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润堂,惠 震,黎 媛,刘 冰
(1.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基层护士幸福指数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的研究
孟润堂1,惠 震1,黎 媛1,刘 冰2*
(1.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十堰 442000)
目的 通过对影响护士幸福指数及工作满意度相关因素的分析,为提高护士积极情感提供参考,以改善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法对汉川市12所医院的206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幸福指数、综合幸福感、工作满意度3个方面。结果护士总体幸福指数处于中等水平;综合幸福感各维度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健康关注、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利他行为、生命活力、正性情感、人格成长、生活满意及负性情感。正性情感、生活满意、负性情感、友好关系4个变量联合解释幸福指数总变异量的47.80%,其中正性情感对幸福指数影响最大;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中收入、自主性、互动合作3个变量联合解释幸福指数总变异量的8.10%,其中收入对幸福指数影响最大。结论针对不同影响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可提高护士的幸福指数,从而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缓解职业倦怠。
幸福指数;工作满意度;护士
幸福指数被视为体现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是指用以反映民众幸福感在某一时期内的数值和其在另一个作为比较标准时期内的数值的比数[1]。在管理学领域中,研究者关注的幸福是人们在工作领域中的主观幸福,即工作幸福感。借鉴心理学对主观幸福感的划分方法,将工作幸福感的结构分为认知和情感两大维度,工作满意度即属于工作幸福感的认知维度[2]。护士幸福指数的高低影响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关注护士幸福感,使护士身心愉悦的投入工作中,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提供有重要作用。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7月,采用偶遇抽样法抽取湖北省汉川市不同等级医院中的护士,发放问卷220份,其中3家二级医院(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妇保院)护士共160人,9家一级医院(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共60人。回收有效问卷206份,问卷回收率为93.6%。纳入标准:①在岗并具有执业资格证;②既往和目前无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排除标准:①返聘、退休护士;②进修护士。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护士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包括年龄、护龄、工作科室、学历、职称、聘用方式、婚姻状况、个人月均收入、医院等级等。《综合幸福感问卷》(Multiple Happiness questionnaire,MHQ)[3]调查内容包括生活满意、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友好关系、利他行为、人格成长9个维度,共50个条目,分别将A1~A38从明显不符合到明显符合以及B1~B12从没有时间到所有时间均采用Likert7级评分(其中负性情感为反向计分)进行评定,得分越高幸福感越高。幸福指数从非常痛苦~非常幸福采用Likert 9级评分,~3.67为低水平,~6.33为中等水平,~9为高水平。本次研究量表总体内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值为0.941。工作满意指数量表(Index of Work Satisfaction,IWS)[4]分为6个维度,包括44个条目,用于测量互动合作、职业地位、自主性、组织决策、工作任务和收入6个方面的满意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其中22个条目为反向计分题,得分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本次研究量表总体内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值为0.819。
1.2.2 调查方法 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研究者到各医院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后,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讲解填表注意事项,然后由护士以不记名方式独立填写,约30 min后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Epidata 3.1软件对数据进行双份独立录入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1 一般情况 206名护士均为女性,57人所在单位医院等级为一级,149人所在单位医院等级为二级;年龄:≤20岁62人,21~30岁93人,31~40岁29人,≥41岁22人;护龄:<1年62人,1~5年77人,6~10年22人,11~15年15人,16~20年10人,>20年20人;年龄结构和护龄结构基本一致;科室:临床科室194人,辅助科室12人;学历:专科及以下168人,本科38人;职称:护士143人,护师28人,主管护师31人,副主任护师4人(2.0%);聘用形式:正式工60人,临时或合同工146人;已婚92人,未婚114人;月均收入≤999元104人,1 000~1 999元88人,≥2 000元14人。
2.2 幸福指数、综合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得分情况 根据指标值,综合幸福感各维度水平由高至低依次为健康关注、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利他行为、生命活力、正性情感、人格成长、生活满意及负性情感(见表1)。结果显示,幸福指数与综合幸福感(r=0.561)、工作满意度(r=0.225)均呈正相关(P<0.01),即综合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越高,幸福指数越高。
表1 护士综合幸福感、幸福指数、工作满意度得分情况(
表1 护士综合幸福感、幸福指数、工作满意度得分情况(
注:△指标值为实际得分与理论最高分的比值。
?
