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幻 亦古亦今
——浅析陶瓷山水画艺术创作之我

2012-09-16 08:22:24罗伟文
陶瓷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严子陵富春江国画

亦真亦幻 亦古亦今
——浅析陶瓷山水画艺术创作之我

概要:

山水画被列为“国画”,讲究写意,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意境,讲究气势,讲究天人合一、和谐共处。陶瓷山水画则是在此基础上,与中国画有着难解之缘。因为就目前陶瓷山水画艺术创作而言,其形式主流还是国画风格的。作者根据其从事陶瓷山水画的相关经验,围绕“诗画互补 意境深远”、“ 亦真亦幻 亦古亦今 ”及“以神写形,借古开今”三个方面就陶瓷山水画创作艺术作了精辟阐述。

陶瓷 山水画 诗画 意境

一提到中国画,山水似乎是永恒的主题,陶瓷也不例外。我认为,陶瓷画与国画除了在作画材质上的不同,本质并无区别。

山水画被列为“国画”,在西方绘画教学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美术教学上,除了少数专门学习国画的人之外,大多数人似乎对我们的绘画“瑰宝”并不熟悉,甚至无法欣赏。这中间存在着诸多因素。窃以为,最主要与最直接的原因是,国画与西方绘画在视觉欣赏上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美。西方绘画(素描、水彩、水粉、油画等等)在造型和颜色上更直接;而国画山水的的第一眼视觉美没有很快地显山露水,(除个别大画作外的山水,因画作大,山水的磅礴之气显露无疑)。而学画的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各方面心智或是阅历都还没有建立起来,自然对“刺激性”的西方绘画抱有好感,而对我们的国画,兴趣寥寥,乃至无法欣赏。

诗画互补、意境深远

我们经常听“诗画”二字。以前,我们形容一个女子多才多艺就会说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子佳人可都是会吟诗的。对,吟诗,你看,“吟”字是口字边。用嘴,将诗富有感情地吟出来,气体通过喉咙加上感情。大家想象一下,这像不像在唱歌?索性将它谱了曲,刚才的诗成了歌词(你看戏剧也出来了);然后再挥笔舞墨,写在纸上,还觉得不够,直到再画出来,方才罢休。 这样一个过程,有没有觉得好美?你看,一副山水画,它经历了从思想孕育到高声吟唱,再到书法,最后绘画。这期间的感情,是不是对地大物博的赞叹?是不是一种自信?你看,他开始懂得欣赏了(注意,古代山水画极少出现“记录”的情况,它是“无为”之作),人们一旦开始欣赏,美也就诞生了。这其中的境界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万物静观皆自得,无我两忘。

中国历史上,谈“境界”最多的当属王国维了,他在《人间词话》里用了很美的三首词来形容这一过程:

比如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夜好像秋风吹起,树叶都掉光了,一个人有点寂寞,独自走上高楼,看着那延伸至天涯尽头的一条路。读起来,简直就是在读一幅画面。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说一个人爱上了另一个人,他(她)痴迷了,爱到废寝忘食,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一天天瘦下来,衣服穿起来都显得宽松了,可是仍然不觉后悔。我们中很多人大概就有过这样的感受,可能是单恋,也或者是爱的人去了遥远的地方。这就是一种执着,一种狂热,一种没有办法解释的陶醉。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你一生都在寻找一样东西,但怎么找也找不到,在茫茫人海里,找来找去找不到真正的知己,几乎到了绝望要放弃的时候,突然一回头,发现那个人就在灯火阑珊处,其实就在身边,只是自己一直没有发现而已。

我们在这样三首词里是不是看到了画面?听到了音乐?中国山水里更多表现的是一种老庄的道家生命哲学,提醒人们,在繁忙快速的现代,或许可以稍微慢一点,走路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身边的树木,草丛里新发出的嫩芽,大自然里那些花儿是否正开得娇艳……

由上可以看出,中国的绘画艺术是离不开诗词的。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中国的诗词都非常具有画面感,而中国的绘画上总要提诗。西方只有极少数人会这样,像意大利著名画家米开朗基罗就喜欢写诗。但是将诗和画这样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共同艺术态度的,只有中国。诗跟国画有点像音乐和舞蹈的关系,没有音乐的舞蹈,要美很难。而且,离开了诗的国画,似乎总少了什么,人们也少了一个欣赏画的窗口。诗是才情,是真性情的一个很直观的体现。

亦真亦幻、亦古亦今

当我们看陶瓷山水画的时候,自然会被带入到画面中去,形成一种虚幻、飘渺之感,真假难分,似为仙境。国画在中后期由于西方绘画的引进,有受到一点西方的明暗调影响,但整体大的格局并未改变。你可能会觉得完全不写实,那是因为,在中国,我们是“移情”,即“寄情于山水”,讲“天人合一”,把小我放在大的山水里去。不得不说,这跟古代的中国地貌很有关系。那个时候没有高楼大厦,山水资源丰富,人们喜欢站在高楼往下看,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诗句里会有“高楼”。这样,形成的绘画风格就是整体的大局面,用浓淡去表现空间的远近,而没有透视,只有虚实。其实就似红楼梦里讲的“假作真来真亦假”。

