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水平及小学生作文水平都普遍偏低,本文针对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和看法,以期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而推动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生作文水平;问题;指导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素质和积极健康的心理。《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要提高我国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认识到现代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才能促进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本处于一个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的时期,更是处于需要随时随地用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年纪,鉴于此,小学生作文课应该是一门非常受欢迎的课程,小学生们应非常乐意于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学生们因不会写作文而惧怕上作文课,写作热情不高、作文内容空洞、写作语言僵化等已成为当前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从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
1.重视模式,忽视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是简单的给学生灌输一些作文知识和写作方法、固定模式等,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材料或模式,忽视了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导致学生受到的条条框框太多,失去了该有的童心和纯洁无邪的天性,扼杀了孩子们自主思考和观察的能力,致使他们为了迎合教师的要求,盲目而作、迎合而作,写作缺乏自己的思想,最后写出来的作文大多都少有新意、语句不通顺、调理不清晰、中心不明确等问题频出。如小学作文中常见的一个题目《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大多数学生都写了同一件事,在马路上到东西交给警察叔叔或扶老奶奶过马路等,这种生搬硬套的写作模式,使孩子们的思维模式受到限制,提升写作能力更无从谈起。
2.重视课堂,忽视生活
写作离开了生活,其作品便只是无源之水、空中楼阁。写作的过程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脱离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写作素材源,所有的作文都只是不切实际的假想。著名文学家叶圣陶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这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
而我国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方式,多是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苦思冥想,让学生闭门造车,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教学,致使小学生缺乏生活中的观察和感悟,缺乏实际的生活和实践的体验,其写出来的作文也缺乏想象力、空洞乏味,甚至假话连篇,毫无生趣可言。
3.重视书面写作,忽视口头表达
语文教学往往是以说和写为主的教学,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作文教育也不例外,作文教学也分为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两个部分。然而调查发现,在小学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低年级的课堂上,学生们往往发言积极,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再走到高年级课堂上,课堂氛围却有着天壤之别,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发言,大部分同学都一概不热心,课堂气氛冷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于长期“重书面,轻口头”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普遍下降,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尊心又极强,希望自己能表现的尽善尽美,可口头表达能力又办不到,最后只好默不作声。
长期如此,这样“重文轻语”的教学方式不仅导致小学生表达能力不足,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发展。
4.教学态度问题
目前,我国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对学生作文的重视度不够,大部分老师在作文课上只是简单的对作文题目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布置,然后开始让学生自己写作,对作文写作的指导性不足;同时,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大部分老师批改作文,只是简单的写几句千篇一律的评语,或者是采取打分的办法,致使学生对自己作文的优缺点认识不足,往往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作文讲评处于非常薄弱的环节。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措施
1.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从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充分发挥其写作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作文来。首先,应树立孩子写作的自信心,老师要注意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如学生作文中一个生动的词语或一句有新意的句子,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让孩子们乐于写作。其次,作文教学要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作文写作回归到有趣的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充分参与到活动或生活中,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灵感和内容,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作文教学中,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儿童的学习心理特征,创新作文形式,让学生能够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让他们在作文中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在抒写表达过程中体验作文的快乐。
2.立足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如今,小学生虚假作文很多,仿写、抄袭现象很严重,这主要是因为作文教学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单纯的闭门造车很难让孩子们有写作的灵感和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释放孩子的天性,让作文教学回归到生活中,让小学生们走向大自然并体验生活,教授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留意发生在身边的美好的人和事等,让学生学会认识生活,并从中获取作文材料;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户外活动,如“春游”、“参观博物馆”、“植树”等等,根据活动内容,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这样就能激起小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出真知,可以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做家务劳动以体验劳动后的快乐;饲养小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树立爱护动物的观念;种植花草树木,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在一系列生活实践过程中,引导小学生记录实践后的体验和感受,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写好作文,还能培养学生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同时,还要从书本中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因此要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和指导,增长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小学生多读书、好读书的好习惯,加强作文与阅读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把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趣的对话或讨论等及时记录下来,这对学生了解不同人的思想、性格有很大帮助。
3.立足小学生身心特征,鼓励大胆想象
儿童的世界是天真烂漫、丰富多彩的,他们的精神世界充满着浪漫主义的奇幻色彩,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较为丰富的阶段。据相关实验,在小学生年级的课堂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孩子们充分发挥其想象力,有的说是“月亮”,有的说是“饼”,还有“鸡蛋”、“太阳”……各种各样奇妙的答案;而同样的方法用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全部同学给出的答案只有两种:数字“0”和字母“O”。这个实验也充分证明了儿童的想象力是奇妙又丰富的,根据小学生的这一身心特征,教师在作文课上也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教授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给孩子们自由驰骋的空间,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小学生的思想和作文水平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把小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激发出来,顺应其身心发展规律,对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帮助。
4.落实作文指导,重视作文讲评
教师在小学生自身成长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落实对学生的作文指导。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让学生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善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人和事,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善于表达,这是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基础;其次,让学生学会模仿优秀的范文进行写作,如编入教材的课文都是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可让学生体会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及独特的观察视角等,让学生潜心的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最后,还要重视小学生作文的修改讲评,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是学生认识到作文误区并使作文有所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稍高的要求,对基础差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教师既要肯定学生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也要适当地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
在作文讲评方面,教师要改变以往打分的方法或千篇一律的评语,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作文,认真分析学生作文的优缺点,并及时给予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到错误,提高写作水平,还能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热爱。教师也可以选出一两篇作文印发给学生,和学生一起修改,通过大家一起理通文字、中心思想、构思布局等,广开言路,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和见解。同时,教师也可以把学生的作文不按姓名分发给学生,让同学们相互之间进行作文修改,并写出修改内容和评语,这样不仅使学生之间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还缩短了学生之间的距离。
写作是一种交际,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对其以后的身心发展有很大好处。同时,小学作文教学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作文能够集中的反映出他们的语文使用能力,由此作文质量往往被看作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针对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难”问题,对作文教学做出相应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学
编校:宋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