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青 何芬
围手术期内,患者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导致手术的延期以及患者的痊愈。为了进一步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以给患者提供更佳的治疗方案,本文收集了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来湖北省黄梅县停前镇中心卫生院进行治疗的217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了2009年2月至2011年1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17例妇产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患者年龄在21~49岁之间,平均为(31.6±7.5)岁。22例患者子宫切除术,34例患者剔除子宫肌瘤术,17例患者阴式子宫切除,8例患者根治卵巢癌,136例患者行剖宫产手术。
1.2 方法 加强入院指导:对于新入住的患者,因为过渡担心手术过程和结果以及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恐惧,导致了他们不安、紧张的情绪,这不仅会影响手术的疗效,还会增加术后感染的几率。因此,医护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跟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合理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设施、制度、注意事项以及恢复要点等等,加强与患者间的感情沟通,消除其紧张情绪,利于手术的开展和预后。
检测项目:专门的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检查的注意事项、目的和意义。对于特殊的检验应该陪同患者一起完成,在第一时间内把结果告诉患者,消除他们的担忧和疑虑。围手术期的营养与卫生:护理人员要积极引导患者养成正确的营养习惯和卫生习惯,严格患者的餐后漱口刷牙。要求他们勤更衣、沐浴,保持阴部的清洁。积极鼓励产妇在他们的搀扶下下床活动,有利于子宫的恢复。同时,在饮食方面要加强其营养的合理搭配,满足患者的机体需要,增强其抵抗力。
手术并发症的护理和预防: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的主要并发症包括:伤口感染、付账、售后咳嗽、尿潴留等等。对于腹胀患者,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场上进行勤翻身的活动,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下床活动,促进肠胃蠕动。对于尿潴留患者,可以用热水袋热敷患者的腹部或者让其听流水的声音,经常按摩小腹刺激膀胱收缩。对于术后咳嗽患者,如果咳嗽不畅,就会导致患者痰液淤积。护理人员应该用手压住患者切口两侧,使痰液正常咳出。对于伤口感染患者,在手术后2~3 d如果切口仍然疼痛,而且体温升高,要及时的进行切口检查。
降低发生感染的几率:在手术之前要警醒低蛋白血症、恶病症、贫血症症状的纠正,在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组织坏死并彻底止血,使用可吸收缝合线,减少外来污染。
对于上述217例妇产科患者,进行了围产期积极的感染原因分析以及研究,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降低,上述患者均康复出院。
按照致伤原因和切口位置分为三类:I类切口,清洁无菌的切口,包括无创伤伤口,无炎性伤口,保持无菌伤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 ~5%。II类切口,病伤部位有细菌进入,暂时没感染,大所属妇产科切口就属于这一类。感染发生率约为3% ~20%。III类切口,值得是大量细菌侵入而且已经发生感染的。感染发生率约为30% ~40%[1]。
对于感染病原体的分析:导致妇产科患者围产期感染的病原体主要包括:医源性感染,阴道细菌感染和条件病菌感染。医源性感染: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在提高了疾病治愈率的同时,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比如说,输液管、导尿管、呼吸及管道等等,导致了患者免疫力和防御能力的下降,增加了感染发生的几率。阴道感染:这是因为患者阴道内部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比较多,再加上手术的影响,会导致其有毒细菌数目的增多,致使菌群发生紊乱,病菌形成,伤口严重感染[2]。条件性感染:当手术创伤面比较大的时,阴道内不得需氧菌就进入到创伤面去获得氧气,会引发伤口低氧现象出现,厌氧菌快速生长,加重感染的几率。
综上所述,对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和预防,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尽快痊愈。
[1] 郭瑁,王欣,张美.抗菌药物在妇产科围手术期的预防性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08,3:110-111.
[2] 张文军,李妍.妇产科围术期抗菌药合理应用评价.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12(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