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军,沈广洪,邹晓瑜
(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肿瘤科 225700)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国内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1]。乳腺癌具有易复发和多途径转移的特性[2]。10%的乳腺癌患者初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而错过手术时机,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有40%~50%可能出现远处转移[3]。许多患者在辅助治疗和复发转移后接受蒽环类及紫杉类抗肿瘤药物治疗,这类患者在肿瘤进展后的进一步治疗非常困难[4]。本课题对63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体力状 况(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为0~2分的耐蒽环类和紫杉类药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卡培他滨联合顺铂(XP)方案与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于2006年3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耐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的MBC患者63例,将其随机分为XP组(n=31)及GP组(n=32)。入组标准:(1)经病理学确诊的MBC女性患者;(2)均为蒽环类和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目前,确诊为肿瘤进展;(3)螺旋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至少有1个可测量病灶,且该病灶未接受过介入及放射治疗等;(4)年龄18~60岁;(5)ECOG PS评分为0~2分;(6)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指标正常;(7)预计生存期不低于3个月;(8)距末次抗肿瘤时间不少于4周。治疗前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案 XP组:卡培他滨1 000mg/m2,口服,2次/d,d1~14;顺铂25mg/m2,静脉滴注,1次/d,d1~3。GP组:吉西他滨1 000mg/m2,静脉滴注,1次/d,d1、8;顺铂25mg/m2,静脉滴注,1次/d,d1~3。21d为一个治疗周期,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治疗,治疗持续至患者肿瘤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总疗程不超过8周期。化疗前常规给予格拉司琼、地塞米松预防呕吐。每14d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0年10月31日。
1.3 评价标准 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0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为有效。同一患者采用同一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疗效评价,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患者4周后重新确认。肿瘤进展时间为本研究第1周期化疗开始至肿瘤进展的时间,总生存期为本研究开始至因任何原因导致患者死亡的时间。
表1 两组MBC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1.4 不良反应 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毒性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ommon toxicity criteria,NCI-CTC)(3.0版)进行观察和判断,不良反应分为0~Ⅳ度。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缓解情况 63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XP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6例,进展9例;治疗有效率为51.6%。GP组: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6例,进展10例;治疗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存情况 XP组与GP组患者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6.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5.3~8.4]、6.6(95%CI:5.2~8.1);总生存期分别为15.5个月(95%CI:13.1~18.0)、15.1个月(95%CI:12.9~17.3),两组患者肿瘤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XP组患者Ⅲ~Ⅳ度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12.9%(4/31)]明显高于 GP组[3.1%(1/31)](P<0.05),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3.1%(1/31)]明显低于GP组[15.6%(5/32)](P<0.05)。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没有因不良反应而中止化疗或致死的病例,见表2。
表2 两组MBC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n)
MBC的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5]。对于病变进展迅速、有内脏转移及既往内分泌治疗无效或激素受体阴性的患者首选化疗[6]。蒽环类及紫杉类药物治疗均失败的患者,目前,尚无标准方案推荐,可以考虑使用的药物有卡培他滨、长春瑞宾、吉西他滨、铂类和埃坡霉素,上述药物采取单药或联合化疗[7],且多药联合方案较单药治疗更为有效[8]。
吉西他滨为周期特异性药物,它在细胞内磷酸化为二磷酸盐、三磷酸盐才具有生物活性,可抑制细胞DNA、RNA合成,最终导致细胞凋亡[9]。吉西他滨和顺铂有协同作用[10]。卡培他滨口服吸收后代谢为5′-脱氧-5-氟胞苷(5′-deoxy-5-fluorocytidine,5′-DFCR)、5′-脱 氧-5-氟尿苷(5′-deoxy-5-fluorouridine,5′-DFUR),最后在肿瘤组织中经胸苷磷酸化酶催化转变为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5-Fu)。顺铂可上调胸苷磷酸化酶,提示其与卡培他滨联合治疗有协同作用[11]。国内、外使用GP方案治疗MBC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2-14],但未比较XP方案与GP方案治疗耐蒽环类和紫杉类药MBC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XP方案与GP方案治疗ECOG PS评分为0~2分的耐蒽环类和紫杉类药 MBC的疗效相似,与王忱等[15]报道的结果一致。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
本研究结果表明XP方案与GP方案治疗ECOG PS评分为0~2分的耐蒽环类和紫杉类药 MBC的疗效明显,可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耐受性较好,均可作为耐蒽环类和紫杉类药MBC的解救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使用。
[1] 黄恒,揭超,崔杉,等.多西他赛加吡柔比星用于中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8):1315-1316.
[2] 莫军扬,黄平,庄亚强,等.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45例蒽环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疗效及不良反应[J].重庆医学,2010,39(7):815-817.
[3] 沈镇宙,邵志敏.乳腺肿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 娄广媛,李铁,陈金鳞,等.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3):229-231.
[5] 徐兵河.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与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0,7(6):6-8.
[6] 唐金海.乳腺癌综合诊治规范化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7] 李进.肿瘤内科诊治策略[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8] 吴孟超,廖美琳,陆嘉德.常见恶性肿瘤治疗进展[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9] 武玮,朱允中,徐丽艳,等.健择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50例[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7):991-994.
[10]潘宏铭,徐农.肿瘤内科疾病临床治疗与合理用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11]孙燕.抗肿瘤药物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
[12]尹向前,许平,龙国贤.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对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3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1):1880-1881.
[13]Chew HK,Doroshow JH,Frankel P,et al.Phase II studies of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in heavily and minimally pretreate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2009,27(13):2163-2169.
[14]Tas F,Guney N,Derin D,et al.Biweekly administration of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nthracycline and taxane-pretreated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Invest New Drugs,2008,26(4):363-368.
[15]王忱,佟仲生,郝希山.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蒽环类及紫杉类耐药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13(4):546-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