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剑光金怡然汤庆园
当前,温州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现代商贸业是温州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领域。“十二五”时期,温州市提出要构建以特色商业街等为依托、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引领的城市商贸网络体系,努力打造时尚消费之都。其总体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贯彻“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总战略,围绕温州转型发展主线,大力发展时尚消费服务业,并以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作为龙头,全面拓展规模、完善功能、优化布局、提升服务、培育品牌,积极招商选资,形成内外结合、多层次、多业态、多品牌、有特色、强辐射的时尚消费服务体系,使时尚消费对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领地位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经过5-10年努力,将温州建成国际时尚消费品集散地和特色商贸中心城市,成为名符其实的“时尚消费之都”。到2020年,力争在大都市主中心建设布局20个左右的商业综合体,建设布局20条特色商业街,使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成为温州集聚人气、汇聚品牌、凝聚商业氛围、凸显城市形象的时尚消费集聚区。
——发展商业综合体,提升城市商业规模。在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鹿城、瓯海、龙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瓯江口新区、洞头)改造或新建20个左右的商业综合体。优化综合体布局,避免同一地段重复配置,重点在商业中心区、商业副中心区、都市型功能区布局。新区综合体建设要因地制宜考虑综合性的片区商业配套服务功能(如瓯江口新区、机场商业综合体)。建成区及旧城区的综合体以改造和整合为主,突出原商业地块的功能延续与品质提升(如黄龙商贸城地块的综合体建设,应突出批发、展示等功能)。温州建设商业综合体,不能照搬其他城市的模式,应该尊重温州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根据具体片区的人口总量、人口结构、消费水平等来确定规模,不一定所有综合体都要达到动辄几十万平方米的规模,严防空置浪费。
——发展特色商业街,凸显城市商业特色。温州特色商业街的发展可以分两种类型,一是传统的特色商业街,更注重温州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的融合,如五马街及周边特色街区、南塘街、朔门老街等一批传统特色商业街;二是现代的特色商业街,更注重现代化商业空间和创意化购物体验,如人民路、大南门、望江路,以及滨江商务区、瓯江口新区、空港新区、瓯海和龙湾的新城市中心区的一批新建特色商业街。
——弘扬时尚消费文化,增强城市商业魅力。现代商业理论认为,消费过程不仅仅是在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消费着所包含的文化价值。时尚消费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消费文化。应当培育和弘扬温州时尚消费文化,全面增强城市商业魅力,重点途径包括:一是鼓励创新经营,促进现代时尚元素与传统优势品牌的融合发展,弘扬温州老字号品牌。温州有老字号品牌“县前汤圆”、“叶同仁”、“李大同”等十余家,但许多品牌产品线单一、营销模式落后,应积极拓展产品链,同时不忘守住文化的“根”。二是强化多层次的时尚品牌引入,提升温州时尚品牌集聚度。品牌是时尚的象征,一个城市时尚品牌的集聚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其拥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数的比例。应提升温州时尚品牌集聚度,包括奢侈品、轻奢侈品、快时尚等,满足不同购买人群的购物需要。三是突出城市商业空间的时尚消费文化表征。“时尚”是一种“符号”,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认为,追求时尚的消费活动,本质上就是在追求物品的象征意义。温州现有的综合体和商业街都还比较传统,因此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对温州的城市商业空间进行时尚文化、主体体验等表征的导入,营造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和时尚氛围。
——强化对“时尚消费之都”建设的要素保障。一是资金及政策保障。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外资等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温州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和运营。二是用地空间保障。加快推进温州城市有机更新,对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退二进三”区域,要优先安排用于发展大型商贸流通产业。在新区建设中,谋划一批大型综合体和现代化商业街,推进“商住分离”,促进商业项目集聚发展。三是人才资源保障。细化有关人才政策,引进国内外的现代商贸流通业管理和技术人才。优化用人环境,在市商贸业专项资金中切块用于人才引进和贡献奖励,切实解决现代流通紧缺人才的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