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接发球落点与效果之研究

2012-10-25 09:31:36杨俞建吴霞魏
运动 2012年1期
关键词:费德勒纳达尔接发球

杨俞建,吴霞魏

(1.浙江省安吉县少体校,浙江 安吉 313300;2.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接发球落点与效果之研究

杨俞建1,吴霞魏2

(1.浙江省安吉县少体校,浙江 安吉 313300;2.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本研究通过对网球世界排名前二位的费德勒和纳达尔在200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八强赛以后的5场比赛的接发球落点与效果进行录像观察和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世界优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的选择主要以“稳”为主,接发球回深,与发球者相持住是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的首选接发球战术。

接发球; 落点; 效果

1 前 言

1.1 研究的必要性

接发球是网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随着网球发球技术的不断提高,接发球技术不论对于职业选手,还是业余选手或初学网球者来说,其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网球比赛都是以发球和接发球开始的,发球方一般都是处于主动地位,而接发球在势态上是相对被动的,受发球方的制约,发球能在瞬间千变万化,而且发球方多数发球都发向接球方比较软弱的地方。一般发球局都是由发球方获胜。而接发球方如果想要在比赛中占得领先,就必须要“破发”,才能为最后赢得比赛打下基础。那么,要想在对手的发球局获取主动,途径之一就是提高接发球的质量。而现今网球比赛的日趋激烈化,强有力的接发球技术,一方面能抵消对方发球的强大威胁,另一方面也能趁对方发球的软弱之机,主动向发球方发起进攻,争取球场上的主动权。因此,接发球技术是比赛一开始就争夺主动,先发制人而后得分的有效手段,我们必须要抓住运动技术本身的重点,就能在平时训练中加强训练的针对性,对不同类型的选手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明确训练目的,向高标准看齐,提高训练质量。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网球比赛接发球的论述也不少见,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将资料做以下总结与分析。当前对于网球接发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接发球的站位、握拍、击球方法、随挥等动作技术;接发球的技、战术原则;接发球的训练方法;网球运动员接发球注意力;接发球站位握拍回球角度策略;网球接发球起动的几种方式等。以上对网球接发球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从不同角度做了有益的研究,为网球的教学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为深入研究该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的分析都停留在一般描述上,对于某些细节还缺乏深入的分析。对网球接发球的训练、战术讨论的不够多。随着网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竞争也愈加激烈,对动作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男子网球选手的发球速度已超过 200km/ h,在比赛中常常会出现发球直接得分的情况,形成了一种能破对方发球局即有取胜的可能的局面。由于接发球在网球这个运动项目中的重要性以及现代网球运动的快速发展,很有必要对接发球这一重要环节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来审视我们对网球接发球的认识。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表2 接发球效果、定义及评分标准

表3 接发球落点得分率

图1 接发球点区域划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0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亚军费德勒与纳达尔在比赛过程中的5场比赛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之所以选取这5场比赛是因为从进入比赛八强开始的比赛由于选手间水平接近几乎都是世界排名前10的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网球接发球方面的书籍,了解了网球接发球技术、战术方面的知识,并参阅了有关网球技战术方面的论文10余篇。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检索、分析和梳理,为研究本课题在内容的选择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2.2.2 录像观察法 对2009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冠亚军费德勒和纳达尔的5场共19盘195局比赛进行录像观察,记录比赛中两位选手接发球落点的分布和回击的效果。

2.2.3 数理统计法 对数据进行统计,统计分析两位选手在每一区域的接发球落点数与效果(得分情况)。

3 研究结果

3.1 接发球落点统计

根据网球的特性,将接发球落点予以划分为6区,如图1所示。试将不同落点做一统计,探讨在不同场地及不同落点时的接发球效果的差异情形。

据统计,接发球落点的选择很少在1区和3区也就是接发球很少采用小斜线,4区和6区的比例较大分别占34.24%和31.52%,2区和5区也就是中间区域分别占12.5%和19.02%。也就是说,优秀网球选手接发球落点的选择中,回击对方场区中路是他们不错的选择。

3.2 接发球效果统计

将效果区分为成功、主动、一般(或持平)、被动、失误,其定义如表2所示。试将不同效果做一评分进一步探讨接发球在不同场地及不同落点在效果上的差异情形。

从表3中可以看出,接发球落点在3区和1区的得分率最高每球得分分别是3.08和2.75,2区的得分率最低每球只有0.57,场区较深区域的接发球落点的得分率都在两分左右也就是在持平水平。

4 讨 论

在统计了费德勒和纳达尔的接发球落点与效果的数据后可以得出,接发球的回球落点84.78%都在球场的后半区,也就是球场较深的区域,在这一区域里,接发球选手可以获得更多与对手相持的机会。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费德勒和纳达尔在接发球时很少将球回到1区和3区也就是回击小斜线,虽然回击小斜线的得分率较高,一般都占主动,但当今网坛尤其是男子网球的发球时速都普遍超过200km/h,这对接发球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像费德勒和纳达尔这样的顶尖高手也很少能在接发球上回击小斜线。2区的落点也就是落点在中场的浅球是接发球选手的禁区,这一区域的平均得分只有0.57,一般回击到这一区域的接发球都是被动的回击,当接发球回到这一区域时也就只能等待对手的非受迫性失误了。

5 结 论

世界优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接发球落点的选择主要以“稳”为主,接发球回深,与发球者相持住是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的首选接发球战术。

[1] 汪俊.网球全程点播[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李庆友,俞继英,张忠秋,艾康伟.网球接发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6(5):62-63 .

[3] 陶志翔.网球[M].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4] 周翠兰.谈谈网球接发球的技战术[J].网球天地,1997(4):20.

[5] 马克勤.关于提高网球运动员接发球注意力的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2(4).

[6] 王其宁.网球接发球运动员起动动作结构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1(2):38-39.

[7] Joand Johnson, Paul J. Xantho Ann, V.Lebedeff. Winning edge series tennis[M]. Mc-Graw Hill,2003.

[8] United states tennis association. Tennis tactics winning patterns of play[M]. Human Kinetics, 1996.

G845

A

1674-151X(2012)01-02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1.012

投稿日期:2011-09-23

杨俞建(1987 ~),本科,教练员。研究方向:网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费德勒纳达尔接发球
费德勒要在法网复出
环球时报(2021-04-20)2021-04-20 05:18:21
费德勒成瑞士在世印上硬币“第一人”
青年球员的乒乓球接发球抢攻战术选择的研究
浅析排球接发球阵型思维演变
费德勒:成就不老传奇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1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前3名选手接发球技术分析
联邦快递
全体育(2013年7期)2013-04-29 00:44:03
纳达尔的“辣”体验
纳达尔的非典型红土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