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广东梅县 514700)
猪蓝耳病和链球菌病是当前许多猪场的常见多发病,由于这两种病的病原体血清型众多、毒力不同,以及链球菌耐药性问题,给混合感染防控增加了困难。
某种猪场于2010年6月从另一个大型种猪场引进52头纯种大白猪,均重53 kg。还引进了10头二元杂母猪,均重76 kg。经隔离饲养30 d后,遂将该群猪并入本场选留种猪120头的猪群中,一并饲养在后备种猪舍。并群第15 d,猪群急性发病。当天检查发现,新引种猪发病8头、本场留种发病2头,第2 d,新引种猪发病40头、本场留种发病20头,发病率约33%。病猪精神沉郁,全身发红,当时正值夏季,猪场蚊虫较多,猪场兽医怀疑是附红细胞体感染,即添加强力霉素0.6 kg/t饲料,添加中成药原虫清散5 kg/t饲料,病猪肌注阿莫西林2 g/头、强力霉素10 ml/头。发病当天即死亡2头,第2 d又死亡5头,且整个猪群健康状况无改善,并有加深迹象,第3 d遂来动物卫生监督所求诊。
猪群几乎全群发病,患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0.5℃~41.5℃,皮肤发红,很快发展为腹式呼吸,死前鼻流鲜血,有部分猪惨叫,腹下、臀部有紫红色出血斑,有部分猪耳尖发绀。
剖检死亡病猪,尸身营养状况良好,肺肿大、充血、出血,占据整个胸腔,呈间质性肺炎,外观呈紫黑色,肺门淋巴结肿大1~2倍、出血;气管内充满血红色泡沫;肝肿大、充血、出血、坏死(紫黑色),胆囊肿胀、胆汁充盈;脾肿大1倍左右,表面有红色出血斑;肾脏表面有白色坏死点;膀胱内壁充血,无尿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切面有少量出血点;整个胃肠道未见明显病变;胸腔和腹腔无积液。
根据临床症状分析,初步认为是蓝耳病和链球菌病并发引起,建议其对病猪改用肌注头孢噻肤钠和磺胺六甲氧嘧啶,饮水中添加中药瘟毒清和维生素C用于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发病第3~5 d,经采用上述方案治疗,效果不理想,仍未有效控制死亡。因为是种猪患病,经济价值较高,经畜主同意,随即采集了肝脏、肾脏、脾脏、肺脏和血液等病料送到佛山科技学院猪病实验室检测。
发病后第5 d,佛山科技学院猪病实验室得出检测结果:经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RT-PCR检测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确诊是猪蓝耳病并发链球菌Ⅱ型。同时,经药敏试验发现,分离的链球菌高度耐药,对头孢噻肤钠、头孢拉啶、头孢唑啉、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复方新诺明、磺胺六甲氧嘧啶、土霉素、苯唑青霉素、链霉素等10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对头孢曲松低度敏感,仅对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敏感。据此即更改治疗方案。
病猪肌注恩诺沙星注射液10 ml/头,每1 t饲料中加入50%恩诺沙星0.8kg、中药瘟毒清(主要成份:黄芩、黄连、黄柏等)6kg、维生素C粉1kg。采用此方案治疗后第2 d,病猪即明显好转,第3 d,则死亡停止,1周后全群康复。
发病生猪的发病率高达100%,死亡71头,死亡率为39%。随后建议该场调整免疫程序,使用政府采购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和广东永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链球菌Ⅱ型灭活疫苗免疫。此后该猪场生产成绩一直稳定。
规模猪场对外引种时,一定要了解引种场猪群健康状况,引种场所用疫苗的种类,采用的免疫程序,混群前要做好疫苗的补免措施。
猪场生产成绩不稳定,且怀疑是猪蓝耳病引起时,最好先有针对性用抗病毒性中草药(如瘟毒清、金银花、板蓝根等)给全群保健1次,以提高全群的抵抗力,然后再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免疫(1头份/头)。
临床兽医在诊断治疗时,一定要考虑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对比较有把握的诊断而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考虑更换不同类的抗生素,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做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以提高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