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坚 覃建伟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2.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一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体质是指人的生命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1]它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体质既反映着人的自然属性,也反映着人体的身体运动的水平。2002年6月,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下简称《标准》)。到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标准》。相比原来的各种评测体系,《标准》贯彻了“健康第一”的主导思想,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对我院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进行比较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体质状况存在的问题,对于出现体质与健康较差情况的学生,提出运用体育保健等合理的锻炼方法和手段来促进其体质的改善,为学院体育教学与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为进一步改善我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并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表1 体育专业男生与非体育专业男生以及广西男大学生身体形态比较
表3 非体育专业男生与体育专业男生以及广西男大学生肺活量比较
表4 非体育专业女生与体育专业女生以及广西女大学生肺活量比较
表5 非体育专业男生与体育专业男生以及广西男大学生身体素质比较
表6 非体育专业女生与体育专业女生以及广西女大学生身体素质比较
对漓江学院2010级、2011级、2012级体育系和非体育系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测试。体育系学生100名,其中男生80人、女生20人;非体育系学生100名,其中男生80人、女生80人,样本总数为260个,测试时间为2012年11月。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
测试内容选择了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握力、坐位体前屈、台阶测试7个项目来进行。
在本次测试中,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和身高标准体重。测量仪器有身高测量计和电子体重计。
3.1.1 身高
如表1、表2所示可以看出,体育系男女身高均高与广西区男女大学生平均身高,非体育系男女学生基本上略高于广西区男女大学生身高。
3.1.2 体重
如表1、表2所示可以看出,与全区大学生体重相比,体育系专业学生和非体育系专业学生的体重均高于于全省平均水平。
3.1.3 身高标准体重
表1、表2表明,非体育专业男生与体育专业男生的身高标准体重相比,整体正常。非体育专业女生与体育专业女生身高标准体重相比,整体偏低。测试结果显示,体育专业有少部份的身体标准体重有较超重和偏轻的现象,这跟体育专业学生的不同专项有关,属于正常现象。由于大学生体形态发育已经基本定型,体育锻炼对其影响已经不大。
本次测试中,身体机能包括肺活量和台阶测试。
从表3、表4中可以看出,非体育专业男女生肺活量明显低于同龄的体育专业学生,也低于全区大学生的水平。这与体育专业的学生比较自觉参加体育活动,注重体育锻炼有关。
漓江学院体育专业男生台阶测试指数为59,女生台阶测试指数为55,非体育专业男生台阶测试指数为46,女生台阶测试指数为38。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这个项目上也是处于一个比较差的水平。
本次测试中,身体素质包括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握力测试。其中,握力测试还包括握力体重指数计算,握力体重指数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对力量,即每公斤体重的握力。
从表5、表6可以看到,漓江学院体育专业男生和女生的立定跳远分别比非体育专业男生和女生的立定跳远多27.62m和11.39m。从数据表明,除了女生的坐位体前屈没明显差距以外,漓江学院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上明显比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优秀。而漓江学院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明显比全区平均水平高。
(1)漓江学院大学生身体形态较全区平均水平整体良好。
(2)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机能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3)体育专业学生身体素质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
(1)坚持正确的思想,全面落实《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坚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以普及为主和经常锻炼为主的思想。
(2)学校应加强体质健康知识教育。
(3)大学生应制定自我分段锻炼计划,非体育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应学会制定自我分段身体锻炼计划,充分利用早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养成自我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助于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大家在校期间逐步形成体育与健康观念和能力,为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4)学校体育应形成课内外教学一体化,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仅靠体育课上的身体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应克服懒惰陋习,培养优良品质,把课内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体育课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内外教学活动一体化,这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必要措施。
[1]黄晨曦.体育与健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30-32.
[2]翟甫建.中国大学生(19~22岁)体质状况的比较分析[J].河南体育科技,1993,70(2):34-36.
[3]中国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仇建生.对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几点建议[J].四川体育科学,2001(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