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阅读调查的手机图书馆服务定位

2013-02-15 19:09:07黄梅林
图书馆学刊 2013年4期
关键词:人群图书定位

黄梅林

(湖北工程学院图书馆,湖北 孝感 432100)

黄梅林 女,1968年生。硕士,馆员。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这一现代通讯工具不断更新换代,被附加越来越多的功能,有“超级媒体”、“万能终端”之称,深受人们的追捧和喜爱,用户数量与日俱增。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消息,2011年我国网民数量达5.13亿人,其中手机网民的规模就达到了3.6亿人,占网民总数的70.18%[1]。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提高,手机阅读逐步成为普通人阅读的一大主要方式。据2012年第九次全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有27.6%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比2010年增加了4.6个百分点,增幅达20%[2]。自1999年至今已开展的历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数字阅读一直呈上升趋势,对传统纸质阅读产生极大冲击,而手机阅读在近两年更以强劲的势头猛增。

图书馆界对手机阅读十分关注,已将其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手机终端,所建立的手机图书馆凭借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和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方式在手机阅读市场开始赢得人们的青睐,并逐步融入人们的生活。

1 手机阅读及其特性

手机阅读是以手机为接收终端,运营商通过与图书报刊业界合作,向手机用户发送数字图书、数字报刊等内容,供其在线浏览和下载的一种电子阅读方式。由于运营商能实时采集和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并向内容出版商或发行商提供读者阅读需求信息,所以能够精准地提供符合读者个性化需求的阅读内容。

相比传统意义的阅读,手机阅读具有其独特性:其一,阅读具有个性化、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利用手机进行阅读,用户享有订制阅读内容的主动权,一旦用户选定阅读内容,这些内容就被即时、定向传送,用户可通过手机在线阅读,或下载后阅读,随时发表书评,进行网上互动交流。其二,阅读屏幕小。手机小巧、便于贴身携带,阅读不受时空限制,人们可以充分利用平时排队、乘车等“碎片时间”进行阅读。但是从另一角度看,这些优点又变成了缺点,即屏幕字小很容易让读者产生视觉疲劳,尤其是长时间地观看视频和阅读长篇小说等。第九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在我国18~70周岁的国民中有75.3%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只有9.4%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3]。

2 手机阅读市场调查

2.1 用户特征

①以中青年人群为主

手机阅读用户中18~29岁人群占59.7%,30~39岁人群占29.9%,这两个群体共占手机阅读人群总体的89.6%[2],这与手机用户年龄分布比例相吻合。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2011年9月的一份数据显示,中国Android智能手机用户集中在18~44岁,占82.3%,而18岁以下的用户仅占7.6%,45岁以上的用户占10.1%[4]。

②大多数是中等及大专学历人群

手机阅读人群的学历主要集中于初中(24.3%)、高中(27.7%)、大专(27.0%),三者加起来达到79.0%,本科学历占16.9%,硕士、博士学历人群仅占1%,小学及以下人群也仅占3.1%[2],由此可见,高学历人群和低学历人群几乎都不进行手机阅读。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充斥手机阅读市场的内容以娱乐、消遣为主,不符合高学历人群的阅读取向;低学历人群由于阅读障碍,阅读需求较少。

③农民占一半以上比例

2011年第八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2010年手机阅读的群体有52.0%是农村居民[5]。其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的比例很大。二是手机阅读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价格便宜、接收便捷,能满足农民的基本信息需要。三是手机的使用十分普及,相比之下,农民与图书、报刊、互联网等媒体接触较少,农民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几率大。

2.2 阅读内容

手机阅读用户通过手机进行的与阅读相关的行为主要是“阅读手机报”(55.3%)、“阅读手机小说”(43.1%)、“手机浏览网页”(28.1%),“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信息”仅占10.5%。对手机小说偏好类型依次为武侠类、言情类、青春类、玄幻类、穿越类[5],阅读内容大多以消遣娱乐类型为主。

2.3 阅读时间和费用

人们进行手机阅读通常利用的是零散空闲时间,调查显示,用户平均每天进行手机阅读的时长近40分钟。由于手机阅读是按上网流量计费,其费用与购买图书、杂志等相比更为节省,人们平均每年花在手机阅读上的费用约为20元[2]。