记史书记载,在元朝时期,出了一位杰出的大画家,叫黄公望。他在八十二岁时创作了《富春江山水长卷》,这幅画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近山线条皴擦,远山淡墨渲染;沙渚两岸,树石错落,极富变化。八十岁,经历生命的浮沉起落,阅尽人世沧桑,爱恨恩怨都如船过水无痕,因此可以静观面前平静无波的风景,浓墨淡墨交错重叠,树丛草泽,像回首一路走过来的萧瑟之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爱恨只是自己执着吧。将老庄哲学强调的“有无相生”作了个诠释上的典范。

富春江一带是黄公望晚年落脚的地方。老画家,八十岁高龄,在数年间,上下富春江,看山看水,总结富春江风景,画成《富春山居图》上卷。河流两岸,一点一滴,都入图画。富春江在文化历史上,也有久远的故事,这些故事必然一点一滴积累成为这副山水画长卷不可分割的心灵。

富春江,在中国古时的文人心中,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可以说一人一文一画成就了富春江:一人为东汉严子陵;一文就是南朝文人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画便是那中国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富春山居图》。我们对富春江向往已久,自然也与这些有很大关系。严子陵本名是庄光,是庄子的后世子孙,他与东汉的开国之祖光武帝刘秀一起读《尚书》,是青年时要好的同学,后来王莽执政,汉室衰微,群雄并争天下,庄光就帮助刘秀起兵,运筹帷幄,打败王莽,刘秀成功建立东汉王朝,做了皇帝,正当开国大封群臣之际,庄光却拒绝征兆,悄悄隐居富春江,钓鱼自乐,不问世事。据说,做了皇帝的刘秀想念昔日同窗,四处寻找,都无下落,因此把太子命名为刘“庄”,用来纪念好友庄光。古代有避讳习惯,不能用君王的名讳,庄光也因此改姓“严”,依然隐居不出。民间也开始流传渲染亦庄亦谐的君臣故事— —身披羊裘,手执钓竿的严子陵进京,与皇帝同卧一榻,老同学话旧,谈话到深夜。严子陵呼呼大睡,一脚横置光武帝腹上。第二天大臣奏报:“昨夜客犯帝星!”光武帝大笑,不以为意。这些民间流传广泛的故事在严厉的封建时代,使富春江的风景多了一段君臣佳话。在古代开国之君大杀功臣的惯例中,严子陵的隐居、垂钓、功成身退,都像是一种智慧的启示。

历代文人都到此凭吊纪念,书写对富春江故事的情怀。面对高山流水,北宋范仲淹的题记是大家最熟悉的句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这是纪念严子陵的名句,也是书写富春江风景的名句,用来品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图卷似乎也很恰当。而诸多文豪在富春江留下的名句名篇远不止这一篇,就不一一叙述了。

由上可以看出,山水是中国人离不开的,一种类似于“信仰”的东西。中国人认为它美,是在乎那份天然,更是热爱生命的表现。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中国人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呐”,其实也早已在陶瓷山水画中得到体现。大概就是中国人认为的美,不单单是外形的美,那是漂亮,是视觉上的快感;而美通过快感得到进一步提升,到达心灵的层面,利它用快感但不停留在快感上,将“美感”与“快感”作了区分。

以神写形、借古开今

众所周知,陶瓷山水画创作是把山水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画家自己内心的情绪。用笔墨的浓淡、点线的交错、明暗虚实的互映、形体气势的开合,去创造一幅意境幽深、气象万千的胸中斤壑。 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先生的陶瓷山水画,尤其是大型山水瓷壁画, 以构图取景的壮阔,意境的深远而令人惊叹。《井岗春色》、《滕王阁》、《昌汀帆影》、冬咏乐章》、《浔阳胜景》等作品都以宏大的、极富装饰性的笔调,描绘了自然山水的美景, 使读者恰似凌空俯瞰, 一览无余。以神写形,借古开今,使作品在变革中得到升华。

再看瓷坛泰斗王锡良先生的—些写生精品。其笔下所有的山水、人物、花鸟,无不闪现着造化的灵气和真、善,美的追求。山水画神姿迭起,变化万千,既有江南的清丽、雅隽,又有北国的雄阔、苍茫。无沦是—丛野草、几朵闲花、一泓清泉、几个顽童,或是田间农舍、深山古寺、荒野凉亭等等,无不充满着野味与雅趣。他的作品繁简有度,构图巧妙自然,形成了一种气魄,一种神韵,可品、可读、可嘴嚼。他把内心不同于别人的感受用墨色进行强化, 形成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当之无愧成为首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综上所述,艺术感染人的最本质的地方是形式后面的“神”。 陶瓷山水画的构图造型不受客观景象的制约,“情”也罢,“意”也罢,讲的都是作者主观感受、思想品格、艺术修养以及智慧、情感的融洽。所谓“不求形似,但求神似。不是真山真水,却胜似真山真水”——此乃陶瓷山水画艺术之真谛也!

Realistic and fantastic,ancient and modern

罗伟文
(罗伟文工作室 景德镇市 333000)

猜你喜欢
严子陵富春江国画
严子陵的羊裘
国画《鲦鱼》
垂钓(2022年7期)2022-07-20 09:15:20
国画《鲿》
垂钓(2022年5期)2022-06-13 04:40:41
杭州 富春江边富春山
艺术品鉴(2020年6期)2020-08-11 09:36:20
富春江的绿
富春江的绿
宁做山野村夫,不做富贵中人
国画欣赏
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富春江之美
“山高水长”严子陵
文化交流(2013年9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