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是指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为目标,培养他们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等,使其成为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才。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经济改革形势和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发展,高校共青团组织是高校组成中的重要部分,具有自身特殊的优势,这些优势的利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创业教育中提高创业能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于大学生创业,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发挥自己在指导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创业教育中具有思想上的导向作用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着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取向,培养健康的社会品质。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大学生通过报刊杂志,尤其是遍布周围的网络媒体,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信息,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可以左右大学生的价值认知、价值取向等,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出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此,高校共青团在实施创业教育中,一定要引导和教育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自觉地把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的、集体的要求结合起来。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学习环境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大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共青团组织通过组织多种创业计划类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帮助大学生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鼓励他们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去,利用将专业知识转化到实际操作中去的活动,有意识的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引入进去,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推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业理论知识,掌握创业技能。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创业教育提供助力
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积极地向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知识的传授。利用好各种宣传平台、宣传媒介,对创业知识进行深入地宣传,并将社会中成功的创业案例和有利于创业的政策法规及时传达给大学生。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也是大学生具体利益的代表,在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把大学生所面临的、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及时反映给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部门,提出有效的、合理的建议,共同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
四、高校共青团组织利用学生团干部和学生社团开展创业教育的优势
第一,学生团干部是学生自己选出来的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学生基础和学生信服感,他们既能从学生中来,又可以完全融入到学生中去。在创业教育活动中,学生团干部的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可以通过团干部培训班的形式,加强对他们的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品质塑造,可以由学生团干部向广大普通学生传达创业教育的知识。在开展创业计划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创业实践活动中,学生团干部可以充分发挥组织领导能力,召集兴趣相投的学生,组成创业团队,集思广益,共同创业。
第二,高校中的学生社团是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有效场所,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高校共青团组织直接领导高校中的学生会、各类学生社团等组织,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组织的载体作用,促使大学生自主学习,多方位的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
五、高校共青团组织开展和带动大学生参加创业实践活动
高校共青团组织倡导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期时间,走出校门、家门,走进社会去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旨在将大学生校内所学理论知识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相结合,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创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的地方,就是创业教育更多地注重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大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建立校外的就业创业实习见习基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施展个人能力的空间和实战场所,成为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提高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高校共青团积极顺应当前社会中经济形势的发展,积极努力的开拓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实践基地的功能和范围,逐渐将实践基地转变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基地,成为创业教育最终彰显成效的平台。并且可以通过自身的组织优势,广泛地接洽与大学生创业相关部门、相应企事业单位,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一是可以谋求学校所在地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二是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内部建立合作性质的实习见习平台,还可以通过深入的合作,引进企业单位的资金助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有效资源,为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铺路搭桥。
参考文献:
[1]吴建强.对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2]王兆国.在共青团十四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C].中国共青团,2003(1).
[3]余瑞玲.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