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键
(北京物资学院 商学院,北京 101149)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商家开始运用电子销售的渠道进行货物的销售,大众也开始逐渐接受这一新兴的购物模式,然而网络购物必须依附物流才能得以顺利发展运行,实现收益。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物流成本这一概念,也对物流企业有了新的认识。
我国目前大部分物流企业都是由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改制而成,这就造成了运输方式单一,规模较小,自动化程度较低,且自身经营能力、运作能力较低,没有良好的竞争能力,更加缺乏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及相关的软件设计。在货物处理、配载、运输计划的制订以及资产管理的实际运作方面,也缺乏切实有效的营运保证。
基于我国企业对于物流概念的认识时间较晚,中国式传统的仓储企业以及专门负责运输的企业近年来逐渐向物流行业靠拢,占据了物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抢占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而一部分新建立的大型国有物流企业,因其相关的物流信息技术掌握比较全面,资金投入较充足,构建较全面,成为引领中国物流企业的新兴力量。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物流运输上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体现在物流的运输成本过高,运输效率低、时间不合理,相对的运输量少,物流资金无法高效运作等。相比发达国家物流运输业,出现这些不足与我国物流发展和经济科技现状是分不开的。单以中国运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例,目前我国政府不断加强公路、铁路以及航空运输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国有运输的基础设施可以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尽管如此,还是不能完全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我国物流体系还因循传统的物流机制,物流管理部门无法有效联合起来,所以物流运输的综合实力难以提升。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对物流认识不足,没有良好的物流体系和方向,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我国物流运输的低效率,致使物流成本升高。
我国目前没有单独的会计科目可以对企业日常运营中发生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计量。由于现行的会计制度关于物流成本的缺失,导致了在实际日常账务处理的过程中,物流过程产生的费用依据发生部门来进行划分核算,所以就单一物流成本来说,很难从各个部门中抽离出来,对于物流成本的各项内容的统计计量就无法保证其完整性和统一性。因此,由会计核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导致了对物流问题处理过程中信息不完善,物流工作难以有效快速地开展。
信息技术对于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标尺区分了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特性。近年来物流体系中物流技术成为高速发展的专业化产业。而中国目前也急需各种物流信息技术来保证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提升物流企业的综合能力,加强物流过程的运作效率。然而,目前信息技术在我国应用的范围、深度有限,无法完全促进整体物流行业的发展。
产品本身的特性可以极大的影响物流的成本。产品的品种种类中,食品、金属制品、易碎物品的比重不同都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物流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以上提及产品种类中除了运输时间要求、环境要求、运力要求以外,产品的重量体积比即密度,也影响了作为仓储能力的物流成本的耗费。在我国,一般物流企业、部门都以商品的体积重量作为衡量物流成本价值的标尺,然而对于价值较高的商品来说,除了运输费用,还有保险费用要加入到物流成本之中,也较大的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比如,对于仓储配送运输一体化的企业,京东商城和国美电器就是这样的例子,企业本身提供的产品中,同种产品相似度越高,在出现产品价格较高或者缺货的状态下可以较快地选择到相似效果的产品,则降低了该产品的失销成本,同时保住现有的销售额,也就增加了物流成本。
物流过程中,交接环节、经历时间周期都直接影响物流成本。在物流设置过程中,中间环节设计的越少、周转时间越短、运输速度越快,相对的物流效果就越好。但是在一定条件内加快物流速率,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物流成本,但是过度的追求高效率、快速度,也会增加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样的,物流服务效果的提高必然也会在一定程度内提高收入创造利润,但是同时必然也会增加物流成本。以上两点即取决于物流企业部门的定位,设定物流企业的效果,然后再去找到最佳的利润平衡点,以最大化节约物流成本。
在追寻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物流运作在自营物流到部分外包至全部外包几种方式中转换。以1999年国美电器南京郊区一家分店为例(如图1所示)。
