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2013-03-08 01:12:59
产权导刊 2013年2期
关键词:经济

观点集萃

必须通盘解决“双轨制”遗留问题

从双轨制遗留下来的体制使得大型企业更容易从银行、股市获得资金,更容易拿到补贴,更容易批来廉价的土地,所以产生了资金投入过度密集、重复建设严重、企业占地过大等问题,但由大型企业创造出来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而且收入分配也不合理,导致储蓄、投资比重偏高,消费比重偏低。只有消除各种要素市场价格的扭曲,才能切实转变发展方式。金融结构的改革,应多发展地区性的中小银行,给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制造业、服务业和农户提供金融服务。资源税费也应该调到合理的水平。——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1月8日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

低成本钱未必能够流入实体经济

保证经济能够有质量的增长,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本成本是一条重要途径。不过,要实现该目标必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条件。一是必须界定清楚什么是实体经济;二是金融体系运作必须是有效的;三是不同融资工具之间必须具有替代效应;四是所采取的方式必须是市场化的而不是政府来主导。如果没有这些基本条件,融资成本降得再低,这些资金是否会进入实体经济也是相当不确定的,只是会增加这些资金流入金融经济或虚拟经济概率,吹大资产价格的泡沫。这需要制度安排来保证。——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研究员易宪容1月8日在微博上撰文

收入分配改革要管控垄断行业薪资

垄断行业的不合理高收入问题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化趋势起了强化作用。2006年国资委统计评价局编制的一份统计年报显示,垄断行业职工人均年收入是当年全国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7倍。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综合推进三项改革:一是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要更大比例调入公共预算,统筹用于民生支出;二是加大垄断行业改革,减少垄断对分配格局的扭曲;三是推进工资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加强对垄断行业的薪资管控;四是进行综合财税配套改革。——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1月4日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

点评: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近日在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央企要降薪,“领导降薪幅度大于中层干部,干部降薪幅度大于一般员工”。

2013中国经济企稳回升仍靠内需

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还是比较多的。从投资来看,受投资建设周期影响,五年规划第二、三年往往是投资加速年份,大量审批并开工的“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将有利于投资增长和经济回升。201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继续超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尤其是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拉动消费的作用会更大。新型城镇化将改变消费人口结构和消费观念,推动消费水平的升级、需求层次的分化和需求结构的转变。这一系列转变将助推消费稳中有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1月4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

中国对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亚太地区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对世界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正在成为该地区主导力量。如今,中国正在向消费型社会和进口国转变,它不仅帮助了自己,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帮助了西方国家。这种转变可能令有些人感到不适应,但对全世界来说却非常有益。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体现在经济和文化力量。以中国为例,中国文化传承数千年,强大而深厚,与西方文化非常不同,因此其政治体制必须适应这种文化。我认为西方国家应当对中国文化、中国道路和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给予更多尊重。——智库尼古拉·贝格吕昂研究所创始人尼古拉·贝格吕昂1月1日在伦敦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

结构调整政策将逐步发力

2013年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因此财政存款不会出现大幅的回落,释放出的货币供应量也将有限。但财政政策力度加大,预计赤字率占比GDP达到2%,规模达到1.2万亿元。2013年通胀压力减少,同时中央政府项目、民生建设投入进入高峰期,赤字的扩大将是必然之举。货币内生性低速增长或成为常态。企业部门面临着较大的内生性去杠杆压力;地方政府虽然将度过债务集中偿还的高峰期,但潜在的影子银行“挤兑”风险或仍继续造成其负债扩张受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2012年12月30日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

中国经济如同行驶中的汽车

快速城市化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发动机,每年都有近1%的提速。此外, 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发动机,而这种局面是可持续的。中国经济如今相当于变速箱换挡间隙的短暂空挡期,尽管出现了增速下滑的局面,但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在经历了经济的触底过程后,未来10~20年,中国仍可能保持7%~8%的经济增长。中国人均GDP不足6000美元,是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未来中长期内仍具有较大增长潜力。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将好于今年,实现8%左右的增长,但需要加快转型。——经济学家李稻葵2012年12月30日表示

降低成本 推动智慧产业革命

10年前,IBM把电脑部门卖给联想,就在那一刻开始,美国竟然静悄悄地开始了闻所未闻的第四产业发展,这就是智慧产业。它的功用很重要,大幅度提高制造业效率,降低成本。这就使全世界苦熬金融危机时,美国经济领先全世界回暖。10年下来,美国制造业的效率提高了51%,使用工人数量却下跌了28%,说明每个工人效率增长20%,薪水增长只有2.8%,美国工人越来越便宜,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深思。我相信,企业,政府和老百姓三方的力量共同推动智慧产业革命,才是新经济未来的真正目的。——经济学家郎咸平2012年12月28日在“2012十大经济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表示

点评:工人数量下跌28%,是失业增加,还是企业增加?

