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让网络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和平台。而微博的出现逐渐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其在引导公众舆论中的优势日渐凸显,影响力得到迅速提高,由微博引发的媒体格局变革正在发生。本文通过分析微博的特征及对个人、企业、社会的深刻影响,具体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微博舆情的影响力。
关键词:微博;传统媒体;微博舆情
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并得到快速发展。据相关报告显示,至2011年12月,中国微博用户总数达到2.498亿。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这一年微博成为许多重要新闻发布的第一现场。从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到后来的唐骏“学历门”事件、方舟子遇袭事件、宜黄拆迁女维权事件、李刚事件、腾讯与360大战事件、湖南常德抢尸直播事件等,这些突发和热点事件,其第一手信息都源自微博。目前,微博“正在上升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它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在直接发掘新的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
微博——传统媒体的挑战者
首先,从时效性来说,微博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微博传播不需要采访、编辑、审核、发版等环节,在时间上更快捷。同时,微博除了提供文字以外,还有图片、音频、视频等,而这些传统媒体是很难做到的。央视主持人张羽在其微博(http://t.sina.com.cn/zhangyu)中评论说,“在围脖世界,每个人都是信息源,每个人都是信息发布者,信息以滚雪球的方式迅速传播,电视新闻信息在速度和广度上彻底out了。”
其次,微博的互动性比传统媒体强。在微博中,受众可以第一时间转发评论进行反馈,充分的利用这项功能。比如事件的传播,当一个事件被人们广泛关注时,便会被设为热点话题,或许当初这个事件只是个简短的信息,或者只是一个大体轮廓,通过网民的热心补充,种种信息进行总汇,事件就更清晰、准确,这一点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再次,微博的内容较传统媒体更为丰富。微博传播不需要对内容进行层层筛选,信息量更大,而传统媒体囿于版面、政策、定位等限制,仅能提供有限的部分信息。微博对客观世界的记录和观察基本是零距离的,这能减轻传统媒体对事实报道的失真程度。因此,传统媒体绝对不能忽视微博的存在,应该积极吸纳微博的传播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和水平,与微博共同发展。可见,从时效性、内容的丰富性、互动性等方面,传统媒体都受到来自微博的压力,这些压力对传统媒体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如今,微博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此产生了知名博主,可分为草根知名博主和名人微博。前者是通过各种方式把自己炒作成拥趸众多的草根人士,这类微博具有很强的传播效力;后者是名人,这类微博除具有传播效力外,还有很大价值的潜在代言效果。
对于名人微博则是以博主的知名度得到别人的关注和了解,他们运用微博往往是通过这样一个媒介来让自己的粉丝更进一步的去了解和喜欢自己,微博在他们手中是平时抒发感情的一个平台。例如,微博女王姚晨,她的粉丝已超过了2000万,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间接地增加了人气,也使我们与这些平时只能在电视、电影中看到的明星有了交集点。
在微博中,不仅活跃着社会名人,也活跃着普通群众。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在这个平台中人人平等,不管你是企业家还是农民工,只要你添加关注发表言论,就会得到他人的关注,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的生产出来。另外,微博网站现在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通过QQ和MSN直接书写,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如前段时间闹得满城风雨的明星夫妻(董洁和潘粤明)离婚事件,最初就是由知名博主八掌柜爆料的。又如一些突发性事件或引起全球关注的大事,如果有微博客在场,就会发微博,及时的进行信息传递。因此,微博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增加了言论的自由度。正如李松博士所言,“微型博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作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与企业具有不同的社会分工和角色定位。微博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媒体形式,对企业发展来说也是一个不可错失的机遇。
企业微博是基于微博的出现而形成的商业化网络工具,它是一个基于客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企业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企业信息,并实现高效便捷的信息传播。
“微博是地球的脉搏”,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来自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在2011、2012、2013年底将分别有望突破1.5亿、2.8亿、4.6亿。在国际上,微博“鼻祖”Twitter已经占据了全球大半个市场,据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6月Twitter全球访问用户量已达4450万,比去年同期的290万增长1460%,且这样的比例还在与日俱增。
微博以简单、快捷的操作方式变得更加“亲民”。企业通过微博可以发起各种话题,吸引公众参与讨论,也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线上直播、有奖竞猜、在线投票、捐赠等)实现与用户们的互动。
“每一个微博用户后面,都是一位活生生的消费者。”微博平台已经成为企业树立企业形象与产品销售的重要途径。企业可通过其官方微博进行商业信息的即时更新与传播,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加强企业内外的交流;也可以通过其官方微博的页面,与消费者进行及时的沟通;还可以与合作商进行深入交流,实现企业的商品品牌推广,传播企业形象,拓展业务来源。
传统媒体环境中,新闻舆论集中在主流媒体手中,其生成模式单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微博的出现改变了这种舆论方式。《华盛顿邮报》在题为“在中国,微博成为言论自由平台”的报道中说,微博正在改变中国公共舆论的结构。由此可见,微博对社会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尽管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只有两年的时间,但其产生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公民以微博为渠道参与的公共事件成为中国公民发表言论的重要因素,促使公众与官方对话方式的形成,让“草根”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
网络传媒的发展,带给我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定的冲击。它不仅削弱了党和政府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而且带来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竞争,由此产生了政务微博。
政务微博就是由各种政府机构或官员个人以自己的真实身份和真实信息通过某一微博网站的官方认证而开设的微博平台。在我国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官员个人所开设的政务微博,其微博平台的主要内容都以发布和传播与其工作内容相关的涉及公共事务的信息。通过微博这一传播媒介,政务微博成为了国家管理人员了解最全面的、最底层的信息的方式,增加了政府与群众的互动性,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监督功能。
董立人近期在《领导科学》中撰文指出,政务微博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一种参与社会管理的新平台,带来了新鲜能量,同时也给政府官员及职能部门带来一些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我们应该及时的找出解决方法,使这一新媒介更好的为党、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通过上述对微博特征的了解及其对个人、企业、社会深刻影响的分析,不难看出微博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微博舆情已成为塑造当下社会舆论生态的重要力量。虽然微博的前景尚不确定,但随着微博自身功能的不断完善,微博所具有的移动报道功能和舆论影响方式,将给传统媒体带来很大的冲击,它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来说既是一次挑战,同时又蕴涵着无限机遇。传统媒体和微博应该实行优势互补,积极地进行互动,使二者的媒介融合度进一步提高,实现共生共荣,共同创造新的媒介生态环境,这将会对新闻质量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殷俊,孟育耀.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发展趋势[J].今传媒,2010(6).
[2]谢耘耕.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李心妍,刘俐俐.浅析微博中的“微舆情”[J].新闻世界,2011(7).
[4]胡泳.微革命:从推特到新浪微博[N].新周刊,2010年1月15日.
| 作者单位:天津工业大学
编校:丁 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