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省级幼儿园骨干教师“师带徒”活动开展情况调查报告

2012-12-31 00:00:00叶波
新课程·小学 2012年11期

摘 要: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为幼儿园和教师专业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师带徒”作为一种重要的幼儿园本位的教师培训方式,不管是对入职初期的新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促进作用,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幼儿园;骨干教师;师带徒;专业成长

一、调查目的

“师带徒”指的是由于新教师初到幼儿园,对于幼儿园的环境和教学都是陌生的,为了尽快使新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促进新老教师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提高教学效率,建立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一般都会指定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师傅”,为该师傅指定若干名青年教师作为“学员”。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为幼儿园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师带徒”作为一种重要的幼儿园本位的教师培训方式,不管是对入职初期的新教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促进作用,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为了解和掌握我市参加2011年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学员研修期间师带徒活动的开展情况,求得第一手资料,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加强幼儿园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加快幼儿教育改革的步伐,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调查对象、内容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我市参加2011年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部分学员及所带徒弟。

2.调查内容

(1)我市参加2011年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学员及所带徒弟的自然状况调查,包括学历、教龄、职称三个方面

(2)师徒结对后共同成长的情况调查,包括备课、上课、反思、学习等方面

3.调查方法

采用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2011年度,我市参加2011年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学员有40人,参与调查活动的学员有23人,有效问卷20份。

2.调查结果与分析

(1)师徒自然情况调查结果

①师带徒人数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参与本次调查活动的学员(即师傅)有23人,有效问卷20份。通过对有效问卷统计得出:20位参加2011年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学员所带徒弟人数共计26人,其中16名学员分别带一名徒弟,2名学员分别带2名徒弟。

②学历统计

师傅学历(第一学历):中专学历13人,大专学历5人,本科学历2人。

徒弟学历(第一学历):中专学历14人,大专学历8人,本科学历4人。

③职称统计

师傅职称:参与调查的20名学员中,具有小教一级职称的人员有14名,具有小教高级职称的人员有6名。

徒弟职称:参与调查活动的26名徒弟中,具有小教一级职称的人员有24名,具有小教高级职称的人员有2名。

(2)对“师徒结对”实施情况调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调查与分析,从中既看到了“师徒结对”实施过程中的成绩,也发现了“师徒结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①师带徒过程缺乏计划性

“结对师徒”关系一旦确立,就要有计划地制订“师徒结对”培养计划或方案,但调查中发现部分师傅教师的“师徒结对”工作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一种关系和一般性的帮带工作上,没有根据徒弟教师的实际需要进行有计划的规划培养。造成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师傅还没有真正理解“师徒结对”工作的真正内涵,还没有真正体现“师徒结对”工作的规范落实。

②师带徒过程缺乏有效性

多数省骨干教师的“师徒结对”工作普遍开展,但从实际效果看,各位导师的“师带徒”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总体效率不太高。造成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在开展“师徒结对”工作中,没有很好地体现规范、扎实的过程。

主要表现在:

第一,师傅的专业素养和责任心还需进一步加强。

第二,师徒之间没有很好地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合作的关系。

第三,师傅没有形成对徒弟的有效指导和及时总结经验的良好习惯。

四、思考与对策

师徒结对活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幼儿园园本培训、传承园所文化、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既简约又高效的师训培训模式之一。对此,幼儿园、导师、徒弟都应重视并认真做好“师徒结对”工作,挖掘“师徒结对”更深的内涵,发挥“师徒结对”更大的效能,加快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建议从如下方面重新审视“师徒结对”活动,以期能使这一活动吐故纳新,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1.师徒结对要双向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师徒结对坚持以自愿双向选择为基本原则。徒弟看到师傅的能力与人格魅力,对师傅产生敬仰崇拜之情,师傅看到徒弟的悟性与灵性,有一种愿成为“雕琢玉璞”之巧匠的冲动。顺理成章,徒弟自愿拜师,增加师徒相融性。师徒自愿结对,能使师徒关系畅通,双方都产生了心理安全和心理满足,为师徒结对创造了感情的沃土。这样使一方敬其师而苦学,徒弟诚心诚意地虚心向师傅请教,一方乐其徒而倾囊相授,师傅真心实意地对徒弟进行指导,使带教工作事半功倍,令青年教师加速成长。

诚然,师徒结对在某种情况下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带徒弟也要先摸清其思想、能力基础及今后发展方向等,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地选配师徒对子。如有些徒弟在某方面的能力是明显薄弱的,就要精心挑选特别突出的名师作为他的导师。这叫做“徒缺师补”。在制订带教计划中,师徒自主参与共同制订出比较符合培训指导要求和徒弟自身条件及要求的计划。师徒双方共同确定某段时间或某个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和目标,如何才能达到目标,标志是什么。这样有实效的基本目标也就比较容易达到。只有双方共同制订双方认可的带教计划,执行起来才有基本的思想保障,双方才可能为完成计划而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师徒结对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2.强化培训,夯实导师带教能力

要加强师傅对徒弟的理性指导,提高徒弟跟师学艺的效率和效果,导师应主动进行系统的培训。通过园外培训与园本培训相结合,提高导师带徒的综合能力。首先,导师要提高处理师徒人际关系的能力。师傅高强的包容性及亲和力软化了青年教师的不适应性,激起徒弟的工作兴趣、信心。师徒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有效地调动徒弟的自主性。其次,导师要自觉夯实学科理论知识、教学知识及分析应用能力。教学知识的有效掌握关系到徒弟能否尽快地“站稳讲台”,这是影响徒弟自主性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最后,导师要提高程序性策略能力。师傅依据徒弟学习的特点或实际掌握水平而制订带教方法与程序。如“小点突破、模仿改进、循序渐进”“以点到面,举一反三”“先收后放,先死后活”等策略。导师的程序性策略能力是师徒结对最后走向成功的关键。

(作者单位 吉林市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