我国养老金制度需要“转型成本”

社会保障制度的本来面目是“现收现付”,也就是下一代养上一代。但这一代人要建立自己的账户,上一代人谁来养?因此个人账户的制度一建立,就面临一个“转型成本”。法国规定最低缴费年限是37年半,后来发现37年半不可持续,要提高到40年。那么中国15年可持续吗?此外,按养老金计发公式,每缴费一年就拿相当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一个百分点,15年就是15%。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制造业年平均工资为36494元,15%的替代率每月只有456元。每天也就仅够吃盒饭吧。——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2012年12月25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

点评:这是否就是许多地区社保基金亏损的原因?

改善民生也是拉动内需关键

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这四项是基础性保障,也是最基本的民生。四大民生工程是政府必须保障的,也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资源。目前,公共服务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存在不均等的分配,而均等化是衡量民生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服务业发展不起来的根源就在于政府在民生方面供给不足,只有把民生工作做好了,百姓有了较好的保障,没有了后顾之忧,手里有钱才敢花,内需也自然随之拉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2012年12月23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

点评:遗憾的是,这四项恰恰是30年改革开放没有做好的,所以老百姓没有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股市应有必要的行政干预

市场一天上涨4%我都觉得不踏实,都觉得害怕。我们市场这样的变化是成熟市场比较少见的。最近股市好了,但个人投资者开户不是很乐观,有一些开始销户减持,这是个好现象。对于股市关键时刻应采取必要的行政干预,因为这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总的方向是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但这个过程不能简单地放羊,撒手不管,否则就是一个混乱的市场。——证监会主席郭树清1月22日在2013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

应采用三种方式加大国有资产划拨社保力度

为实现社会养老保障收支长期平衡,如有需要,可将超过51%的国有股划拨全国社保基金,社保基金会不参加具体管理,依法获得投资收益。划拨国有资产可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完善现有国有企业上市将其股份或募集资金10%划拨给全国社保基金的制度,并上升为国务院的专项条例;二是将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按不低于20%的比例划拨全国社保基金;三是如有需要,将国家控股比例过高的中央企业(包括金融企业)部分股份划拨全国社保基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2012年12月17日出席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发布式时表示

点评:有人说身为“共和国之子”的国有企业才是中国最大的“啃老族”,所以由他们来“养老”非常合理。

中国真实GDP增速仅5%左右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约相当于GDP的8%。2005年以来这一数值虽然有明显好转,大幅降低到4%左右,但如果在GDP中扣除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我国的真实经济增长速度仅有5%左右。这就要求经济的重心放在对已有产能的绿色化与循环化技术改造升级上,放在发展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产业上。通过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降低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损失,使国民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的循环高效安全的绿色发展轨道上,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过程中实现真实的增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2012年12月15日在出席“中国循环经济与绿色发展论坛”时说

土地负增长影响明年供应

今年一季度土地负增长,二季度土地负增长更严重,三季度情况只比二季度略好。开工方面,今年到目前为止是负增长,若扣除已完成的保障房面积,估计是严重的负增长。库存消化速度在加速,到9月份还有3亿多未消化数量。估计在明年3月份以后,库存量消化得差不多了,由于土地原因,房屋新增量未及时增加,就会出现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恶化,导致房价上涨。如果我想房价上涨,我就不告诉政府说3月份要暴涨。如果我提前了一年告诉政府说,明年3月份要暴涨,你还不做准备,那说明问题在你。——华远地产上市公司董事长任志强2012年11月24日在“2012搜狐企业家论坛年会”上发言

未来房价不可能暴涨

中国不应该把房地产市场作为一个资产市场来看待,而应作为一个以消费品为主导的市场来看。老百姓和开发商不要抱有幻想,房价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暴涨。不要用过去房地产数据模型来推导今后的房地产市场,不要用股市的分析来分析房市,特别是现在制度在变,方向是明确的。我个人认为,按照中国经济10年、20年还能增长多少,倒过来推一个中产阶层10年、20年就业情况下收入是多少,反过来推按揭比例,首付是多少,很低,不用担心。但是投机,对不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2012年12月17日在201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的“房地产调控功过反思”论坛上发言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6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 08:51:10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中国外汇(2019年23期)2019-05-25 07:06:20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分享经济是个啥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
金色年华(2016年13期)2016-02-28 01:4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