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宁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天津 301500)
2012年8月16日,宁河县某猪场从外地购入104头仔猪,旁晚时有6头出现神经症状、皮肤苍白及严重贫血,体温在40.2℃~42.0℃之间。畜主曾用热毒克、青霉素、安痛定、病毒灵等药物治疗5 d后,未能控制病情,相继死亡3头。
病猪精神不振,被毛粗乱,皮肤发红,耳背青紫色,体温稍高,眼结膜发白,肠干,拉算盘珠样粪便,表现角弓反张等严重神经症状,左后肢麻痹。
全身淋巴结肿大,血液稀薄,凝固不良;黏膜黄染,腹水增多;肝脾肿大,有白色坏死灶,质脆;胆囊臌大,胆汁浓稠;心肌变软、脂脆;肾脏肿大、发亮;肠管变薄;膀胱内膜出血。
无菌操作取病猪耳静脉血1滴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在16×4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观察到红细胞变形,主要是不圆,见有球状、逗点状、卵圆形等多种形态,活动自如,是红细胞上附着的病原体在带动红细胞运动。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判定其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控制该病的关键在于驱除猪体外螨、血虱、蚊等寄生虫,做好猪场的灭鼠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可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肌肉注射0.2~0.3mg/kg,7 d后再用1次。
对已发病的猪进行隔离、消毒。
全群猪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原粉,200~800g/t,连用5~7d。
病猪和可疑猪,肌肉注射血虫净5~7mg/kg,1d/次,连用2~3d,同时用复方庆大、维生素B1等进行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有贫血症状的猪,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2ml/头,维生素B10.1~0.3 mg/头,1 d/次,连用5~7d。
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治疗对初期病猪疗效显著,对患病3 d以上症状明显的猪只,治愈率下降,多愈后不良。因此,对该病要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每年本病高发季节到来前,猪场可进行全群预防性投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