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连沧海阔 浪高风更起

2012-09-30 08:05:48栏目主持陈祥森
中国储运 2012年3期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经济

栏目主持/陈祥森

回眸2011

专栏小编:春节假期刚过就把三位专家请到编辑部,先给各位拜个晚年吧。这一期的话题想请你们对《中国储运》、对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做一下回顾和展望吧。请把你们的看法分享给读者与我。

把酒临风:2011年有很多事情要说一说,无论我们手中的这本《中国储运》,还是中国物流业和中国经济,在我的脑海里已烙印成像。当然,疏理这过往的一切,不是为了回味,而是为了寻找新的前行之路。所以,对2011年我有很多话,对2012年有很多期许。

专栏小编:那就请你先梳理一下2011年的我们这本刊物和中国物流业与中国经济吧。

把酒临风:先说《中国储运》这本杂志吧。我认为《中国储运》是一本有态度、有观点、敢担当的物流刊物,是一本了解企业需求,竭诚为物流业呐喊的刊物。正如你们自己所说,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储运》始终拒绝平庸,坚持与时俱进,抓住物流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一年十二期杂志,厚厚一摞,储聚芳华,承载着为物流人的呐喊声,承载者编辑、记者梦想的延伸。

金玉其中:确实如此。从你们设置的栏目上,就可以看出编辑、记者的一片苦心了。《中国储运》的一些栏目是其他物流期刊所没有的,像“名家专栏”的文章对社会时弊辛辣讽刺,足可以吸引一批读者。“特别策划”栏目,抓住物流业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读起来很有味道。“广角”栏目有些文章揭露物流业内弊病,让我开了眼界。

夜雨观澜:我觉得《中国储运》最大的亮点是一如既往地为物流企业呼吁扶持政策。长期以来,你们为物流业大声疾呼减税,对落实政策的拖拖拉拉做法表达了媒体应有的态度,我很赞赏你们的作法。为物流企业说真话,不媚上,不媚权,可谓是一本物流人的本色刊物。

专栏小编:《中国储运》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谢谢你们对这本刊物的肯定,今后我们还将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希望三位专家不断给予我们批评与鼓励。接下来,咱们谈谈物流业吧。

金玉其中:好的。2011年中国物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国家层面讲,2011年是个“政策年”。先后有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出台。这些文件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推动物流业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去年10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对物流业的税制进行探索性改革,拉开了物流业税制改革的序幕。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贯彻落实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意见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把“国九条”细化为47项具体工作,落实到31个部门和单位,20多个省市正在酝酿出台落实“国九条”的实施细则。从中可以看到,对物流业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说明中央正在顶层设计促进物流业发展的路径,这是前所未有的。自从物流业列入十大调整和振兴产业后,国家日益重视物流业,我们为此感到振奋。

把酒临风:物流市场正在成为充满活力且规模迅速扩张的新兴市场,从公布的数据就可看出来了。有关数据显示,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可达160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约为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14%。与上年同期相比,社会物流总额增幅回落3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增幅提高近1个百分点。预计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幅为18.3%,与GDP的比率可能升至18%,略高于上年17.8%的水平。物流业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夜雨观澜:物流业之所以取得了这些成绩,我看主要是在保增长的大背景下取得的,尽管数字反映的成绩还不错,但物流业面临的根本大事并没有做多少,这件大事就是调整结构。沿用以往的增长方式来发展经济,那是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反映在中国经济层面,将是一件亟待解决的大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大力发展服务业是大家的共识,是改变中国经济结构的一个方向,但是如果仍沿用旧的产业模式、老的组织方法来发展经济,物流业只不过是个增量而已,质量没有改变和提高,那样只会使调结构的担子越来越重。

专栏小编:在过去的一年,物流业取得很大成绩,当然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少。我想,物流业是服务于其他产业的一个行业,中国经济走向是向上发展的趋势,那么物流业自然也就有好的前景。所以,我们要对中国经济有个认识,对此你们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表现好的方面在哪里?有所欠缺的在哪里?

金玉其中: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比上年增长9.2%,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虽然首次跌破了10%,但似乎也在暗示,以经济增速为重心的时代正在成为历史,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和质量的时代已经到来。2011年中国经济面临许多困难,能达到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是非常不容易的。更可喜的是“三驾马车”权重发生变化,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4.2%,消费是51.6%,而净出口是负5.8%,中国经济正在实现软着陆。

夜雨观澜:从数据看,投资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消费还没有挑起拉动经济增长的大梁,经济结构仍处在不合理之中。去年上半年,我们经济政策是保增长调结构,等到了下半年,只剩下保增长了,又欠下经济转型一笔账。中国的各级政府不可能不重视速度,政绩是看数字的,所以投资始终排在前位。于是我们看到,4万亿之后银行跟着发放了天量贷款,银根宽松了,能不通胀吗?到了2011年收紧银根,企业又玩不转了,尤其是出口型民营小微企业生存更是艰难,活不下去了,又欠了一屁股债,三十六计跑为上计。出现这种情况,说到底就是经济结构问题,这种结构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倒下一批企业。

把酒临风:什么时候各级官员把保护资源作为要务,替子孙生存着想,给他们留下吃饭的本钱,把考查就业率、居民收入作为政绩指标,中国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能实现了。

专栏小编:总体来说,2011年中国经济增速领跑世界。你们看,物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具有哪些特征?