不难发现,通过对配送业务的外包,产品物流成本降低了近一半,极大程度的缩减了物流成本。因为国美电器一直坚持仓储零售一体的策略,不能很好地利用企业资源,物流方面发展不完善,在销售利润也不是很高的情况下,自营物流的运营成本过高就显现出来。但是外包策略是否真的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物流成本有较大帮助,还要具体分析企业的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保持自营物流方式的大规模企业的物流设施齐全,运作水平成熟,这种自营物流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在市场上的资源,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从而减少物流成本。
首先,要有明确的理念把物流作为单独一项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手段,重视物流在整体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才能不断地加大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核算力度,尝试各种新型技术手段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过程中的工作质量及效率。物流成本理念的树立,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转型。
同时,重视物流成本的理念不能仅仅在经营策略上体现,在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所显现。
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物流差距,体现在设备、金融、专业化研究技术和知识成果等多个方面。
在很多情况下我国的零售业在遇到相关的物流问题时,企业领导者和相关管理者很难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企业的竞争亦是人才的比拼,所以针对目前的物流人才缺失,最好的解决手段就是提高相关企业与物流研究机构的交流,加强理论和实际两者相互促进发展,重视物流专业化与管理型双重人才的培养,提高整体企业的素质,从而更好地对物流成本进行最优化控制。
商品信息是控制企业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商品的进货方式、运输方式随着商品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说,随着商品种类的增加,在进货和销售过程中的方式也就愈发繁琐,路线方式的设计也就愈难,相对的物流成本也会有所增加。所以,对于控制物流成本来说,企业应该将商品的种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来保证在物流过程中不会产生浪费。
对于现代零售企业而言,大部分的销售购买过程都是通过获取订单,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随着网络订单在现代企业中广泛应用,从而使得商品的信息更加准确,省去了人工环节,减少了订单的错误率,降低了因商品订单信息问题而产生的多余的发货、退回、重发等物流成本。
同时,商品退货过程中的物流成本也是需要企业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大型的购物商场和网络商城都是由商家来负责商品的退货费用,它在物流总成本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所以要控制销售过程中产生的退货成本,对商品实际情况和商品需求做准确分析,从经营商品的角度着手降低退货率,从而减少退货的物流成本。
中国目前电子商务消费者在地理分布上比较分散,也就意味着送货地区集中性差,要面对物流体系覆盖与网络信息覆盖性能的差异性,使得一些网络覆盖地区的物流无法及时的到达,如何经济合理的进行物流配送成为难题。因此,企业在创建物流企业的同时,应该对消费者对商品需求的分布区域进行合理统计分析,通过标注特定的销售范围或是对于不同的地理区域选择不同的物流手段进行配送,通过以上方法来控制企业整体物流在销售过程中的成本,并且减少多余的物流支出。
物流系统包括了库存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库存控制系统是对库存以及未来物流过程的一种预测分析,保证企业的物流成本最优化控制。因此,应该对企业库存系统加以重视,平衡物流与库存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寻最优化平衡点来控制总物流成本。企业追求的物流目标就是通过分析预测,不断地减少仓储在物流成本中的占用量,尽可能的做到库存最小化,从而减少资金占用量,提高企业总体运营效率。
物流信息系统是现代各种行业的商家不断应用的一种信息收集手段,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即时的信息交流更新,完整的掌握库存情况及各个环节的数据情况,即时全面的信息可以保证经营者在保证服务经营质量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库存量。在当代商城之战中,能有效收集供应链上的各个信息,并且通过数据核算分析有效的控制库存数量的企业会占据更大的物流成本优势。除此之外,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还可以保证消费者对于已购商品发货配送运输过程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的更好掌握,有助于消费者退换货等手续的办理,从而提升整体服务质量,亦间接地节约了物流总体成本。