3 手机图书馆及其应用

手机图书馆是通过部署在图书馆内部的移动代理服务器MAS,将图书馆服务发送到手机客户端,是数字图书馆在手机终端的延伸。用户通过手机图书馆获取信息即时、快速,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是图书馆拓展服务的一次突破性尝试。

早在2000年,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就开发了手机书目查询OPAC系统,呈现手机图书馆雏形。2003年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率先在国内推出短信息服务,迄今国内已有数十家图书馆陆续开通了移动信息服务。

3G技术的运用为手机图书馆服务项目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008年,上海图书馆为上海市民开通了手机图书馆。为了适应手机阅读,每本图书都压缩了图片,整本书仅几兆大小,下载仅需一分钟左右,用户可以免费下载400多本书。自正式向外开通以来,上海手机图书馆受到广大读者的追捧,截至2010年底使用人次已达10万左右。2011年5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于“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要将各地数字图书馆系统链接起来,搭建一个高度共享的统一平台,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手机图书馆迅速成为实施这一工程的重要平台。2012年9月5日,宁波市手机图书馆正式开通,实现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云存储等最新数字化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读者可以通过手机随时检索馆藏纸本图书,访问并免费获取宁波市数字图书馆240万种中文电子图书、7000万篇中文期刊、8700万篇报纸、1.1亿篇外文期刊,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视频等海量资源[6]。手机图书馆为普及国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4 手机图书馆与手机报、手机书城的比较分析

从阅读内容看,手机报依托的是报业资源,书城依靠的是图书发行商提供的图书、杂志,而手机图书馆的资料来源更加丰富、广泛,不仅包括图书、期刊,还包括馆内数字化图书、各层次的学位论文,以及丰富的网上资源等。在服务方式上,手机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更加多样化,在线参考咨询、网上实时服务显示出科学化、人性化的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分析,手机图书馆与手机报、手机书城等形成了互补,前者趋向知识性、科学性,服务对象主要是知识分子人群;后二者趋向娱乐性,服务对象主要是中等学历的农民和普通市民,各自拥有不同的市场,联合起来共同满足人们不同的信息需求。当然,这里所说的手机图书馆主要是指高校的手机图书馆。其实,城市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手机图书馆服务时更侧重于娱乐、生活类的内容,以满足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5 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定位

服务市场定位是企业根据市场竞争形势,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建立和发展差异化竞争优势,使自己的服务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区别并优越于竞争产品的独特形象[7]。

虽然图书馆不以赢利为目的,但是,随着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政策的实施,图书馆必然面临手机阅读市场的竞争环境,由于手机的普及率极高,手机图书馆必将成为图书馆服务面向社会开放的首选平台。不管是高校图书馆还是公共图书馆,都应该着手打造手机图书馆品牌服务形象:①找准阅读服务市场空隙,锁定目标服务人群,对用户服务需求进行准确定位。②按用户需求对服务项目进行定位,提供科学化、人性化的信息服务。③充分利用新的信息科学技术开展各种服务项目。④对服务收费进行定位以寻求更广泛的资金来源,维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5.1 用户需求定位

手机图书馆通常依赖实体图书馆而存在,用户的服务需求与实体图书馆用户相类似,如需要及时了解图书馆发布的动态信息、推介的新书以及个人借阅情况等,但是,因手机图书馆用户处于移动环境,所持的手机功能强大,所以他们还拥有其独特的服务需求:希望通过手机迅速准确查找文献的具体馆藏位置;获得图书到期提醒;通过手机账户进行充值、缴纳罚款,支付机时费、复印费等;通过手机完成图书续借;通过手机进行阅览室、自习室的预约;获得无线互动式视频多媒体教学;预订和接收个性化信息服务;能与图书馆员进行实时在线交流等。另外,由于市民的居住环境与实体图书馆存在一定距离,所以他们更希望利用手机获得图书馆的远程服务,如利用手机下载各种期刊杂志、接收图书馆多媒体资料;接收图书馆为他们专门提供的各种资讯服务。

