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述博 张 超 赵晓燕 马 越 赵丽芹 李 武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1,呼和浩特 010018)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2,北京 100097)
籽瓜又名打瓜,属西瓜属普通西瓜种的栽培变种,主要分布于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栽培这种瓜主要是为收籽瓜种子[1]。籽瓜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单不饱和脂肪酸很高,适合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人食用。特别含有植物固醇这类物质,可以降低血液里低密度胆固醇含量。在医药上,黑瓜子有降压、缓解急性膀胱炎等作用,常吃能延年益寿[2-3]。
水酶法提取油脂在国内外已有相关报道。水酶法提油与压榨法、浸出法等传统工艺相比具有诸多优点:酶解条件温和、温度低、以水为提取溶剂,因而油质量好、色泽浅、易于精炼,蛋白质变性程度小,有利于综合利用油料中的油脂和蛋白质,能耗低,所得毛油及饼粕质量都有所提高[4]。生产过程中相对能耗低,废水的BOD和COD值大为下降,污染少。目前工业生产中,只有橄榄油的提取采用此方法。此前未见采用水酶法对籽瓜种子油脂提取的相关研究,因此,本试验利用水酶法提取籽瓜种子油脂,通过响应面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籽瓜种子:民籽1号,甘肃省民勤县金谷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复合蛋白酶、纤维素酶上海江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果胶酶:诺维信公司。
1030Analyzer定氮仪 HT1043脂肪快速提取器:瑞士Tetator公司;RT5加热磁力搅拌器:德国IKA公司;DHG-924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北京市雅士林试验设备有限公司;AL204电子天平、FE20实验室pH计:瑞士METTLER TOLEDO公司;FW100型万能粉碎机: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1.3.1 工艺流程
其中:籽瓜种子去壳后,利用万能粉碎机破碎15 s;按照一定料液比加入水,用1 mol/L NaOH和1 mol/L的盐酸调节pH;300 r/min搅拌酶解一定时间,样品加热到100℃灭酶5 min;8 000 r/min离心分离20 min,保留残渣,舍弃游离油、乳化层和水解液,将残渣Ⅰ用2倍的蒸馏水洗涤,8 000 r/min离心分离5 min,弃去上层液体,收集残渣Ⅱ;将残渣80℃隔夜烘干,测定油脂含量。
1.3.2 水酶法提取单因素试验
酶解时间对出油效率的影响:酶解时间分别为1、2、3、4、5 h,加酶量3%,酶解温度 45 ℃,酶解时间3 h。
加酶量对出油效率的影响:加酶量分别为1%、2%、3%、4%和5%(酶与底物质量比),温度45℃,酶解时间3 h,料液比1∶6。
酶解温度对出油效率的影响:酶解温度分别设定在40、45、50、55、60 ℃,加酶量 3%,酶解温度 45℃,酶解时间3 h。
料液比对出油效率的影响:料液比分别为1∶4、1∶5、1∶6、1∶7 和1∶8,加酶量 3%,温度 45 ℃,酶解时间为3 h。
1.3.3 响应面优化试验工艺条件
选取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料液比为自变量,出油效率为响应值设计试验(表1)。
表1 籽瓜种子油脂提取响应面试验设计
1.3.4 检测方法
含水量:参照 GB/T 5009.3—2003;灰分:参照GB/T 5009.4—2003;脂肪含量:参照 GB/T 5009.6—2003。
式中:A为原料籽瓜种子质量/g;B为原料籽瓜种子含油率/%;C为酶解烘干后残渣质量/g;D为酶解烘干后残渣含油率/%。
籽瓜种子(民籽1号)的主要成分见表2。
表2 籽瓜种子的主要成分/%
不同酶提取效果存在很大差异(图1),碱性蛋白酶提取效果最好,为73.5%,其次是复合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比前两者低。碱性蛋白酶的高提取率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其性质更容易与籽瓜种子蛋白发生相互作用,另一方面碱性蛋白酶的最适提取条件是在碱性环境下进行的,高pH能增大蛋白的水解度,更有利于油脂的释放[6]。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提取效果相较蛋白酶有很大差距。这与籽瓜种子本身的成分含量有关,其主要组成成分为油脂和蛋白质,油脂大部分以脂多糖和脂蛋白的形式存在,蛋白酶的作用更有利于油脂从其中释放[7]。
图1 酶种类对籽瓜种子出油效率的影响
2.3.1 加酶量对出油效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加酶量上升,出油效率也随着提高,当达到3%时出油效率稳定。酶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对整个体系中蛋白质溶解效果,更好释放其中的油脂[8]。但进一步增加酶用量,出油效率不会继续上升,底物与酶的作用接近饱和。考虑到加工成本等因素,选择3%为最适宜的加酶量。
图2 加酶量对籽瓜种子出油效率的影响
2.3.2 酶解温度对出油效率的影响
图3中显示随着温度上升,提取率呈上升趋势,当达到45℃之后,出油效率缓慢下降。这可能是因为酶对底物作用都是在适宜条件下其体现最快的反应速率,45℃应该是所使用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同时过高的温度能够导致酶失去活性,降低反应速率[9]。
图3 酶解温度对籽瓜种子出油效率的影响
2.3.3 酶解时间对出油效率的影响
图4显示随着酶解时间延长,出油效率上升,4 h后出现轻微下降。虽然时间延长有利用油脂的提取,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底物减少,反应速度逐渐趋缓,出油效率不再上升[10],同时时间过长会是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降低油脂品质[11],因此,选取4 h较为合适。
图4 酶解时间对籽瓜种子出油效率的影响
2.3.4 料液比对出油效率的影响
