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机构在网络信息服务业中的定位

2013-02-15 05:07:32张进英
图书馆学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联机情报机构服务业

张进英

(安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安阳 455000)

张进英 女,1967年生。本科学历,馆员,办公室主任。

图书情报机构以其拥有的丰富的文献资源、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以及在文献采购、处理、存储、传播方面的主导地位,在网络信息提供服务和信息处理服务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1 图书情报机构的传统服务模式及定位

要想真正了解图书情报机构在现代网络信息服务业中的定位,首先要了解它过去的传统服务模式及定位。

1.1 文献资源的流通

依托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源,利用各类馆藏目录开展的文献流通与阅览服务,是图书情报机构最基本的服务工作,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服务也属于此类服务。

1.2 文献信息资源的处理

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搜集、组织、存储、检索、利用,为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服务。信息处理业务是图书情报机构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图书情报机构通过对收藏的文献信息资料进行标引、著录、加工和二次开发,形成系统而有序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生产书目、文摘、索引、述评、综述等二三次信息产品,并在这些增值信息产品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书目服务、文摘服务、代查代译等基本信息服务。

1.3 联机检索服务

根据读者的信息需求,通过互联网检索各数据库资源,是传统信息服务业的拓展,目前已成为图书情报机构的主要服务模式。

1.4 深层信息服务:参考咨询、查新服务、定题服务

参考咨询服务、定题服务以及科技查新服务是图书情报机构依托丰富的文献资源,面向科研单位、政府、高校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的服务。

在传统信息服务业中,图书情报机构主要起着文献资源中心的作用,是信息服务业的信息集散地。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这些文献都是人类知识文化的精萃,相对完整、广泛地保存了人类的知识财富。除了图书馆外,没有任何其他机构能够承担把历史的、地域的各学科范畴的文献汇集起来,并组成系统有序的、开放的文献信息源这一巨大任务。从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来看,高校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技情报系统共同构成了比较完善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但是,各类型图书情报机构重复而低效的文献资源建设限制了其文献资源中心作用的发挥。长期以来,各类图书情报机构片面追求规模,忽视整体效益,从而造成浪费资源、重复建设的局面。直至现在,收藏规模仍是图书馆的一条主要评价标准。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管理上的各自为政、条块分割;设施上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落后;从观念上来看,则是忽视投入产出效益的必然结果。结果是其资源中心地位越来越受到置疑。

2 图书情报机构在信息服务业中的定位

通过对图书情报机构传统服务模式及其定位的了解,图书情报界展开了积极的理论探讨,以应对新兴信息服务业对传统信息服务的强烈冲击,图书情报机构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出路,逐渐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脉络。

2.1 创新发展理念,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管理机制

图书情报机构在传统信息服务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但随着新兴网络信息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其生存地位和发展空间受到强烈冲击。如何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在现代信息服务业中找到生存和发展空间,成为图书情报机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给图书情报机构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机遇。1992年以后,各级科技情报系统纷纷改名为网络信息中心,并着手实施企业化改制,开拓了一条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新路。以中信所下属的万方数据有限公司和西南信息中心的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为例,前者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比较有影响的集提供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后者是改制后的西南信息有限公司下属的专业数据公司,与万方、CNKI并称国内三大综合信息服务商。尽管图书情报机构的主体仍然是公益性的信息服务机构,不可能都走企业化发展的路子,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信息服务。

2.2 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构建新的信息资源保障中心

资源建设是各类图书情报机构的中心任务之一,经过长期而系统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和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建设经验、理论、技术和方法,这是图书情报机构的优势,是成为社会和信息服务业的信息资源中心的物质基础,也是开展服务以及与其他社会和信息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长期以来,图书情报机构资源建设的重点是文献信息资源。随着数字信息资源在整个信息资源空间的比重日益增大,图书情报机构资源建设的重心逐步转向了数字信息资源,将自身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资源中心。

