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莲 邓艳娜
为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麻在胸科手术中的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112例的麻醉方式及效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更适合胸科手术的麻醉方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112例,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两组,62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的患者为复合组,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6~67岁,平均49.5岁;50例采用单线全麻的患者为全麻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8~66岁,平均47.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1.2.1 复合组麻醉方法 本组62例患者常规做深静脉穿刺,前选择T5-6行硬膜外穿刺,于术前30 min肌内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0.5 mg阿托品,连续监测有创血压、脉搏、心电图、氧饱和度。麻醉诱导剂选择芬太尼2~4 μg/kg,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2 mg/kg和维库溴铵0.1~0.12 mg/kg,用1%利多卡因5 ml做实验量,确定平面后给予1%利多卡因8ml麻醉维持:吸入七氟醚,根据情况分次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间隔45~60 min给予1%利多卡因3~5 ml,至关胸时停止麻醉用药。术后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给予0.75%罗哌卡因10 ml*4支+0.9%NS至240 ml负荷剂量 5 ml,速度 4ml/h,PCA 2 ml/次,锁时 30 min。
1.2.2 全麻组麻醉方法 本组50例患者均采用全麻,术后接静脉自控镇痛泵,舒芬太尼50 μg*4支+赛格恩5 mg*2支+0.9%NS至200 ml,静脉持续注入,负荷剂量5 ml,速度2 ml/h,PCA 2 ml/次,锁时 30 min。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术中麻醉用药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 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切皮前后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病灶切除时与手术结束时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注:和全麻组比较,*表示P<0.05
images/BZ_96_235_545_2243_633.png复合组(n=62) 89.03±9.8 80.1±9.5 88.5±10.5 81.3±5.6 92.5±2.7* 82.5±9.5* 85.8±4.9* 91.6±10.2*全麻组(n=50) 88.97±9.5 80.2±9.7 90.5±9.2 82.5±8.7 104.9±11.3 93.2±11.3 97.1±10.3 83.1±8.8
2.2 麻醉药用量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麻醉药物使用量,结果显示,复合组七氟醚、维库溴铵、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全麻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比较(±s)
注:和全麻组比较,*表示P<0.05
images/BZ_96_235_958_2239_1008.png复合组 62 12.5±3.5* 109.5±18.5* 0.35±0.02*50 15.5±6.5 120.5±12.5 0.49±0.07全麻组
胸科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明显,机体应激反应强烈等特点[1],过度的应激反应可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如发生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如不采取适当的处理,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2]。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组的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3],大量研究表明[4],硬膜外麻醉可有效减轻脐以下部位手术引起的应激激素升高,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有效阻断外周伤害性刺激的传入,交感神经末梢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因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的机能降低,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从两组患者手术过程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切皮有与切皮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不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病灶切除时与手术结束时,全麻组血流动力学具有显著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提示,麻复合硬膜外麻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避免心动过速与血压升高。
综上所述,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的另一个优点是麻醉药物用量相对较少,通过上述比较结果显示,笔者认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是开胸手术较为理想的一种麻醉方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 冯兴龙,杨影.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比较.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2):945-947.
[2] 孙宇,康华,朱也森.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5):522-523.
[3] Bauer C,Hentz JG,Ducrocq X,et al.Lung function after lobectomy:a randomized,double-blinded trial comparing thoracic epidural ropivacaine/sufentanil and intravenous morphine for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Anesth Analg,2007,105(1):238-244.
[4] 杨雪媛,胡晓,吴新民.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病人围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变化.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26(11):96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