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彬 吴天保
(1.宁夏中卫市永康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宁夏中卫 755000;2.宁夏中卫市农牧局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夏中卫 755000)
鸡球虫病主要由艾美耳属的各种球虫寄生于鸡的肠道而引发。其中,以柔嫩艾美耳球虫和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性最强。不同品种和2周龄以上的鸡均易感。球虫病可导致鸡只贫血、血痢,生长发育受阻,饲料报酬降低,体重降低和产蛋率下降,会造成鸡只不同程度的死亡,对养鸡业危害严重。
鸡的球虫病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内的幼鸡,以15~45日龄的雏鸡最易感。气温在22℃~30℃和雨水较多的季节最易流行。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鸡只吃到了可以致病的孢子卵囊,即可感染球虫病。凡是被病鸡和带虫鸡粪便污染的地面、育雏网、房舍、饲料、饮水和一切用具,人的手脚以及携带球虫卵囊的野鸟、苍蝇、蚊子等均可成为鸡球虫病的传播者。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和天气潮湿多雨、育雏舍拥挤、运动场阴湿、饲料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K、饲料配合不当等,都可成为本病流行的诱因。
球虫病患病痊愈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肠道里仍含有生活的球虫卵囊。据报道,球虫卵囊在痊愈鸡盲肠粘膜内可生存达7个半月之久。痊愈鸡长时间带虫,可能成为传播者。
当球虫的裂殖体在鸡肠上皮细胞内大量增殖时,破坏了肠黏膜的完整性,引发肠黏膜的发炎和上皮细胞的崩解,进一步导致消化功能紊乱,一部分体液和血液流入肠内,肠内的有毒物质也不能迅速排出,这样可引起自体中毒。因此,患病鸡只表现为贫血消瘦、下痢带血和一些神经症状。
急性盲肠球虫是由柔嫩艾美耳球虫引起。雏鸡感染后第3 d,盲肠粪便变为淡黄色水样,量减少。正常盲肠粪便为土黄色糊状,俗称溏鸡粪,多在凌晨排出。第4 d,盲肠排空无粪,第4~6 d,盲肠大量出血,病鸡排出带有鲜血的腥臭难闻的粪便,明显贫血,精神呆滞,缩头、闭眼、打盹,很少采食,出现死亡高峰。成鸡及产蛋鸡的球虫病多由毒害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引起。由于受损害的是小肠,所以,对消化吸收机能影响很大,致使成鸡体重不达标和产蛋鸡产蛋率下降,冠髯发白,病鸡厌食;大量饮水,但仍有脱水症状,排水样稀便,多混有未消化的饲料,有时也排细长粪条,而裹有黏液,一般无明显的血便。此外由于肠壁对胡萝卜素的吸收能力降低,以至维生素A缺乏,腿脚和皮肤褪色,并易于继发细菌病、病毒病的感染。
雏鸡:胸肌苍白,内脏器官颜色变淡。主要病变在盲肠。感染后第5~6 d,盲肠内充满血液;感染第6~7 d,盲肠内还可见到血凝块及豆腐渣样坏死物质,同时盲肠硬化、变脆、肿胀如香肠状;感染第8~10 d,盲肠缩短,有时比直肠还短,内容物很少,整个肠道呈樱红色。严重感染的病死鸡,直肠有灰白色环状坏死。
成鸡及产蛋鸡:主要是小肠缩短、变粗、臌气,同时整个小肠黏膜呈粉红色,有很多米粒大至大头针帽大小的圆形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小肠前段及中段的黏膜上出现许多点状、线状、环状的灰白色坏死灶,肠管外面亦可见到。肠壁弹性丧失,黏膜上皮组织脱落,黏膜层变薄。
雏鸡及未产蛋鸡:三字球虫粉+乳化鱼肝油饮水,连用5 d,鸡清瘟解毒散拌料,连用4 d。
产蛋鸡:可用常山、柴胡等中药制剂进行治疗和控制。
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经孢子化生殖后污染场地、饲料或饮水而感染其它鸡。因此,切实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清洗笼具、饲槽、水具等。加强饲料及饮水卫生管理,防止粪便污染是预防球虫病的关键。
饲养密度过大,容易使鸡粪滞留在育雏网上,从而污染饲料或饮水,而使鸡感染发病。所以,要科学设计鸡只饲养密度。
预防或治疗球虫病时,必须清楚饲料中是否添加了抗球虫药,以免重复用药引起鸡中毒。治疗时宜采用穿梭用药、轮换用药和联合用药等方法,尽量避免抗球虫药物的中毒和产生对抗球虫药物的耐药性。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防药物中毒的发生。使用磺胺类药物5~7 d后必须停药,用药期间应给予大量的饮水和服用碳酸氢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