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没能力吞噬中国文化

2013-02-21 19:18:48
环球时报 2013-02-21
关键词:佛教文化外来文化欧美

喻 中 所谓文化自信,就是要树立起对于中国文化及其支撑的文明秩序的信心。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命题提出,是因为有一些人对中国文化没有自信。他们认为,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昭示着人类文明的未来,指示中国文化的方向。他们是福山的“文明终结论”的信奉者,只对西方文化有信心。他们认为,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如此强势,在这种强势文化面前,中国文化难有自信。 在这样的语境下,文化自信的依据在哪里?我的回答是,中国文化的“大历史”可以为中国的文化自信提供依据。在中国文化的演进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两次“西方文化”的冲击。第一次是出于“西天”的印度佛教文化;第二次是出于“泰西”的欧美基督教文化。 印度佛教约在公元2世纪传到中国来的。从两汉到魏晋再到隋唐,四五百年间,佛教文化全面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与信仰世界。无论是统治集团还是民间社会,佛教文化都拥有广泛而真诚的信奉者:每个地方都有寺庙,佛教大师饱受尊崇。但即便如此,佛教文化也没能征服、取代中国文化,反而是中国文化转化、吸纳了佛教文化。特别是在以慧能为代表的思想家们的持续努力下,原本是异质的佛教文化终于融入中国固有的儒道文化中。佛教文化彻底融入中国文化的标志与结晶,就是禅宗的诞生。 禅宗是什么?禅宗是中国文化的嫡子。禅宗虽有一个来自异域的母亲——西天佛教文化,但禅宗的父亲是中国本土的儒道文化。可以说,禅宗是印度佛教文化彻底中国化之后的结晶。它虽然具有印度血统,但本质上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从禅宗的诞生机理及其文化特质,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并没因外来文化的冲击而被取代,反而是外来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不断生长、更新的添加剂。 19世纪之后,中国文化第二次遭遇了外来文化,即欧美基督教文化。在甲午战争前后,这次外来文化的冲击给中国人带来“乾坤颠倒”般的震撼,中国人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信心开始动摇。此后,文化上的不自信成了百年中国难以摆脱的一道阴影。但是,从禅宗的诞生所展示、所蕴含的历史规律来看,欧美基督教文化同样不会征服中国文化,它同样会为中国文化所转化、所吸收,成为中国文化在当代和未来自我更新、生长的添加剂或营养品。 在近期内,欧美文化看上去很有魅力,似乎代表了人类文明的“终结”或“终极形态”,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从根本上看,中国文化虽会吸收欧美文化,但中国文化不会变成欧美文化的复制品,这就像一个人吃了牛肉,并不会变成牛一样。中国文化在吸纳了欧美文化之后,只会变得更丰富、更具包容性,同时也更有生命力。这就是中国文化自信的理据。如果说禅宗是中国文化吸纳印度文化的产物和结晶,那么,中国文化吸纳欧美文化的产物与结晶又是什么呢?当前的时代还没有做出回答,背后的原因也许是:中国文化对于欧美文化的吸纳过程还没有最后完成,像禅宗那样的中国文化新形态还在孕育中。因此,只需耐心地、充满信心地等待。▲(作者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佛教文化外来文化欧美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8年9月)
国际贸易(2018年11期)2018-12-18 08:26:52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国际贸易(2018年2期)2018-04-04 02:09:25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4月)
国际贸易(2017年6期)2017-07-21 01:46:11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经营者(2016年20期)2017-03-01 21:32:28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8:16:59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6年10月)
国际贸易(2016年12期)2017-01-06 10:23:55
唐代女性妆饰中使用的外来材料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
从佛教文化中汲取精进的智慧
民族大家庭(2016年3期)2016-03-20 14: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