前两周,各教研组按照教务处的要求各自制订实训计划,主要包括实训学时以及带教教师人数等,然后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关于项目设置,护理教研组在前面所述的七大模块的基础上又细化了6个模块,即(1)生活护理技术:项目有铺床法、床单更换、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特殊口腔护理;(2)生命体征测量技术:项目有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测量;(3)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技术:项目有无菌技术、隔离技术;(4)排泄护理技术:项目有女性病人导尿术、男性病人导尿术、大量不保留灌肠;(5)治疗技术:项目有药液抽吸、皮内注射、肌肉注射、密闭式静脉输液;(6)抢救技术:项目有氧气吸入法、吸痰法、洗胃法。这些操作技能对各专科和各系统疾病的病人及健康人群进行护理时都具有共性,是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技术操作项目,也是每一名护生必须熟练掌握的。
按照护理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来创设临床情景,利用模拟病房,让护生在相对真实的操作环境中进行技能强化练习,增加他们对将来实习岗位工作的认知。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法教学,由护生相互扮演病人和护士角色,使护生既能体验到护士的责任,又能体验到病人的感觉,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培养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关心病人的积极心态,从而提高了技能操作水平。
技能的学习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纯模仿到熟练运用,再到创新的过程[2]。虽然在实训前护生对各项操作技能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带教教师的示教仍然很重要。带教教师应该对每项操作技能进行规范示教,尤其要注意强调护生在技能操作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让护生分组进行反复练习,带教教师从旁指导。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操作视频,或者护生自己点击实训室的开放式辅助教学系统,使护生通过亲自动手获取知识,培养护生的探索精神。我校近两年来引入护生参与实训带教环节,这些护生都曾参加过护理技能大赛,有的还在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中获得过大奖,这样做,一方面充分调动了护生的积极性,弥补了带教师资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树立护生榜样,极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
操作技能考核是检验各项操作是否熟练、规范、准确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训效果的一种反馈,有利于实训教学的科学评价和科学管理。在所有操作技能项目强化训练结束后,各教研组根据情况从实训模块中抽取几个操作项目进行考核,通过考核了解每位护生的薄弱项,再由带教教师给予特别辅导,并加强练习,做到人人过关,体现强化理念,注重实际效果。
通过实习前的临床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一方面使护生在全面掌握操作技能的同时强化了整体护理意识,锻炼了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增强了护生的爱伤观念,提高了护生的动手能力及应急能力,培养了其自信、沉稳、敏捷的素质[3];另一方面使护生进入实习后能尽快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极大地缩短了适应临床岗位的时间,增强了护生在工作中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以及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为即将实习的护生顺利走上实习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及办学层次的提升,学校实训基地的标准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操作技能教学中,每位教师的带教护生人数较多,护生不规范的动作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纠正,影响实训效果;医学教学的信息量非常大,但教学时间与内容却非常有限,在较短的时间内,护生掌握的知识也有限[4],面对那么多的实训项目,部分护生无法及时有效地吸收与消化,导致其进入临床接触病人时,会因动作不熟练、精神紧张而导致操作失误。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适当增加实训学时数,重视培养护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实训教师人数,切实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培训的质量。
[1]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30-31.
[2]王涛,蔡小霞,张彩虹.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引入微格教学的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949.
[3]戚春玲.护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5):77.
[4]袁静,张瑞莹,孙亚男.探讨高职护生实习前临床护理技能强化培训效果[J].中国临床护理,201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