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2012-12-31 00:00:00罗灿权
流行歌曲 2012年12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有法可依、依法治国的法制国家,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促进法制国家的建设就必须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因此,国家不仅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学会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侵犯。

关键词:法治教育;法制观念;必要性

法制教育是法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法制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国家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就当下而言,我国各地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社会治安都比较稳定,其主要原因要归结于我国有法可依、依法治国原则的形成,可以说人人懂法、守法、护法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因而,我们必须加强我国学生的法制教育,从基础做起,让法制社会建设理念根深蒂固。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基础知识来教育子孙后代,使他们从小就受到民主的训练和守法的教育,懂得和善于利用社会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增强法制观念。

法制教育的主要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法制教育不是《六法大全》,而是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法律常识和社会常识。例如,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使其懂得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民主权利。还有我国法律的根本大法是宪法,它是制定一切法律的依据,是保证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强大武器,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又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制国家要求公民人人都要养成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观念和习惯,同违反和破坏宪法的行为做斗争。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辩证统一关系,懂得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而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民主权利,运用社会主义法制这一武器,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打击反革命分子和各种刑事犯罪分子的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秩序。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法,法的阶级本质和作用,以及有关的政策法令。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并勇于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

不仅如此,除日常的法制教育外,我国还开办了许多法制类栏目,用讲故事的方式向学生叙述法律的作用。例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法制频道”等栏目,为保证全民的法制教育,法制类栏目都运用了简单的白话文进行概括,以达到传播广、使人易懂的目的。

法律型人才的现状

麦可思(MyCOS)公司发布了由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的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就业率排名,而一向被认为是热门专业的法学专业竟在这项排名中位列倒数第二。而据我国的电话和网络调查表明,其专业的招收人数都没有降低。特别是中国政法大学网站上公布的《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分省来源招生计划表》显示,今年中国政法大学计划招收法学专业共计1055人,此外,还有法学实验班50人和法学国防生70人。而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琳琳在做客新浪网介绍2009年中国政法大学招生情况时,也说到这几年中国政法大学的招生规模都没有太大的调整。但是为什么法律专业会排名倒数第二呢?

为此,相关部门展开了新一轮的调查。例如询问考生、家长和老师是如何了理解法律专业的,有人认为法学专业近年来的就业不是很好,也有人认为专业的选择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来定的。而高校老师则认为,因为市场的变化莫测,专业的取向也就无法确定,其中的偶然因素谁也无法预料,大多数学生则会选择保本的专业。

法学专业这几年的就业遇冷是不可否认的,这种状况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高校自身也在反思。法学教育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缺乏实践性与复合性的问题已经引起重视,并在努力改善之中。中国人民大学的商学院与法学院联合新开设了“工商管理-法学双学位实验班”,一般不通过高考录取新生,大都从新生中进行二次选拔。在实验班中,实施“本硕连读”、“硕博连读”、“中外联合培养”、“双语教学”以及“外教教学”等教学改革措施,不仅能够实现高级人才培养的连续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适应能力。

加强学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由上可知,法制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十分紧迫,不管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是国家体制的完善,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同时,无论是企业整体,还是个人,其生存也都离不开法律的制约,所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十分必要。

1.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都需要一个明确的规范,以保证社会的安定。而这个安定的前提是大众要懂法、守法,法律专业人员要进行监督和解决社会问题,因而社会需要拥有大量综合性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例如,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着很好的专业知识,但是如果不懂法律就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学生就可以选择一个懂法的学生帮助自己学习法律,从而对自己的权益加以保护。所以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它日益受到高等院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视。对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一方面是因为法律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学生已把法律素质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要求自己。为此,相关部门对学生进行了法制教育方面的问卷调查,在询问学习法律是否重要一题上,不少学生认为法律素质是21世纪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一,市场经济主体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地位,任何一方不得强迫他方与之交易,不得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他方。第二,市场交易行为需要法律予以规范。如今的市场交易己极少有物物交换形式,绝大多数市场交易的时空跨度已大大增加,合同已成为市场交易中最重要的形式。合同缔结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合同的订立步骤、合同的主要条款、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及违约责任等问题,都需要法律予以明确规范。同时,市场交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平等自愿、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等原则,也必须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具体化,使其在实践中更具操作性。第三,市场秩序需要法律予以调整和规范。要实现更加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保护正当竞争,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市场秩序,就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来抵制假冒伪劣、投机倒把、行业垄断、权钱交易、地方保护、行贿受贿等现象。

可见,市场经济运行的每个环节都与法律息息相关,而学校培养中的人才将来必定要进入市场经济中进行活动,所以,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法制教育的作用比以往更加重要。

3.法制国家建设的必要

十七大指出:“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法律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的逐渐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因而不可能自发的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只能通过教育改变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法制社会理念,所以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泛滥的社会,许多学生在思想还不成熟时期误入歧途,阻碍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现实生活中学生犯罪案例更是比比皆是。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决定了国家的未来,如果国家的主人都不遵法守法,国家的发展还有希望吗?所以在新时期,学生的法制教育得到了重视,成为了教育教学的必备科目之一。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个社会发展的整体状态,如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整体层次都提高了,那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就变得容易了。首先,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法律意识水准。为此十七大提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5.国际合作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给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挑战。不管是综合实力方面,还是文化交流方面,我国都需要大量的人才,其中不乏管理类、科技类以及法律类人才,法律类人才虽然在经济合作中没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它对于本国利益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保障了我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党的十七大中提到: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到统筹兼顾,即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技术人才的同时,还要提高人才的法律意识,使其更好的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参考文献:

[1]吴新刚.浅谈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J].群文天地,2011(12).

[2]邓淑梅.浅谈高校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J].科教研究,2009(11).

[3]张晓东.在高枝素质教育过程中如何加强法制教育[J].黑龙江农墨师专学报,2002(03).

| 作者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编校: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