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保健消费的现状分析

2012-09-12 03:25:28胡希家徐盛鑫叶向明
卫生软科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特需总费用医疗保健

胡希家,徐 芸,徐盛鑫,叶向明

(《卫生经济研究》杂志社,浙江 杭州 310009)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消费结构和消费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从改革开放前的 60%以上下降到40%以下[1],这反映出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加快转型升级,逐步由温饱型向享乐型和发展型转变,相伴而生的是医疗保健消费的格局和内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医疗保健消费水平偏低

根据消费经济学理论,社会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公共消费两部分构成[2],医疗保健消费也不例外。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快、要求高;另一方面,医疗保健公共消费一直以来处于较低水平。从两者合计来看,我国医疗保健消费的总体水平偏低,体现在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偏低、人均卫生总费用水平较低两个方面。

1.1 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偏低

据卫生总费用核算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5.15%,仅位居世界卫生组织193个成员国中的第140位,也低于部分中、低收入国家,如巴西(8.4%)、古巴(10.4%)、越南(7.1%)[3]。根据卫生部最新统计公报,20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98%,比2009年下降了0.17个百分点[4],这与我国总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很不协调。

1.2 人均卫生总费用水平较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资料,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8年我国人均卫生费用为265美元,在世界卫生组织193个成员国中排名第115位,低于部分中、低收入国家,如巴西(875美元)、古巴(495美元)和泰国(328美元)[5]。近年来我国人均卫生费用虽有所提高,但增长仍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2 医疗保健居民有效消费不足

当前,“看病贵”已成为社会热点和焦点,“看病贵”反映的就是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幅过快、水平过高。

2.1 医疗保健居民消费增长快

尽管当前我国医疗保健消费总体水平不高,但是医疗保健居民消费却增长很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5%~30%左右,高于发达国家13%的增长率[6]。医疗保健消费的快速增加,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在身体健康方面的投资意愿在日益增强。

2.1.1 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上升

1991~2006年,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的8项支出构成排序发生了明显变化,食品支出虽然仍位居第一,但比重已快速下降(下降18.04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支出所占比重快速增长,从1991年的2.21%上升到2006年的7.14%,上升了4.93个百分点,见表1。

2.1.2 医疗保健消费人均支出居各类消费性支出增幅之首

1998~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人均支出从205.16元增长到699.09元,增长了2.4倍,年均增长速度14.59%,成为居民消费增长的“领头羊”,见表2。

2.1.3 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长

1998~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人均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4.59%,超过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增长速度(10.92%),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3.78%提高到5.07%,提高了1.29个百分点,特别是城镇低收入家庭,医疗保健消费增速明显超过其收入增长幅度,低收入居民家庭医疗消费占生活消费份额过大,影响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可支配收入水平较低的城镇居民家庭,由于医疗消费支出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且低收入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增长高于消费性支出的增长,导致收入越低的居民家庭医疗消费支出挤占正常消费的情况越严重[7],不仅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而且导致医疗消费支出压力增大,形成恶性循环,见表2。

表1 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的支出构成比较 %

表2 1998~2007年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人均支出

2.2 居民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除了量的急剧增长外,城乡居民对医疗保健服务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为此,大多数医疗机构都开设了特需门诊及特需病房、添置了先进的设备仪器、建立了各式各样的专科治疗中心、增加了检查治疗的项目、采用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为广大病人提供更加高水平、高质量的服务。

2.3 居民对基本医疗的有效消费不足

尽管当前医疗保健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要求高,但居民对基本医疗的有效消费却仍显不足。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显示,1998年我国居民两周未就诊率为38.5%,2003年提高到48.9%,2008年回落至37.6%;其中2003年农民的两周未就诊率达到 45.8%,两周未住院率超过30%,31.4%的农民有病采取“自我医疗”的方式[8]。居民两周未就诊率、未住院率较高,显示基本医疗的有效消费不足。

3 医疗保健公共消费低对其他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

我国医疗保健公共消费一直都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甚至有下降趋势,这也间接导致了我国医疗保健居民消费比重的提高。

3.1 医疗保健公共消费在医疗保健消费中的比重偏低

医疗保健公共消费包括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据卫生总费用核算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19 980.4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5732.5亿元(占28.69%),社会卫生支出7196.6亿元(占 36.02%),两者合计占 64.71%[8]。可见,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卫生投入的增加和各项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医疗保健公共消费有所提高,但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重却仍然较低,远低于OECD国家,如加拿大(70.5%)、芬兰(75.1%),甚至低于部分中低收入国家,如阿根廷(71.3%)、古巴(85.5%)、泰国(74.3%)(以上均为2008年数据)。

