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探析

2012-12-31 00:00:00梁启经
群文天地 2012年9期


   摘要:随着当前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得以借助各种媒介得以广泛和深入的传播,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也在被信息媒介的发展和影响着。微博作为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成果之一,已经不可阻挡地进入了高校。微博信息的海量化、沟通方式的自由化以及更新方式的快捷化等特点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文章通过对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困境的分析,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在微博背景下提升对策,以期构建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关键词:微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当前全球化进一步深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得以借助各种媒介得以广泛和深入的传播,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思维方式也在被信息媒介的发展和影响着。微博作为科学技术和信息社会迅速发展的成果之一,已经不可阻挡地进入了高校,进入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认知社会、沟通交流、娱乐放松的重要工具。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微博时代发展的潮流,面对在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作用发挥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到认真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面对变化了的环境和形势,做到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积极探索在微博背景下如何积极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吸引力,提高实效性,增强感染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最终服务于高校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些都是微波背景下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在微博背景下的困境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引导、领导、统领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的客观基础主要是两个方面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是随着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其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体现于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始终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顺应时代主旋律,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指导和引导高校学生们自觉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内化为其自身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培养新时期的社会主义高学历、高素质、高修养的“四有”新人。
   在微博兴起的背景下,微博的强大功能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提出了挑战。微博信息传播的无限扩张性、微博话语权的分享性以及微博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与海量性,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处于一定的困境中。
   三、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提升对策
   微博的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在地位、内容和能力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境,对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新特点认识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观念僵化、主导性作用被弱化等是导致在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受到冲击的主要原因,面对这样的冲击,如何积极应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不断创新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利用新的契机,开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新局面,必须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
   (一)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渗透力和感染力
   积极应对在微博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考验,把握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话语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发挥必须要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认识和分析新时期、新条件下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想道德发展的规律,引导高校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微博的发展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掌握在微博背景下的话语权,加强高校学生在微博背景下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以及媒介素养教育等,来获得我国主导价值观念信息传播的地位。微博背景下,信息的传播充分体现了个体自由化和自主化。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微博的时代特点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的内在规律和要求,要对高校学生运用主流价值观进行引导来自觉地认识和分析在微博中反映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学会甄别海量的信息,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渗透力,从而引导高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中来。围绕一些重大的热点问题,要及时保持沟通和交流、化解困惑、维护稳定,通过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成为武器,坚决捍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提升其渗透力和感染力,从而承担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人和教育人的作用。
   (二)拓展以合力育人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时效性和亲和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和手段、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内容,体现其在思想导向、政治导向和道德导向的作用,注重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亲和力。以合力育人更要充分发挥以微博为代表的方式的互动特性,吸引高校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学生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时代特色,更好地将单向的灌输与双向互动的特性充分结合和发挥,在平等的氛围中激发高校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将正确的思想理论内化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判断依据,而且外化为自觉的行为方式。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不同个体的差异性,结合不同个体的特点和思想水平的差异选择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微博的发展,对于高校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丰富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积极拓展多种方式的合力,形成新的动力,将传统的方式与微博等新的方式相结合,优化不同方式,弘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旋律,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高校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进步的模式,构筑新型的互动关系,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教育者要主动求新求变,利用微博的信息优势,贴近高校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真实的思想动态,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规范进行正向的引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时效性和亲和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
   (三)培养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发动者和实施者,其作用的发挥程度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当前受到微博的冲击,其权威性有所弱化,因此必须培养各个方面具有高素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始终坚持和提高政治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方向和观点,而且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中国化的优秀成果,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地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从而可以积极应对在高校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引领正确的导向,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作用发挥的有效性;其次,提升媒介素养。微博的兴起和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业务素质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技术,才能掌握工作时的主动性,也才能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学习和研究传播学的相关知识,从而灵活运用其技巧和方法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结语
   微博给新时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微博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其灵活性和快捷性能够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发展理念,探索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从而构建微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石书臣.《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2]季海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的动态生成——以新媒体语境为视域》[J].南京社会科学,2009(10).
  
   (作者简介:梁启经(1966.6-),男,广东罗定人,本科,硕士学位,罗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