目前图书情报界如何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这一问题还远没有得到解决,解决的关键在于数字资源建设。图书情报机构应该根据自己的服务任务、对象、目标以及经费、技术条件和人才结构,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数字资源建设,力争成为国家、地区或行业等各级信息资源中心。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引进和自建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实现方式包括:①引进商业数字信息资源,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同构成馆藏资源体系。②互补性地引进商业数字信息资源,文献收藏与数字收藏不相重复,如“书生之家”提供了按需引进电子图书的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虚拟网络资源应该成为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数字信息资源体系的重要补充。面对互联网浩翰的信息资源空间,拥有强大信息搜集和分析能力的图书情报机构大有作为。各类图书情报机构应该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范围和资源建设目标,收集、选择和组织各类网络资源,建立专业的导航库、信息网关、主题网关或垂直门户为用户提供服务,如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图书馆建设的学术资源门户INFOMINE、欧洲电子图书馆项目建立的社科信息网关SOSIG等。此外,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大量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看不见的网站”难以为搜索引擎所发现,挖掘这类资源,建立特色网络收藏,应该是图书情报机构开拓新的信息服务的生长点。

作为信息资源中心,图书情报机构的价值不在于收藏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收藏的信息资源被利用的程度。利用自身的信息资源开展中介服务,或者与其他社会和信息服务机构合作,对收藏的信息资源进行增值开发,是图书情报机构参与信息服务业的必然选择。

2.3 以联机检索服务为基础,拓展联机信息服务

图书情报机构在引进、开发联机检索数据库方面做出过重大贡献。但由于观念、机制等方面的原因,联机检索服务在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始终处于非主流的地位,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图书情报机构要想在现代信息服务业中占有一席之地,提升联机信息服务在其信息服务体系中的地位无疑是一个富有成效的选择。

图书情报机构可以从国际、国内、馆内各层面开展联机信息服务。引进国际联机检索系统和数据库开展服务;引进或开发国内联机检索系统和数据库开展服务;开发馆藏联机公共目录检索系统开展服务。为了更好地发挥资源效益,各类图书情报机构之间也可以开展合作,其中OCLC和CALIS、CASHL都是值得借鉴的合作开展联机信息服务的模式。OCLC(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开创了一种成功的资源共享和协作式联机信息服务模式,其最大特点是协作和会员制,提供的主要服务包括联机编目、联机检索、咨询、虚拟参考、馆际互借等。目前,使用OCLC产品和服务的机构已发展到8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4000个图书馆和教育科研机构,我国有900多个,其中具有会员资格的35个,但提供馆际互借服务的只有15个,且没有一家提供全文服务。

2.4 大力开展网络信息服务,构建虚拟信息服务体系

提升联机信息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在图书情报机构的信息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关键在于构建虚拟信息服务体系。虚拟信息服务体系是以分布式数字化资源为基础的综合集成服务。其特点是整个体系的资源是分布和开放的资源的形态,是数字化的非占有式地使用资源提供集成服务,包括统一界面、资源的无缝链接和关联使用。

构建虚拟信息服务体系可以从两方面着手——独立虚拟信息服务和合作虚拟信息服务。独立虚拟信息服务是指图书情报机构挖掘网络信息资源,根据自身的服务对象、范围和资源建设目标,收集、选择和组织各类资源,建立虚拟收藏或专业导航库、信息网关、主题网关、垂直门户为用户提供服务。合作虚拟信息服务是图书情报机构之间、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以及出版商之间合作开展。其特点是服务提供者联合购买数字化资源,资源使用是基于信息服务提供者对使用权的购买和相应的使用保障机制,统一用户身份认证和使用授权机制,统一使用审计机制,以资源共享和利益共享为合作基础。合作虚拟信息服务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以OCLC、RLIN、STN等为代表的联机信息服务;以Z39.50为基础的开放系统互联检索及虚拟联合目录系统;以ISO ILL协议为基础的馆际资源共享体系;以及容纳Z39.50和ISO ILL协议的虚拟图书馆服务体系。如加拿大的虚拟联合目录VCUC、加州州立大学的集成信息检索系统CALSTATEUIAS、欧洲UNIVSERSE计划等。