2.3 护士幸福指数与综合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经Pearson相关分析,综合幸福感各因子与幸福指数呈正相关,负性情感除外(均P<0.001) (见表2)。按照α入≤0.05,α出≥0.10的标准,进一步对影响幸福指数的综合幸福感9个维度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3显示,幸福指数与正性情感、生活满意、友好关系依次呈正相关,与负性情感呈负相关。回归方程模型评价,复相关系数R=0.692,决定系数R2=0.478,说明以上4因子能联合解释幸福指数总变异量的47.80%,而正性情感对幸福指数影响最大。
表2 幸福指数与综合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表3 幸福指数与综合幸福感各维度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4 护士幸福指数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经Pearson相关分析,工作满意度各因子除组织决策外均与幸福指数呈正相关(均P<0.05) (见表4)。按照α入≤0.05,α出≥0.10的标准,进一步对影响幸福指数的工作满意度6个维度做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5显示,幸福指数与收入、自主性、互动合作依次呈正相关。回归方程模型评价,复相关系数R=0.285,决定系数R2=0.081,说明以上3因子能联合解释幸福指数总变异量的8.10%,而收入对幸福指数影响最大。
表4 幸福指数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表5 幸福指数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1 护士幸福指数处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发现,当前护士的总体幸福指数处于中等水平,表明当地护士在工作和生理上情绪状况不够理想,其中9个维度得分差异较大,说明护士幸福指数受多种因素影响。综合幸福感得分最低和次低的维度分别为“负性情感”与“生活满意”,前者由于当前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护士每天要面对饱受疾病折磨、心理状态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患者,同时还要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变化[5],导致积极情绪的体验较少;后者表明护士对自己整体生活状况不太满意,生活中的愿望与需求没有得到较好满足,可能与护士收入水平和娱乐休息时间少等有关。得分最高和次高的维度为“健康关注”与“友好关系”,前者表明护士关注自身健康,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与行为方式,可能是由于工作条件与职业本身特点,护士每天都需要面对大量的患者,深知疾病的危害和健康的重要性,使他们本就具备较强的自我健康关注意识;后者提示护士间具有比较友好的人际关系,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良好的士气和集体精神[6],团队组织氛围良好,易于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
3.2 影响护士幸福指数原因及建议 影响护士幸福指数原因:①情感因素。长期以来“重医轻护”等历史原因造成了社会对护士职业的不正确看待,致使护士在工作或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护士能够从家庭、单位等各方面得到的社会支持较少,加之国内护士严重不足,护士与床位的比例低于0.4∶1,护士工作量大,潜藏着职业倦怠、负性情感增多的因素,导致自我认同感逐渐降低。②生活满意及收入。护士工作心理压力过大可能带给家庭尤其夫妻感情的负面影响;收入在家庭中的重视程度及满意度、夫妻间感情与幸福感指数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提高对收入的满意度,增进夫妻感情,及时有效排解不良情绪,保证良好的健康状况,是提升护士幸福指数的重要措施。③人际关系。心理学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使自我体验到幸福最重要的决定因素[7]。同事间的相互欣赏、相互感恩、相互关爱及相互支持,一定程度的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8]。
总之,主观幸福感是一种心理感受和认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如能切实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幸福感,能够有效缓解护士的职业倦怠。医疗服务管理者应通过对护士幸福感水平测量,了解护士的幸福感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关爱护理人员,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激发护士的奉献精神,使她们成为推进患者满意和提供优质护理的主力。
[1]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J].数据,2006, (8):10-12.
[2]朱楚烨,陈 琳.多视角的幸福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8(8):141-144.
[3]苗元江.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7,4(4): 30-34.
[4]Stamps PL.Nurses and work satisfaction:An index for measurement[J].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1998,98(3):16.
[5]李兆良,高 燕,冯晓黎.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2(1):160-162.
[6]孟润堂,何 振,刘 冰,等.汉川市乡镇卫生院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5):349-351.
[7]郭念峰.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5:157.
[8]方彩萍,叶志弘,秦建芬.“心理日志法”在提升护士主观幸福感方面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15-618.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ell-being index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grassroots nurses.
MENG Run-tang1,HUI Zhen1,LI Yuan1,LIU Bing2*.
1.Institute of Medicine and Nursing,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Shiyan 442000,Hubei,CHINA;2.Center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Shiyan 442000,Hubei,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well-being index and job satisfaction among nurs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medical services.MethodsTwo hundred and six registered nurses from 12 hospitals in hanchuan City were recruited by accidental sampling method and investigated with a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well-being index,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job satisfaction.ResultsThe overall well-being index of grassroots nurses was found to be in the medium level.The average scores of the nine dimension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were ranked at a descending order as follows:health concerns,friendly relationship,self-worth,altruistic behavior,life satisfaction,positive feeling,personality development,life vitality and negative feeling.Well-being index was explained by 47.80%with positive feeling,life satisfaction,negative feeling and friendly relationship, among which,the index of positive feeling played the most important role.Well-being index was explained by 8.10%with pay,autonomy,interaction and cooperation,among which,the index of pay played the most important role.Conclusion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could increase the work efficiency,improve staff’s well-being and relieve occupation fatigue.
Well-being index;Job satisfaction;Nurse
R192.6
D
1003—6350(2012)13—124—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2.13.057
2012-02-14)
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湖北医药学院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1XS16)
孟润堂(1986—),男,湖北省孝感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卫生统计学、医院管理。
*通讯作者:刘 冰,湖北医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卫生服务研究。E-mail:sy-l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