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响,吴 隆,李 斌
(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建设在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黄宗响,吴 隆,李 斌
(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河南郑州450007)
通过对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和专业方向的定位,提出了专业主干课程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课程建设规划,从而理清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整合教学的内容,并以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使该课程的课程建设与专业培养方向紧密联系,以实现本专业的教学目地。
工业工程;课程建设;能力培养
工业工程是一门工程科技与管理科学、制造学与生产规划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在教学上不仅重视专业技术的训练,而且辅以管理观念的培养,在强调生产与管理一体及工程与科学结合的同时,力求使学生成为具备工程实际与管理技能、系统规划与实际整合能力的工业工程人才。同时它也是一门跨接工程技术与经营管理领域的学科,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工业工程学科设立的宗旨在于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管理人才;为企业提升生产与管理绩效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以促进我国的经济技术的持续高速发展。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中一门主干课程,同时它又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核心。其目的是降低库存、缩短交货期和降低生产成本,满足顾客要求,并使企业生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好企业的生产计划和控制工作,对保证按合同或顾客的质量、数量和时间要求提供最终产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该课程的课程建设直接影响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专业课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60%的工业总产值和40%的利税,吸纳了75%的就业人口,也是工业工程学生就业的主要途径。运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手段是中小企业摆脱困境,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之一。而工业工程毕业生从事管理工作,主要是现场管理,其中又有一半以上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因此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解决企业实际生产当中的问题,应该作为我们学生培养中的主要方向。因而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工作也大多被列为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之一。
本课程是为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课程。课程中通过对运营战略、产品工艺选择、供应链设计、生产规划与控制以及系统修正方法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生产计划的基本理论和控制方法的构成体系,从而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和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现代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与方法、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先进生产系统与控制方法和系统等内容,是工业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学习本课程后应使学生达到:
①熟悉现代企业生产运作体系。树立生产系统优化控制的意识;
②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多种先进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系统技术;
③具备将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原理、方法应用于生产系统运作管理中的能力。
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课堂教学是工业工程专业重要的教学实现手段。主要研究生产过程和资源的组织、计划、调度和控制,保障生产系统有效地运行。包括生产过程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组织、生产与作业计划、生产线平衡、库存控制等。采用的方法:网络计划(计划评审技术PERT、关键路线法 CPM)、经济定货量(EOQ)、经济生产批量(EPQ)、物料需求计划MRP以及生产资源计划MRP-II及ERP和准时制JIT。
如图1通过该课程的研究,完善了理论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增加了案例教学的模块,同时更加注重了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的设置,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升。为了使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融合,提出一套适应现代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课程体系,采用创新思维和系统化分析的思想,提出与课程体系以及实践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图1 教学内容
目前工业工程实践教学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较少,没有现成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借用,因此,该课程建设的实施将丰富工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同时还为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积累了经验,丰富了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了基础。
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国内高校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各教学环节设置仍不完善,特别是其实践教学体系更是落后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直观性、综合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课堂理论教育的深化和延续。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特点,其教学实验更是理论学习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工业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以一门工程学科(如机械制造)为基础,以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为纽带掌握并融会贯通多门学科知识,能够解决现代企业中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和管理问题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工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和应用,离不开其实践体系的完善和创新,因而生产计划与控制实践教学环节更是对专业建设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课程的实验设置既不同于传统的工科试验操作,也不同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案例教学。而是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对生产运营流程、物流设施布置、企业资源规划等方面直观地了解,从而全方位掌握工业工程的思想和精髓。因此,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建设当中的实验室建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运用生产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的有关专业知识进行课程设计,掌握生产设施设计及布局的基本方法,以便为企业设计合理的物流系统。
结合某种产品的生产流程对工厂生产系统进行物流分析,通过对生产设施及仓库的合理布局和对货物的有效控制,使学生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规则,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的规范设计程序。通过对多套生产设施及仓库布置方案的实物模型演示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佳方案,这是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建设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为此,创新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和理念,完善课程实践教学设施,成为课程建设当中实践教学模块的建设重点。在实践中,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制作完成了“深沟球轴承磨装加工自动生产线”模型。通过该模型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对生产流程的感性认识,更是通过自己实际动手布置、规划分析提高了现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使学生在学习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后对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如生产系统的布局规划和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能力计算与平衡等)进行一次系统性较强的模拟综合运用,以便更全面深入地领会与应用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产系统运行行为的随机性,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使他们初步能够设计与测试新的物流和流程方案,向学生展示流程如何运行的,怎样平衡服务与花费,简化换班模式以及评测可选的设计方案。最终使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对生产运营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Witness仿真软件对生产流程加以优化。
通过对ERP(企业资源规划)软件的学习和操作,使学生掌握ERP系统的基本构成与操作方法,让他们能够对ERP管理以及企业整个生产运营的过程有一个清晰而直观地了解,全面认识IE涉及的各个方面。具体操作是在一个局域网环境中模拟企业生产、销售、供应链中所涉及的一切活动,实时跟踪控制和管理所涉及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运行状况。
真实的市场环境是千变万化的,一个有经验的管理者会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通过ERP对企业资源进行规划。但这样的经验是无法复制的,为了不使ERP教学流于抽象的理论讲述和单调的软件演示,让学生充分体会ERP对企业运营所发挥的作用,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让其身临其境,感受市场竞争的残酷,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在过程中体会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了解ERP对企业管理的作用,通过模拟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生产管理环节在整个企业运行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实验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延伸,而且具有直观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实验设施也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因此,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实验,一方面要考虑到紧密配合理论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教师科研需要。同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来设立不同的实验及实训计划。
通过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建设在工业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只有进行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方位改革,才能与时代共同前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的供需矛盾。
首先应明确专业方向、办学思想。工业工程是跨学科专业,学科研究的方面很多,应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突出本校专业特色,由点带面、逐步发展,而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建设对专业建设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
其次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建设要做到基础与应用兼顾、理论与实践并重、结合专业方向、突出学生特长,给学生提供多种发展思路。还要在课程建设中注重应用,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与生产实践相关的实习、锻炼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提供支持。最后在课程建设中还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广泛参与,才能使教与学相长。
[1]李 军,贵文龙,吕春梅.《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J].2004,4(24):124-127.
[2]刘力卓.工业工程;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杠杆,经济导刊[J].2008:102 -103.
[3]兰建义,任 华.新形势下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分析研究[J].高教论坛,2010(7):76-78.
[4]潘尔顺.生产计划与控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G42
A
1674-5884(2012)02-0105-03
2011-12-28
黄宗响(1960-),男,河南开封人,教授,主要从事生产运作与管理创新研究。
(责任编校 罗 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