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又称扁桃腺,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腺样体)、舌扁桃体以及咽后壁和咽鼓管口的淋巴样组织。过去有一种观点认为,扁桃体是无用的器官,是感染病灶,是全身许多疾病的根源,应加以切除。直到现代免疫学揭示了扁桃体是免疫防御器官,对身体有保护作用,才改变了人们对扁桃体的传统看法。
然而,或许是老观念流传日久,影响深远,至今仍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医院要求切除扁桃体。其实扁桃体摘除术对变态反应(通俗地说就是过敏反应)是无效的,它既不能预防,也不能治愈过敏性鼻炎或支气管哮喘,施行手术的目的只能是为了清除扁桃体脓毒,因此扁桃体切除应根据患儿病情慎重考虑。
轻度阻塞,对因处理
◎上呼吸道变态反应(过敏反应) 儿童变态反应高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气管炎、哮喘、湿疹、复发性咳嗽、复发性中耳炎,均提示变态反应。对有症状的患儿应询问其变态反应史,有阳性病史者作皮肤点刺试验或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能缓解腺样体肥大症状。最近有报告,短程口服皮质类固醇,继以长期口服抗组胺药和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可缩小腺样体和缓解有关症状。家长要有耐心,让患儿坚持治疗,一般经3~6个月的治疗后,可缓解有关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 俗称“感冒”,发病高,且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急性鼻窦炎、急性咽炎、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学龄前儿童几乎每年患病4~8次,学童2~6次。治疗以对症处理,如发热可口服阿司匹林,也可用板蓝根、双黄连等中药制剂;继发细菌感染或有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素;为减轻鼻黏膜水肿、鼻塞,可用1%麻黄素滴鼻,或用0.05%羟甲唑啉鼻腔喷雾。
对于轻度阻塞,用一些简便而安全的预防措施,如纠正不良睡眠体位,不取仰卧位,以防舌根后坠;不取俯卧位,以免压迫胸部;不睡高枕头,避免颈部扭曲影响呼吸;超重者要改变饮食结构;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适当体育锻炼;合理穿着等,可起到增强抵抗力,预防扁桃体肿大的作用。
高度阻塞,单侧切除
儿童扁桃体和(或)腺样体过度肿大可引起上呼吸道梗阻,继发吞咽、呼吸或心脏障碍,如肺泡换气不足或肺心病,这是切除术的绝对适应证。但儿童时期显然需要淋巴样组织,大量切除对儿童不利。对这种病例,建议施行单侧扁桃体切除术。单侧切除术可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患儿饮食、呼吸和全身情况改善,气道和食道恢复通畅,不仅肺部换气改善,而且上呼吸道可以持续地受到黏膜的覆盖和保护,也有助于饮食改善和肉食增加,增强患儿的体质和抵抗力,使他们摆脱上呼吸道反复感染的困扰。这样,既解除了上呼吸道机械性梗阻,又适当保留了免疫功能。
总之,在8~10岁之前,只要能控制扁桃体炎的发病,就应尽一切努力保留扁桃体,如内科疗法不能将急性扁桃体炎控制,才考虑施行扁桃体切除术。
编辑/严敏 jtyy673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