2.5 深化咨询服务的内容层次,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图书情报机构在深化咨询服务的同时,也应拓展服务的形式。数字参考服务就是图书情报机构依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开展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形式。数字参考咨询源于图书馆,在信息服务商那里得到发展并使之正规化、规模化后又回到了图书馆。其最终目标是建立资源共享、专家共享、服务共享的服务体系。不过,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在专家与图书情报机构之间、图书情报机构相互之间甚至是图书情报机构与其他商业信息服务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与专家之间的协作实际上是由参考馆员、信息专家与学科专家、领域专家组成相互合作的服务团队,这是图书情报机构有效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基础。图书情报机构之间以及与其他商业信息服务机构之间开展协作的目的是构建数字参考服务网络,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专家共享实现全天候服务。这两种协作方式就是所谓的合作数字参考服务,是数字参考服务的发展方向,前者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和OCLC联合开发的QUESTION POINT,后者如美国LSSI公司与图书馆之间的合作。

2.6 面向市场开展数据库服务

数据库产业是内容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大力发展数据库服务应该成为图书情报机构跻身现代信息服务业的重要战略。我国图书情报机构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较强的信息搜集、加工和处理能力,也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我国的数据库建设尤其是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中居于领先地位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应该跳出小规模、重复建设、盲目开发的圈子,面向市场,走集团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走集团化数据库开发和服务的道路,实际上就是走合作建设的道路。这种合作可以是图书情报机构之间的合作,如CECDB(中国公司、企业及产品数据库)就是原中情所与全国40多家情报单位合作的产物。图书情报机构之间开展合作建设的基础是资源互补,目的是整合有限的资源,开发大型的数据库产品。也可以是与其他社会和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图书情报机构应该加强与经济、管理、新闻等部门、研究机构以及其他专业咨询机构、大中型企业的信息服务机构之间的横向联系,与这些机构开展分工与合作,合作的基础是图书情报机构在资源、技术和经验等方面的优势。

产业化发展不仅是图书情报机构进行数据库建设的方向,也是我国数据库业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图书情报机构在进行数据库建设时,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避免盲目建设。应该提高数据库的“内容”含量,大力开发全文数据库,在继续加强科技信息数据库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发面向经济建设、面向企业的数据库。在利用数据库开展服务时,应该注重增值服务,开发附加值高、市场价值大的信息产品。

2.7 开展知识服务与增值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图书情报机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和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说,应该以增值服务为生存之本,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进一步挖掘其作为信息资源中心的潜力,在继续开展传统的信息流通服务、文献信息处理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定题服务、查新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新的或更深层的信息增值产品和服务。

通过传统信息服务业和新兴信息服务业的详细比对,我们不难看出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和生存危机迫使图书情报机构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开展市场化、产业化的信息服务,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图书情报机构信息服务内容与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契合性,则为其在现代信息服务业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空间提供了机遇。

[1]方清华.图书情报机构的现代化及其在现代信息服务业中的定位[D].武汉:武汉大学,2005.

[2] 田春虎.信息生态问题初探[J].情报杂志,2005(2).

[3] 杜文峦.数字图书馆网络个性化定制服务现状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3(1).

[4] 赵久艳.图书情报机构的功能拓展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联机情报机构服务业
多联机安装施工技术探讨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
浅谈基层科技情报机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思考
高温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研究
制冷技术(2016年4期)2016-08-21 12:40:28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
图书馆学刊(2015年8期)2015-12-26 08:33:55
中介服务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服务业集聚区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5
分析Automation技术在Word联机考试系统中的作用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04
西方预测伊朗18个月内拥有核武
环球时报(2009-10-27)2009-10-27 09: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