夜雨观澜:中国物流业和经济总体还是不错的,这与中国在2011年继续成为全球领先的趋势分不开。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的话,就会看到随着政府财政和金融政策因素的影响,很多地方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所以我说,2011年中国经济应该说整体情况不错,但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不小,从资本市场看这些问题,可以发现,2011年的资本市场和经济形势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金玉其中:2011年国内外情况非常复杂,我国处在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降低物价涨幅这两个向相反方向发力的目标,同时实现难度很大。但是我们既解决了通胀压力增大的难题,又保持了经济较快的增速,物流业在此形势下,在质和量两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把酒临风:你们炒股票吗?我炒。以一个股民的身份我谈谈对经济的感受吧。2011这一年的股市一塌糊涂,原因是由于过度的紧缩货币政策造成的,所有具有流动性钱,最后都流到了中央银行的口袋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1.5%,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高的数据。结果我们看到所有的经济数据都在向下调整,企业的库存在上升,利润在下降。物流企业也是如此,成本上升,利润下降。这就是2011中国经济的风险点。

展望2012

专栏小编:对2011年的回顾就到这里吧,接下来我们展望一下2012年。我看,制约我国经济和物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很多。那么,如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需要我们做足功课。三位专家,你们看我们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有哪些呢?

金玉其中:物流业面临的问题业内有关人士已经提出来了,比如,服务水平和供应链管理能力较低,物流市场主体庞杂,产业集中度低,诚信体系建设滞后,市场秩序失范等问题依然存在。物流运作方式与资源、能源和土地消耗及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燃油、人力等各项物流要素普遍短缺,运营成本持续攀升,物流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尚未实现根本性好转。现行体制设计和政策思路与物流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国九条”提出的相关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完善物流业政策,企业尽快转型升级,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

把酒临风:物流业是个涉及多种产业的行业,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并且受国内外大形势影响。从国际讲,如果欧洲经济复苏乏力,美国经济增长疲软,中国制造业出口必定受阻,再加之欧美进行贸易保护,实行贸易壁垒,我国出口就会进一步萎缩,而物流业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另外,国际上产业转移的步伐在加快,受中国成本上升因素影响,有些跨国企业正在把企业迁至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在我国众多企业,包括很多物流企业还没有完成转型升级,尚未做好应对新形势准备,一旦出现经济下行,很可能有些企业只好选择退出了。

夜雨观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中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同时,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得更加紧密了,中国影响世界,世界影响中国,中国融入世界,世界融入中国,这个大趋势越来越强烈,所以中央在2011年的年底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来要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比如说欧债危机,它的影响对中国就很大,现在欧洲和中国的贸易关系已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的贸易伙伴,它的危机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外贸出口,所以这是对中国经济的一个很大的挑战。

专栏小编:面对这些问题,你们希望政府与企业采取什么措施,做些什么工作呢?

夜雨观澜:就企业面临的形势看,我最希望中央的财政和金融政策有变化。现在已经看到了一些减税政策的出台以及货币政策转向的迹象,但愿这些都是对企业利好的因素,能够有力地扶持企业前行。

把酒临风:货币政策转向也是一把双刃剑,流通的宽松与紧缩直接影响到物价,现在通胀已经被控制了,接下来会不会是滞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汇率,我们不希望人民币很大幅度地升值或贬值,那么我们就必须维系一定的货币收放力度,把握这个松紧度很难啊。从目前中国经济情况看,不允许这样的紧,因为我们需要强大的内需,需要拉动内需,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压制内需的,是压制需要的。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国际上唱高和做空中国的势力正在发酵,已经有一些国际炒家开始赚钱了。因此,我们必须阻击这种效应在国际市场上被放大。

金玉其中:中国始终是投资带动GDP增长的,但也带来很多具体问题,比如通胀、房地产泡沫等,同时也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在资产和资金的泡沫挤压下,企业成本上升,消费受到抑制。另外,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出口有所减缓。与此相对,中国的财税收入却是稳步增长,增速在30%以上,去年突破了10万亿大关,而国家财富的分配进入到一个更不均衡的状态。对此,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首先是货币紧缩的政策,另外一个是对于房地产的政策,还有就是结构性减税。对物流业来说,增值税改革已经在上海试行、土地使用税减半。我希望政府继续实行这些政策,并通过这些政策能给企业实实在在地减少负担,使政府让利之举惠及百姓。