5.2 服务项目定位

基本的服务项目:发布图书馆动态信息、提供新书导读、书目查询、图书定位等服务,提供催还图书提醒服务。

个性化服务项目:个性化信息产品服务、支付罚款和各种费用、自习室预订、电子图书浏览下载、远程教学视频下载、个人借阅查询、实时在线咨询服务等。

5.3 服务技术定位

①短信、彩信服务

短信是国内开展手机图书馆服务最早使用的服务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发送个人借阅信息类短信,二是发送图书馆公告类短信。若要显示个性、动感的效果,还可采取发送彩信的方式。

②手机软件服务

手机图书馆也可借助一些功能软件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如UC浏览器可以让用户享受高速上网;各种阅读软件可供用户阅读大量数字图书;提供各高校图书馆软件方便用户直接登录其WAP网站。

③TD-HSDPA的移动定位技术服务

利用移动定位技术,在用户手机终端显示图形化路线图,提供图书馆藏位置,帮助不熟悉排架方法的读者迅速准确查找文献资料。

④手机IM即时通讯服务

IM(即时通讯)正在以多种技术方式从PC向手机终端渗透,手机图书馆可以利用IM开展实时在线信息咨询服务,交流更显时效性和便捷性。

5.4 服务收费定位

美国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一部分是靠政府,一部分是靠社会捐助,还有一部分是靠自己创收。例如,美国夏威夷公共图书馆将读者服务分为基本服务与增值服务两种,基本服务是免费的,增值服务要收取一定的费用。美国诸多公共图书馆在费用问题上都与这种模式大致相同[8]。手机图书馆可以此为鉴,将服务项目分成基本服务和增值服务两类,基本服务项目满足一般读者的服务需求,如书目查询、访问数据库、图书馆公告、在线咨询等,并实行免费政策。增值服务主要包括需付出一定人工成本、物资成本的项目,如读者申请的特别检索委托服务、存在知识产权的图书资料下载等。

此外,手机图书馆可以同中国移动通讯公司开展合作,前者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后者提供手机阅读业务管理平台,双方按照阅读平台上产生的实收信息费进行分成结算。这样做既可以充分调动图书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又遵循了市场法则,使手机图书馆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

6 结语

定位战略是通过整合所有服务元素以确保服务定位在市场中得到极大的加强。对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收费等的定位并非一成不变,一方面的定位发生了变化,其他方面的定位也要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将来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增加了少儿群体,那么,手机图书馆就要相应地提供符合这一群体需求的服务内容和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还要不断地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使其对用户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为图书馆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1]唐穗英.2011年我国3G用户达1.28亿手机网民3.6亿[EB/OL].[2012-02-07].http://tech.ifeng.com/mi/carrier/detail_2012_02/07/12345780_0.shtml.

[2]手机阅读人群增长迅速 每日手机阅读时长近四十分钟[EB/OL].[2012-04-26].http://www.chuban.cc/ztjj/yddc/2012 yd/201204/t20120426_105912.html.

[3]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七成以上国民偏好的阅读形式[EB/OL].[2012-04-26].http://www.chuban.cc/ztjj/yddc/2012yd/201204/t20120426_105900.html.

[4]2011年中国Android智能手机用户年龄分布[EB/OL].[2011-09-08].http://www.iimedia.cn/19438.html.

[5]2010年我国手机阅读群体超过半数是农村居民[EB/OL].[2011-04-21].http://www.chuban.cc/ztjj/yddc/2011yd/201104/t20110421_87106.html.

[6]宁波市数字图书馆手机平台正式开通了[EB/OL].[2012-09-06].http://wap.nbdl.gov.cn/tdbinfo/getDetail.jspx?id=627 8253&xc=0.

[7]服务市场定位[EB/OL].[2011-09-06].http://www.doc88.com/p-612991202516.html.

[8]杜志刚,李军,孙峰.美国公共图书馆收费状况的远程考察[J].新世纪图书馆,2004(5):76.

猜你喜欢
人群图书定位
在逃犯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图书推荐
南风(2020年22期)2020-09-15 07:47:08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我走进人群
百花洲(2018年1期)2018-02-07 16:34:52
班里有个图书角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