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红芳朱博文胡允银
2012年6月,浙江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战略,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而努力奋斗,由此正式确立“两富”战略。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有效贯彻落实“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浙江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相对“两创”和“两富”战略实践如火如荼的开展而言,两者关系的研究相对滞后。
联邦德国著名物理学家Hermann Haken是协同论的创立者。他于1971年提出协同概念,并随后进行系统论述,逐步构建起协同学的理论框架。作为系统科学重要分支理论,协同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或能量交换时,如何通过自身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形成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
——“两创”、“两富”战略的指导思想协同。无论是“两创”战略还是“两富”战略,都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对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模式和发展观念认真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都着眼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注重全省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省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两创”、“两富”战略的目标协同。“两创”战略的目标表述为富民强省。“两富”战略的目标表述为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两个目标虽然表述不同但存在交集。两创中的富民,是努力使全省人民基本过上小康生活。而“两富”战略目标定位,既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两创”战略目标中核心要义,又立足浙江“十二五”发展现实基础,赋予“两创”战略目标新的内涵。如果说“两创”战略中富民目标是基本小康生活,则“两富”战略目标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全面小康生活。
——“两创”、“两富”战略实施举措协同。“两创”战略的两大实施举措,一方面力推全省人民自主创业,脱贫致富,另一方面积极服务各种市场主体大胆创新,开拓进取,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社会协调发展。而“两富”战略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具体实施举措,但深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其应有之义。
美丽幸福、富裕和谐现代化浙江是“两创”战略和“两富”战略协同演进的结果。“两富”战略是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力,“两创”战略为现代化进程提供支撑和保证。首先,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两创”、“两富”战略协同演进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各级党委政府是现代化浙江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敢于担当、主动作为。一方面,抓组织机构建设。尽快建立推进“两创”、“两富”战略协调发展的工作机构,畅通两者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促进两者之间信息和能量互通有无,工作协调和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抓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尽快建立健全两大战略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重大问题磋商制度,交叉检查等制度,以制度促落实,以机制推发展。最后,积极构筑各种项目对接服务平台,引导两大战略阶段性目标和重要举措融合对接。
其次,在促进两者有机协同方面,要加大宣传引导。充分发挥省内主流媒体信息传递主渠道的作用,传播和塑造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和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价值观,以共享利益为着力点,充分发挥“明星企业”、“创业模范”的示范效应和创业投资的治理效应,引导两大战略自发联动,带动创新扩散和创新嵌入。促进省内省外、国内国外的各种创新要素整合,努力实现单点突破到多面互动,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共享。
最后,在理论研究方面,要尽快开展“两创”战略实施绩效、“两富”战略实施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和评价方法研究。探索如何构建涵盖全省的创新指数指标体系以及“两富”战略构思的“全省人民的发展自豪感、生活幸福感、心灵归属感、社会认同感”的“四感”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地对全省各个区县市创业创新体系的发展特点、路径选择、实施绩效等进行综合分析,深入开展各个区县市人民群众在“两创”、“两富”战略实施过程中幸福感调研,验证两者协调发展的理论机制,凝练成“浙江经验”,助推浙江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