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肾脏疾病,人们误解多多。
比如,许多人认为肾脏有病便是“肾虚”,一听到肾有了病,便急忙购买补肾强肾的保健品,或认为吃什么补什么,经常吃动物肾脏。还有一些男士将“性功能低下”理解成肾虚,认为“肾不好就会性不好”,盲目服用所谓的补肾壮阳“特效药”。
其实,肾病与肾虚是中西医不同体系对疾病的定义,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
“肾虚”是中医术语。中医的“肾”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肾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通于脑、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主命门火、主纳气、其华在发”等作用,涵盖泌尿、生殖、内分泌、骨骼、神经、造血等多系统功能,而西医中“肾”和胃、肝一样,仅仅是人体脏器之一,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许多非肾脏疾病也可划入“肾虚”,而许多“肾虚”的患者不一定有慢性肾脏疾病。
由于人们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加之某些不良广告的误导,导致“补肾”中草药的滥用。如此不仅对防治肾脏病没有益处,加大肾病患者的医疗花费,还会引起药物性肾损害。而胡乱吃动物肾脏,不但于肾无补,反而容易引发高尿酸血症和肾结石。
如果真正有了肾脏病,靠所谓补肾的保健品是没多大作用的,确诊的肾病患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科学治疗。而那些怀疑有性功能障碍的人,应先接受正规的男科检查,不要把肾虚等同于性功能障碍,以免治病不成反添病。
肾脏疾病多自找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很多肾脏疾病患者都是因为自身的错误认识和行为而患病的。比如女性,许多都是盲目减肥减出来的肾病。
一些患者因为对药物的肾毒性认识不足。有些药物对肾脏有毒性作用,如庆大霉素一类抗生素等,乱吃一通很容易加重肾脏负担,导致肾衰甚至尿毒症。消炎、镇痛类药也最好不要随意服用。有些人都认为中药最安全,其实许多中药也有不良反应,少数还有严重毒性,特别是中药中一些有利尿、活血化淤(骨科多用)及一些有剧毒的药物,如关木通、甘遂等,若使用不当或剂量过大,均会对肾脏造成严重损害。
此外,一些患者认为患病后尿蛋白排出增多,需要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这也是不可取的。长期高蛋白饮食,反而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产生高血压等症状,再次损伤肾脏。当然,如果血清蛋白指标长期偏低,可以适当补充蛋白。
预防肾病注重4点
◎平时多喝水。水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充分喝水可以冲洗肾脏,把一些废物细菌等排出,还能减少患结石的概率。身体健康的成人建议日饮水2000毫升(约4大杯)以上。有的女性喝水比较少、憋尿比较多,这也是不行的。或是憋尿时间太长,会使膀胱充血,细菌向肾脏蔓延。另外,饮食方面也要以清淡为主。
◎不要轻视感冒。据报道,因感冒使近40%的慢性肾病症状加重,而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第一位的原发性疾病。感冒属全身性疾病,能使免疫功能下降,同时感冒时病毒、细菌会侵入人体其他器官,引起心肌炎、肾炎等疾病。所以要注意休息、锻炼,减少感冒次数,感冒了要及时治疗。
◎平时要合理运动,如打羽毛球、快步走等,不要频繁地做弯腰动作。另外,高温下不宜过度运动(如长跑),否则可能会引发急性肾衰。
◎不可随意服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肾脏是人体的净化中心,人吃了药后通过血液代谢到全身,最终通过肾脏来解毒并排泄体外,乱服用药物或保健品可能加重肾脏负担。药物应该是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
编辑/严敏 jtyy673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