3.2 医疗保健公共消费不足,对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产生了“挤出

通过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消费结构的对比发现,相同收入水平下,由于我国政府在过去数年中对教育、医疗等社会发展事业的财政投入不足,我国城乡居民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比重分别高出世界平均水平 2.8个和1.45个百分点[9]。有研究显示,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的额外支出对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产生的挤出效应达到5810.7亿元,以此推算,如果政府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到位(5810.7亿元约占当年财政支出的 17.2%),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和医疗的支出比重得以降低至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居民消费率可以从目前的38.2%提高到41.3%,最终消费率可由目前的52.1%提高到 55.2%,比目前水平高出3.1个百分点[9]。

4 保健品和特需医疗市场

近年来,随着医药体制改革的快速推进和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理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有病治病”到“无病预防”,从“治好病”到“更好更舒服的治病”,人们更舍得为健康投入,因此,保健品和特需医疗的市场需求旺盛。数据显示,1998~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滋补保健品消费支出从16.77元增长到133.88元,增长了8.98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79%,超过了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年均增长13.87%的速度;城镇居民人均滋补保健品消费支出占医疗保健支出的比重从8.17%提高到15.63%,提高了8.17个百分点[10]。但是,由于我国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相对滞后,居民的健康消费行为缺乏正确的指引,在保健品和特需医疗消费上尚存在一些问题,亟需通过培养、扩大和规范新的消费热点来满足和引导居民对医疗保健的科学合理消费。

4.1 对保健品的盲目消费

在保健品消费上,很多居民存在盲目性和从众心理,甚至产生了不科学、不合理的“进补”,反而导致了健康的损害。如老年人对“滋补保健型”健康产品情有独钟,服用过量之后反而造成糖尿病;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关注增进食欲、促进记忆功能、提高免疫能力的保健食品,幼儿不科学服用后反而造成性早熟等。

4.2 特需医疗消费的缺失

在特需医疗消费上,由于一些政策和制度的障碍,如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的制度障碍、缺少市场细分等,直接压抑或流失了部分高端和特需医疗保健的消费需求,亟需培养或扩大新的消费热点、规范市场,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特需医疗需求。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民营医院共有5736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29%,但其承担的医疗服务量却不足10%[11]。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的民营医院不能承担起满足居民对高端和特需医疗保健消费需求的重任。

按照国际惯例,高端医疗和特需医疗保健服务一般都交由市场来办,即交给民营医院来提供。而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高端和特需医疗保健消费的需求势必会越来越大,如果我国的民营医院不能承担起这个任务,那么这部分需求势必会被压抑或者直接流失至海外市场。比如我国目前的老年护理机构、慢性病人长期护理机构等发展缓慢,无论从机构数量还是从服务质量等方面,都远跟不上需求的增长。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对医疗美容、医疗整形等特需医疗保健服务的消费需求也逐渐旺盛,但我国目前对医疗美容、医疗整形等机构缺乏整体的规划和监管,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导致一部分此类需求的流失。

[1] 国内医疗保健需求增长 药企担起社会责任[EB/OL].[2008-12-15].食品药品安全网,http://www.yybnet.com/ www/news/602/64167.html.2008-12-15.

[2] 刘尚希,王宇龙.财政政策:从公共投资到公共消费[J].湖湘论坛,2008,(3):5-10.

[3]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R]. 2010.

[4] 卫生部.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2-04-20].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7967/201204/54532.htm.

[5] 卫生部.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EB/OL].[2011-05-27].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wsbwstjxxzx/s7967/201105/51862.htm..

[6] 陆铁林.医疗保健消费市场新景观[N].健康报,2002-04-15(3).

[7] 李 娜.城镇医保消费凸现四大问题[N].黑龙江日报,2009-05-04.

[8]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报告[R].2011.

[9] 刘 强.谁挤占了消费需求 教育医疗住房三大支出负担过重[J].中国国情国立,2006,10:18-20.

[10]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EB/OL].(2012-09-10).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0/indexch.htm.

[11] 陈珞珈.我国民营医院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的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1):34-37.

猜你喜欢
特需总费用医疗保健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英语文摘(2022年8期)2022-09-02 01:59:58
医疗保健和技术:数字医学的开端
英语文摘(2021年9期)2021-11-02 06:51:32
“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京、津、沪、渝四直辖市卫生总费用的比较研究
卫生软科学(2020年2期)2020-02-12 07:09:26
谷歌探寻将人工智能用于医疗保健的方法
英语文摘(2019年8期)2019-11-04 00:57:34
特殊需要儿童融入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创设策略探讨
特需医疗何去何从?
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 11:09:50
军队离退休干部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转变探讨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43
患者眼中的“特需门诊”
关注医改:为公立医院参与高端医疗指个路
河北中医(2014年9期)2014-04-02 01:49:20
21世纪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首次低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