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中的常见误区

2012-12-29 00:00:00陈国伟
家庭医药 2012年5期


  误区一
  治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老王,45岁,体检发现高血压(170/100mmHg),无明显自觉症状。医生根据老王情况,在非药物治疗基础上,建议服用降压药。开始老王能听从医生忠告按时服用降压药,血压也能控制在130~140/80~85mmHg。1年后,老王觉得血压正常,自我感觉良好,担心长期服用降压药会带来诸多不良反应,就擅自停药。然而,停药尚未超过半月,就突发脑出血,虽然经抢救命是保住了,却留下半身不遂,遗憾终生。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根治办法,多需长期使用降压药。当然,长期服用降压药可能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干咳;钙拮抗剂可引起足部水肿、便秘;β阻滞剂可使心动过缓和乏力,而利尿降压药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等等。但降压是硬道理,降压带来的好处与不良反应相比,绝对利大于弊!因此,对于不能用非药物治疗控制的高血压,必须长期服用降压药。至于降压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应由主诊医生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用合适降压药来加以规避,病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也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只要医患相互沟通,选择针对性较好的降压药,定可达到最佳疗效和最少不良反应。
  
  误区二
  仅仅服降压药,不重视非药物治疗
  唐大妈,65岁,因头昏头痛到医院看病,测血压高达190/110mmHg,医生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之后,她严格按医嘱服用3种降压药,尽管药物已用到较大剂量,且坚持每天服药,但血压始终不能达标,在160/95mmHg上下波动。医生仔细询问才知道,原来唐大妈喜欢吃咸菜、咸魚,平时煮菜放盐也较多;体重超标重达80千克,又缺乏体育运动。根据上述情况,医生建议她每天把食盐控制在6克之内,坚持每天锻炼身体0.5~1小时,采取适当节食减肥。又过了半年多,她不仅血压达标,降压药也从3药联用改为2药合用。
  对于轻度高血压病人,通过合理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有时不用降压药也能使血压恢复正常;即使中重度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仍属必要。据统计:减少食盐摄入(<6克/天)可降低收缩压2~8mmHg;规律运动,可降压4~9mmHg;合理膳食,可降8~14mmHg;控制体重(减重10千克),可降压5~20mmHg;限制饮酒,可降收缩压2~4mmHg。由此可见,高血压治疗中,非药物治疗措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误区三
  单纯轻度收缩期高血压可以不治疗
  李大伯,61岁,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已经有8年了,测量血压经常在150~160/80~90mmHg。虽然单纯收缩期血压高一点,但李大伯多年来自我感觉对健康影响不大,平时也就没用降压药治疗。一天,他突然倒地不省人事,突发脑卒中。
  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是指一个人的舒张压不高,仅仅收缩压超过正常范围。轻度收缩期高血压的标准是收缩压140~159mmHg,而舒张压<90mmHg,多见于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由于长期增加左心室负荷,导致左心室肥厚,增加心肌耗氧量,容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还由于收缩期高血压对动脉壁的不断冲击,加速动脉壁的损害,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破裂,使心脑血管急症(心肌梗死、猝死、脑卒中)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对于这种高血压病人,首先应采取非药物治疗措施。若经上述非药物治疗后,血压达标,可以不用药物治疗。若能耐受,最好能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对于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能将血压控制得再低一些。老年人更要特别注意,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压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用药及其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