图5显示随着料液比增加,底物浓度上升,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料液比为1∶6的情况下,出油效率达到最大值。料液比过小,体系流动性差,不利于酶对底物的作用;料液比过大,整个体系中的酶浓度下降,同时底物与酶相互碰撞作用的机会减少,降低反应速度[12]。因此1∶6为最适的料液比。
图5 料液比对籽瓜种子出油效率的影响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见表3。建立油脂提取率与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和料液比4因子的数学二次多项回归方程:
表3 籽瓜种子出油效率响应面分析方案及结果
表4显示模型极显著(P<0.000 1),因变量与所考察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R2=0.945 2),模型调整确定系数RAdj2=0.890 5,说明该模型能解释89.05%响应值变化,拟合程度高,失拟项不显著(P >0.05),能很好的对响应值进行预测[13]。一次项X1、X3及二次项 X22、X42表现为极显著,说明他们对响应值的影响极大,且所考察因素对响应值影响不是单一线性关系[14-15]。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加酶量>时间>温度>料液比。
表4 回归模型系数及显著性检验结果
图6显示不同因素交互作用对提取率的影响,其中等高线的形状可反映出交互效应的强弱[16-17]。在试验范围内寻找出油效率最高点,得到加酶量2.96%,酶解温度44.4 ℃,酶解时间 2.86 h,料液比1∶5.74 时,油脂最高出油效率为 76.5%。
图6 响应曲面立体图
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3组平行试验,所得出油效率平均值为76.3%,与回归方程中最大出油效率76.5%的相对偏差为1.2%,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实际油脂提取情况。
研究显示碱性蛋白酶可以最有效的提高籽瓜种子的出油效率,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出油效率大小的因素依次为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料液比,其最佳提取条件为加酶量2.96%,酶解温度44.4 ℃,酶解时间 2.86 h,料液比 1∶5.74,出油效率为 76.3%。
[1]梁琪,蒋玉梅,张盛贵,等.甘肃省不同产地籽瓜瓤皮成分分析[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99,34(1):79-83
[2]朴金哲,刘洪章.打瓜籽挥发油提取与分析[J].北方园艺,2010(8):23-25
[3]程瑛琨,孟庆繁,陈亚光,等.籽瓜多种营养成分的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7):169 -171
[4]谭春兰,袁永俊.水酶法在植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7):128 -130
[5]李杨,江连洲,张兆国.模糊评判优化水酶法提取膨化大豆油脂和蛋白[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2):375 -380
[6]龚琴,胡兵,温风亮.水酶法提取核桃油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0):104 -107
[7]王瑛瑶,张霜玉,贾照宝.菜籽水酶法提油中蛋白酶酶解参数优化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09,24(8):80 -83
[8]朱振宝,易建华,李静娟.桃仁油的水酶法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油脂,2010,35(9):18 -21
[9]盛小娜,王璋,许时婴.水酶法提取甜杏仁油及水解蛋白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7,32(11):26 -30
[10]段作营,尤新,毛忠贵.水酶法提取玉米胚芽油的研究[J].中国油脂,2002,27(3):15 -18
[11]Shah S,Sharma A,Gupta MN.Extraction of oil from Jatropha curcas L.seed kernels by combination of ultrasonication and aqueous enzymatic oil extraction[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5(96):121 -123
[12]杨柳,江连洲,李杨,等.蛋白酶对水酶法提取大豆油脂及蛋白质的影响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10):240-243
[13]Wani A A,Sogi DS,Grover L,et al.Effect of Temperature,Alkali Concentration,Mixing Time and Meal/Solvent Ratio on the Extraction of Watermelon Seed Proteins—a Response Surface Approach[J].Biosystems Engineering,2006,94(1):67-73
[14]Wani A,Kaur D,Ahmed I,et al.Extraction optimization of watermelon seed protei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41:1514-1520
[15]Sineiro J,Domínguez H,José Nú1ez M.Optimization of the enzymatic treatment during aqueous oil extraction from sunflower seeds[J].Food Chemistry.1998,61(4):467 -474
[16]徐效圣,潘俨,傅力,等.响应面法优化水酶法提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J].食品与机械,2010,26(2):92-96
[17]王敬敬,麻成金,曾巧辉.响应面优化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工艺[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0):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