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正
(日本德岛县危机管理部防灾中心)
日本德岛县是一个在地势、地形上很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区。其总面积的80%为山地,且很多山的海拔都超过了1 000 m,所以整个境内地形陡峭,河流湍急。另外,德岛县面临濑户内海、纪伊水道和太平洋,特别是属于太平洋气候的县南地区,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多雨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因台风或梅雨等原因发生泥沙灾害。
此外,在太平洋一侧还有南海海沟。在这里曾发生属于板块边界型地震的南海地震,由于产生持续长时间的非常强烈的晃动,加之海底地形变引发的巨大海啸,历史上曾数次造成重大灾害。上一次发生的“昭和南海地震”距今已有63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地震必然会再次发生的紧迫感越来越强,防备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生的“下一次南海地震”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德岛县本着“让南海地震发生时死亡人数为零的目标”的理念下,积极实施了强化区域防灾能力的各种措施。特别是,他们将自治防灾组织等地区居民与学校、消防、行政这类组织机构形成一体化,尝试对担负下一代重任的孩子们强化实施防灾教育。
这里将介绍德岛县从2009年开始实施的,以行政为主体的“中小学防灾教育支持项目”的实施内容。
首先是关于为什么要以行政为主体推进防灾教育的问题。以往的防灾教育之所以很少是全县统一进行的,其主要原因是,大家都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在各自的范围内开展活动。
例如,在学校,尽管很多教员都认识到防灾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和忙于各种教育课题任务,又没有合适的教材,不知如何开展教育。由于上述种种理由,使防灾教育无法达到“为掌握防灾能力应采取的对策”的要求。
还有一部分热心的教员积极地开展活动,但由于人事变动等原因,不得不中断防灾教育,也有的采取一次性的活动方式。在学校以外,组织县内的大学生或自治防灾组织实施防灾教育,但涉及范围不会很大。还有一些市町村虽然指定了小、中学校作为灾害时的避难场所,但在软件方面的应对措施却远远不够。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承担着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和启发普及防灾知识任务的“德岛县立防灾中心”,成为“学校与区域及有关防灾机构的桥梁”,开始采取措施积极地推进防灾教育。
县立防灾中心作为学校与区域及有关防灾机构的桥梁推进防灾教育,这是一大特点;同时,以有关防灾机构和教育机构为主,并汇集了县内大学的传媒设计专业和报社的力量,“开创新的防灾教育”。由于参与面扩大,又出现了召集难的问题,于是我们制作完成了面向小学低年级的教材等成果。
(1)能力要点教材《在地震中保护生命》,包括基本篇和海啸篇,由33张幻灯片构成(图1,2)。内容有:① 地震发生时会怎样?② 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危险?③ 怎样保护自己的生命?
图1 第2张幻灯片
图2 第31张幻灯片
(2)由专业防灾宣传剧作组制作了专业防灾幻灯片(数字版)《地震武士来了》(图3),内容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构成的故事。内容包括:① 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的行动;②海啸会多次袭来;③ 日常的准备非常重要。
图3 专业防灾动画片第18张幻灯片
(3)采用数码等技术制作了动画片《专业防灾动画片》(家庭篇、学校篇、海岸篇)、《专业防灾动画片2010》、《吞噬了城市的海水》。内容包括:① 地震发生时在自家等地应采取的措施;②海啸时避难非常重要;③保护自身,相互救助的重要性等。
(1)报名登记“推进防灾教育合作者”。对热衷于防灾教育的教员进行登记,以《合作伙伴信箱》的方式向他们定期提供防灾方面的信息,并组织他们进行研修,对其活动给予支持。2010年9月1日至今已有68人登记。
(2)设置“防灾教育援助热线”。在县立防灾中心设置随时接受有关防灾教育询问的窗口热线。
(3)“小中学校防灾教室”开课(图4)。由县立防灾中心的职员等面向小、中学生实施防灾教育。
图4 防灾课堂(小学2年级学生)
(4)开发、实施研修课程。
(5)开发、实施可操作的实践性防灾程序(图5)。在县南的美波町有许多海啸避难困难的地区,可在此进行所开发教材等的实践验证。
图5 体验型避难训练
(1)针对学校的县立防灾中心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2010年2月10日召开“德岛县防灾教育推进大会”(550人参加)。
(3)实施知事表彰颁发“德岛县防灾大奖”。在德岛县防灾教育推进大会上,表彰了在组织防灾教育或防灾活动方面优秀的3所小学、1所中学。
(4)在“德岛防灾日”推广宣传防灾教育。在2010年10月31日举行的“2010德岛防灾日活动”中,推出了“防灾教育推广”宣传车。
德岛县推进以县立防灾中心等行政机构为主体的全县一体化的防灾教育是从2009年开始的,还有部分处于实施停滞的状况。我们希望2010年后,在全县范围内扎实推进这项事业,并不断充实防灾教育的内容。
我们坚信,通过区域一体化的防灾教育,不断扩大受众范围和提高教育深度,“南海地震发生时死亡人数为零”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