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脑梗死的15年社区临床疗效分析

2012-09-10 08:15:18李有学刘美英陈汉斌罗晓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12期
关键词:脑心通步长脑梗死

李有学,刘美英,陈汉斌,罗晓燕

脑梗死作为社区慢性病,多集中于高龄群体,其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有效地治疗脑梗死对减轻患者痛苦及家庭负担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1996年8月—2011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40例脑梗死患者,应用步长脑心通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6年8月—2011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60例,均经颅脑CT/MRI确诊,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的诊断标准;排除不满足中医中风病者,辨证不属于经络、气虚、血瘀证者,疾病分期不属于恢复期或<24个月的后遗症期者;不满足西医脑梗死、腔隙性梗死诊断标准者;年龄<50或>80岁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540例和对照组420例,其中治疗组男289例,女251例;年龄51~77岁,平均 (64.5±3.4)岁。对照组男245例,女175例;年龄52~76岁,平均 (65.0±2.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具有均衡性。

1.2 中医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主症:患者出现意识不清、偏瘫、言语晦涩或不语、口舌异常歪斜;次症:出现头疼、头晕、饮水不畅、目偏不瞬、共济失调;急性发作,病因复杂,有先兆症状提示;多集中在50岁以上的高龄群体。患者病症为:≥2个主症,或1个主症+2个次症,诊断要求为发病起因查询,观察病发前的先兆症状,记录年龄来综合诊断。上述条件无法实现者,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进一步配合诊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条款作为上述诊断标准的参考。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气虚血瘀证: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神昏痰鸣;次症:面色恍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自腻或有齿痕,脉沉细[1]。

1.3 观测指标 中医证候学指标,含病患有关症状、舌脉象;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指标;颅脑CT扫描 (治疗前不少于1次);血流变学检查 (治疗前后各1次)。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按不同的病发阶段来具体用药治疗,治疗方案见表1。用药方法: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次;复方丹参片,4片/次。上述两种药物均3次/d,口服,4周为1个疗程。

1.5 疗效判定 参照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病症消除,功能正常;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 ~100%,病残程度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

1.6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82.9%,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Table 1 The treatment options of two groups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率高,致残率也高,对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和家庭负担带来严重的影响。脑梗死发生后,其脑水肿的病情恶化,复杂的病因给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损害,特别是当前还无法明确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造成了治疗的困难。有研究认为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神经元的最终损伤而造成的,具体是从自由基的过度产生,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和酸中毒的一系列代谢产物的影响作用所致。国内学者认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改变的机制,是因为动脉血栓栓塞造成了血液无法通过有效时间窗来再通,因此会产生再灌注损伤的风险。其病理过程分5期:超早期 (1~6h),急性期 (6~24h),坏死期 (24~48h),软化期 (3d~3周),恢复期 (3~4周)。脑组织水肿的产生多集中在急性期和坏死期[2]。脑梗死的治疗包括早期溶栓、抗凝、扩血管、扩容、降纤、脑保护、抗血小板聚集、亚低温、中药和康复等,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中医理论认定供血不足是万病之源,于此通过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来治疗,因此,中药的使用选择包括黄芪、当归、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益气活血,桑枝、桂枝、鸡血藤、牛膝、水蛭、全蝎、地龙化瘀通络。据研究报道显示,上述中药对治疗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蹇等,有较好的疗效,总有效率约为95.6%[3-5]。药理实验分析:黄芪能够起到抗氧化、降血脂的作用;丹参能够缓解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的含量,控制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川芎、红花能够限制血小板的聚集,形成解聚效果;当归、川芎还能起到降血脂、抗血栓的作用;黄芪、川芎通过增强心肌细胞的抗缺氧能力,缓解心肌耗氧量,保护心肌细胞;全蝎通过降低纤溶酶原含量和凝血酶活性来实现抗血栓效果;地龙、全蝎含大量的如水解蛋白酶等多种血栓溶解因子 (BDF)可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斑块,溶解血栓[6-8]。

本研究结果表明,步长脑心通能控制血液黏度、逐渐缓解胆固醇水平,有利于血液通畅。步长脑心通主要是通过将管壁中许多沉淀下来的脂质、胆固醇进行转移,并参与到代谢中,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抑制可能出现的血小板集聚,缓解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最终实现血液流畅,增强利用氧的能力,改善因梗死造成的缺血、缺氧问题。治疗前后结果比较表明:步长脑心通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缺血区及梗死部位功能不全的状况。此外,药理学研究显示,步长脑心通的成分含有川芎,能够起到降低血脂,抗血栓的作用,它穿透血-脑脊液障碍后,逐步分解肾上腺素,有利于血管的扩展,改善血液循环的功能,对恢复细胞功能起到积极作用[9-10]。

1 魏睦新,杜立阳.中医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96.

2 孙英健,王媛嫒,曲芳.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4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4):52-53.

3 王卫华,葛伟,张永葆.“步长脑心通”治疗急性期脑梗死120例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44-45.

4 卫培峰,张三印,焦晨莉.脑心通胶囊对大鼠急性“血瘀”证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8):643-465.

5 林海,刘煜,李柱一,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川芎嗪对其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2,7(6):968-969.

6 黄如训,梁秀龄,刘焯霖.临床神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9-262.

7 孟家眉.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1):57-59.

8 史德海,张卉田,赵梦杨,等.脑心通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2699.

9 胡长林,冉海涛,吴碧华.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观察脑心通对脑供血不足病人的疗效[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2):19.

10 陈生弟,沈帆霞.脑心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和保护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4):22.

猜你喜欢
脑心通步长脑梗死
基于Armijo搜索步长的BFGS与DFP拟牛顿法的比较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应机制的研究
基于逐维改进的自适应步长布谷鸟搜索算法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国药业(2014年20期)2014-05-17 03:13:57
一种新型光伏系统MPPT变步长滞环比较P&O法
电测与仪表(2014年2期)2014-04-04 09:0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一种新颖的光伏自适应变步长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
步长脑心通对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颈动脉中膜厚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世界中医药(2010年1期)2010-11-13 0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