对于许多零售企业的物流机构来说,物流过程中主要的成本即是在贮藏和运输配送两个过程中的成本,所以对于仓储过程和运输过程中的成本计量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步骤,合理的仓储成本控制值得关注,仓储的具体行为方式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能力规模和企业策略来制定,企业应从备选方案中找到利益最大化的仓储形式。同物流运输一样,仓储业可以分为自营和引入第三方仓储,在商品供应链稳定、地理环境适应、货币资金可以灵活周转并足够支付构建仓库费用的情况下,企业可以考虑自建仓库的形式,自建仓库也可以成为一种投资方式,对资金进行自我保值,是绝大部分有能力企业的首选。当自身能力不足时,运用第三方储存的方式可以有效节约仓储成本。对于自营仓储的企业来说,降低仓储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信息系统的建立,从而降低库存时间、库存商品数量,增加商品的周转期,加快物流速度,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对于运输成本而言,应根据商品本身的特性需求和消费者需求,选择有效的物流方式,既快又省的完成物流的运输过程。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等,选择多种运输设备相结合。同时也要保证信息技术在运输过程中的应用,了解各种运输工具路程的实时情况,通过信息技术来组织物流过程,从而节约不必要的物流错送、延时到达、空车返回等浪费。
物流成本确认计量记录要通过物流成本计算来体现,但是实际情况中,具体的物流过程中各项费用不能直接从会计报表和相关账簿中找到,所以物流成本由于缺乏具体的相关数据,难以计算。因此,对物流过程中各项数据的收集整理成为首要任务,然后才能进行物流成本的计算。但是因为物流作为单一理念引入中国的时间较晚,目前我国基本上还在使用传统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成本计算方法对物流企业的成本进行核算,尚未有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的统一标准的核算制度与要求。
作为现代会计一个分支的管理会计可以充分实现对物流过程中的数据掌控,该方法以物流成本为核心,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从而对未来的物流策略进行调整、改正甚至重新规划。通过对该方法的分析,最后达到制定企业物流机构决策、划分物流责任、明确物流信息、检验物流成果、控制物流成本,保证物流成本最低以及企业经营收益水平最优化的目的。这种物流管理会计方法体现了物流过程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控制,强调整体会计核算的统一,亦体现了会计过程中预测、分析、计量、记录、报告中的各项原则,具有较大优势。
从我国大部分企业现状来说,绝大部分企业在物流机构设置上投入的资金有限,规模也相对较小,体现在实际业务上,企业拥有的运输设备有限,导致商品的运输配送能力有限。与此同时,企业的仓储量和物流服务水平也不高,种种限制因素阻碍了企业的收益水平,产生较高的物流费用,还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对整个体系进行安排维护,整体经营效益很难快速提升,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即物流外包的方式在欧美国家较为普遍。这种方式运用了除自身机构之外的销售公司、仓储机构及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为自己完成部分或者全部的物流环节甚至是销售环节任务。物流外包的策略有效的节约了公司的物流成本,在此体现了专业化物流技术团队对于物流运输效率和成本的有效控制。采用第三方物流的方式也可以实现物流过程中的时间及地点信息准确透明,更容易使消费者满意。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来说,第三方物流的引入在保证企业自身物流成本最低的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了对规划实施的一致性,降低了对构建物流系统的资金需求,增强了信息管理的渠道。
[1]王炳荣.浅议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家具制造业库存控制研究[EB/OL].http://www.studa.net/jingji/111215/11514766.html.
[2]郭兰静.加强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与管理[J].前沿,2007,(5).
[3]周广亮.国美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再造[J].中外物流,2006,(7).
[4]张洋.配送中心的配送策略探讨[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5.
[5]胡明征.关于物流对电子商务企业的利润贡献研究[EB/OL].http://www.e521.com/chwk/cwgl/cwbs/253218.shtml.
[6]陈志.制造业物流成本核算及物流外包决策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07.
[7]陈宁.谁能动国美的物流“奶酪”?[J].中国储运,2007,(5).
[8]陶纯兴.我国家电连锁经营模式研究—以国美苏宁为例[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4.
[9]鲁永奇.京东:“重”商的胜利?[N].北京网络电视台,2012-02-06.
[10]谢五洲.物流系统成本与库存周转速度的关系分析[J].商讯,2006,(2).
[11]DilayQelebi Demet,Bayraktar Levent Bingol. Analytical Network Processfor logistics management: A case study in a small electronic appliancesmanufacturer[J].Computers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0,(3).
[12]Jobde Haan Danuta,Kisperska-Moron Ewa Placzek.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firmsize;asurvey among Polish small and mediumenterpri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