专栏小编:土地使用税减半和上海试行“营改增”,对物流业来讲是分量很重的利好政策。但是,有些企业人士认为这些政策很不完善,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把酒临风:土地使用税对企业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这个税种自从下放到地方后,成倍或成十几倍往上翻,每平米从几块钱到十几块钱、几十块钱的都有,仓储企业那点利润根本不够交税的。怎么办?国人自有聪明才智,暗箱操作、幕后交易就把这件事摆平了。我看,土地使用税减半还是不够的,你税基高,即使减半企业也交不起,还不如想个妥善之策,让企业交得起,地方政府也收得上来钱。

夜雨观澜:“营改增”可能使一些物流企业税负不降反增,有的税负甚至翻倍增加。我听业内人讲,仓储行业的税负能减轻,而从事运输的物流企业则税负大增。如某营业额为1000万元的运输企业,扣除800万元的进项,按过去的营业税率交税6万元,而按照试点政策则要交税近20万元,实施“营改增”税负竟然翻了3倍之多。

金玉其中:既然是试点,就有不完善之处。国家已下定减税扶持物流业的决心,那么就会不断完善减税政策,让物流业健康发展起来。

专栏小编:接下来,请三位专家对2012年做个展望吧,让大家分享你们的看法。

金玉其中:展望2012年,我相信全球的经济主要的动力仍然是中国,中国对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了美国,是拉动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主动力。中国的经济反映在物流业上仍然是看好的,而且会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从物流业自身讲,物流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将加快转型步伐,物流新技术加快应用,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涉及民生的物流领域更受关注,农产品物流、食品物流、医药物流、社区物流服务等将获得进一步支持。总之,我认为,2011年出台的物流业利好政策,将在2012年得到落实。我对此充满期待,也寄予了厚望。

夜雨观澜:我看,2012年中国经济仍然是一枝独秀,世界经济也会有较大起色。美国经济露出复苏迹象,尽管欧债危机让欧洲经济低迷,但欧盟自身修复力还是很强的,共同勒紧裤腰带度过这个危机,还是有希望的。2012年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加深,协作的平台日益增多,像区域性的TPP这类的经济组织,虽然有些政治因素,但是毕竟是增加了国际协调能力,尤其是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对双方、对世界都很重要,大家也意识到通过协商合作才能达到共赢。我想,展望2012年,向好的态势是主流。

把酒临风:中国的崛起让一些人很不舒服,所以我们国家周边事情不断。经济上,总体我觉得还不错;政治上,某些国家对我们迫力在增大,而且这种迫力正在逐渐进入经济领域。像TPP,明显有政治因素成分。不要认为世界是太平的,美国大选之年,那些政客不都是拿中国说三道四吗?我们闷头发展经济碍着谁啦?汇率问题、南海问题仅仅是中美关系趋向紧张的许多层面之一,不管中国情愿与否,在保障经济发展的资源和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遭遇的阻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我们已经无法韬光养晦了。让我展望2012年,我看,发达国家没有就业的乏力复苏,再加上新兴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速很可能进一步放缓的预期,均会诱发新的贸易、投资和金融保护主义。鉴于美国全球战略中心的东移,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2012年中国面临的外部政治、经济形势极为严峻,因此,扩大内需对中国在政治与经济上的安全作用极为重要,我们要以此为基点,来思考和处理问题。。

专栏小编:在前不久召开的冬季达沃斯年会上,将2012年定为转型之年。我觉得,没有中国的参与,全球经济转型怎么谈都是空谈。别说是转型,就是2012年的全球经济形势,也要看中国,如果中国不能保持一定的增速,那可能会引起全球经济二次衰退。所以,2012年是很关键的一年,不仅仅对于中国是一个很关键的一年,对于全球而言都是非常关键的一年。在这样的一个国际背景下,我们非常非常急切地期盼着中央能够拿出有效的措施来,恢复中国的市场信心,使经济能有一个亮丽的表现。最后,我用一句诗来展望2012年:势连沧海阔,浪高风更起。好,今天谈话就到这里,感谢三位专家的参与,我们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
物流业物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物 流 业
江苏年鉴(2018年0期)2018-02-12 04:22:17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中国制笔(2016年1期)2016-12-01 06:47:30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现代企业(2015年2期)2015-02-28 18:45:09
决战“最后一公里”
商界(2014年12期)2014-04-29 00:44:03
物流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