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基础和理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提出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方法的观点,论述了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设计了该课程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方案,最后总结了该实施方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成果和问题。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计算机应用基础; 项目式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2)08-39-02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很多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该课程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对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高职教育面对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仅通过基础理论的教学和示范性的操作讲解,还不能让学生对这些知识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的应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会造成学习与实际的相对脱节。本课程团队在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企业工作经验,对该课程进行了项目式教学改革和创新。
1 计算机应用基础的项目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大学生进入信息化校园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必备技能。作为一项工作和学习的重要辅助技能,尤其是对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该是与实际工作的需求紧密结合的,但是目前各类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普遍都是采取传统的知识点讲授的方式,缺乏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对于学生而言,并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环境、条件和技巧,同时也很难激起学习的兴趣。
项目式教学法是通过实施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1],其目的是在课堂上尽量真实地还原这些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场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方法是可行的。项目式教学方法能否实施取决于该课程的知识点能否填入来源于实践应用领域的项目,选取项目时能否确保项目具有符合学生能力层次的难度和工作量。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本身就起源于计算机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具有非常直接的实践基础,因此在进行项目设计时有大量合适的题材可供选择。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引入项目式教学方法是必要的。项目式教学方法首先可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一个设计合理的项目可以明确显示出本次学习的知识点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其次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因为多数项目的完成都不会仅仅依赖某一个知识点。
2 课程的项目设计
合适的项目应根据学校的条件、师资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不同,但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要坚持:①要选择难度适中的成熟的项目。这里成熟的项目是指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完成的项目。项目的难度要设计成使学生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完成,让他有成就感,这样才可以激励他去完成下一个项目。②项目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一致。项目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是教学形式的不同,其目的不是不要理论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更易于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项目的内容应该涵盖对应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2]。在基本保证以上两个原则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般人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学习的积极性更大,学习的效果也更好。
除了遵循以上三条基本原则,还要考虑到为了确保项目的典型性、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3],该课程的教学过程可模拟放在一个企业环境中进行。学生被要求在这个虚拟企业环境中,完成办公电脑个性化设置、宣传手册制作、销售情况统计、宣传胶片制作、产品信息搜集等几大工作项目。由于这几个项目的工作量较大,分别包含的知识点众多,因此它们又被指导性地分解为多个子项目或任务,以引导学生通过逐步完成每个任务,最终达成项目的实施。例如宣传手册制作这个项目中涵括了微软PowerPoint的所有知识点,它可分解为公司及产品简介、产品宣传海报、产品型号及价目表、综合排版等数个子项目,这样一来,避免了单个项目工作量和难度过大。
3 项目式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企业环境的营造,按照任务下达、知识点引导、方案设计及分工、项目实施、评估、总结的流程顺序引导学生完成学习过程。
3.1 任务下达
在每个教学项目中,首先按照学生的能力特点以及知识点的相关性将项目中的一个或数个子项目的工作任务书下达给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要达到的任务目标和能力增长目标。
3.2 知识点引导
结合相应的案例进行知识点引导。要让学生对完成项目可能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尤其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初步的认识,便于学生完成后续的步骤。知识点引导阶段很容易与传统式的教师讲解混淆,其实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差别。传统式教师讲解知识点是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理解并记忆知识点为目标的。而项目式教学的知识点引导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达成项目目标上。教师应根据项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重点讲解可能会给学生造成较大困扰的知识难点,而无须面面俱到地普及该项目所用到的所有知识点。因为在方案设计阶段,不同的学生小组很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案来实施同一个项目,届时要根据各小组的情况进行分别指导。
3.3 方案设计及分工、实施
分小组让学生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进行分组和讨论,根据各自的技术特点和兴趣爱好制定合理的分工和完成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之前不合理的分工和实施方案进行调整。在方案设计及分工阶段中,教师应参与小组的讨论,在引导学生的同时,教师也时常能够受到学生的启发,有利于今后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在项目实施这个阶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在学生克服困难后要启发他们进行相关的思考。
3.4 评估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项目评价可分为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个部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掌控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指出问题所在及解决方法,对学生在实施过程的表现进行记录并作为评估依据之一。教师给出评估结果前,应要求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公开发表本小组的方案设计、实施结果,并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自评结束后要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讨论。学生互评往往是项目式教学中最为热闹的一个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整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在这里得到体现和提高[4]。学生自评、互评结束后,教师根据自评互评结果、小组的工作成果质量以及成员在团队协作中做出的贡献给出合理的评价并给出成绩。
3.5 总结
最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以及方案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应反思自己的失误,对自己掌握知识点的薄弱环节进行增强,并给团队其他成员提出改进意见,最终提炼出自己的收获,汇总成一份项目总结报告归档。
4 教学实践中的经验
本文论及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已经在多个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施一年,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观察到了一些特有的现象,并得到了一些经验。
4.1 课堂主体变成了学生,教师应调整教学理念适应变化
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不同,项目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的主要模式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教为主,变成了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以学为主。
教师应调整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协助学生完成学习[5]。
4.2 学生适应项目式教学需要教师的引导
由于目前国内的教育教学体系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进入项目式教学课堂的初期会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被教师牵着走的习惯需要时间去改变。此时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并鼓励学生在各个环节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流程中来。实践证明,项目式教学方法是有活力的,符合年轻人的天性,通常经过几次课之后,学生都可以愉快的融入学习之中。
4.3 项目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全面的要求,教师应该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
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流程决定了教师很难像以往那样完整而全面地进行备课。另外,由于学生在进行项目实施的时候经常不会按照教师心目中的“标准操作流程”来进行,所以问题千奇百怪,这导致教师在解答学生问题的时候,经常遇到自己从来未曾遇到过的情况。这些情况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提升自身能力,特别是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6]。
4.4 一本适合项目式教学方法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市场上非常缺乏项目式教材,因此我们课程团队编写了一本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项目式教材。从这本教材使用效果反馈来看,项目式教学专用的教材在减轻教师备课工作量,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式教学流程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5 结束语
实践表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方法实现了预期中的“提高学生兴趣,改善学习效果”的作用,是适合高职教育学生的,并可以为其他课程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经验。另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采用项目式教学后,课程进度变慢,需要增加课时;其次项目式教学的课堂活跃程度很高,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1] 陈爱午.项目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8.33:109-110
[2] 周江.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线路设计基础》项目式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10.1:8-10
[3] 刘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式教学探讨[J].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1:17-18
[4] 蒋国金.项目式教学中教师如何扮演好各种角色[J].成功教育,2011.10:142-143
[5] 刘雁高.项目式教学在高职设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3-34
[6] 刘志坚.基于项目式教学的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1.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