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血液肿瘤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2012-08-16 01:53:22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24期
关键词:问卷血液护理人员

王 丽

血液肿瘤主要包括各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恶性淋巴瘤。这三类肿瘤目前发病率都排在恶性肿瘤的前十位。血液肿瘤的确诊这一突发事件给患者的心理带来极大的打击。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及争取家庭的支持等,不仅可以缓解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1],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2]。本研究就2010年4月~2011年10月对140例血液肿瘤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血液肿瘤患者140例,均明确诊断,男67例,女73例。年龄38~68岁。排除标准:(1)生存期<1年者。(2)严重并发症者。(3)难以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规定者。参考数字表法将140例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方面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加用心理干预,主要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及争取家庭的支持四方面心理干预。具体实施方法:(1)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要。护理人员进行灵活排班、保证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满足患者及家属各项合理要求;尤其是主管护士应多到患者床前了解其病情变化,热情解答患者及家属对病情变化的疑问。(2)温馨护理,打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保持病室整洁、舒适、安静;提供娱乐及相关健康类的杂志及书刊等,使患者及家属在了解最新治疗技术的同时也能得以放松,从而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3)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创办各种相关健康教育栏目、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以及陪患者谈心等多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使其提高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及认识,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及早康复;在进行健康教育时,护理人员应依据情况适时灵活安排教育的时间及地点,尽可能让患者及家属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教育内容是患者所需求的[6,7];护理人员可运用问卷或直接提问等形式了解患者对培训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宣讲教育期间,护理人员应注意语气及措辞,避免患者产生逆反心理。(4)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积极疏导心理障碍。首先通过多方面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如了解患者年龄、教育背景、家庭人员、家庭经济情况等,在充分掌握患者心理问题后根据其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护理[8],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一些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可能会将压力转移到护士身上或是部分患者觉得护理人员对其疾病不了解、不愿意和护士多做交流,而对于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耐心采取不同方式与之沟通,避免态度粗暴、流露出不耐烦的表情等。(5)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沟通技巧,比如沟通期间言语要缓和、语气要亲切、多使用安慰及鼓励性的语言、避免出现刺激性语言以及花费更多的时间倾听患者的抱怨及倾诉,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6)及时传达疾病的相关信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及时给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资料和治疗方法,正确引导患者对血液肿瘤的认识,使其认识血液肿瘤并不等于死亡,这种疾病是可以缓解甚至治愈的;同时宣传化疗效果好的患者情况,消除其消极及紧张的情绪,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各项护理工作。

1.3 评价方法 两组患者于出院时分别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其中对照组67份,干预组69份。同时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观察与分析,然后对其护理方法、心理干预措施、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进行观察与相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分析。

1.4 评价标准 患者满意度评分标准。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和满意度问卷两个部分。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的种类。满意度问卷为本院护理部自制问卷,从满意10分到不满意1分,分为10个等级,分别赋以相应的分值,共10题,总分100分;以总分计算满意度的结果。其中以9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质量评分参考《护理管理工作规范》[3]对其进行评价及量化处理和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0.05 <0.05 <0.05 <0.05 <0.05 <0.05对照组干预组t′值P例数 健康教育 病房管理 基础护理 护理操作 护理记录 患者满意度67 88.02 ±4.03 90.08 ±4.09 92.06 ±2.04 92.04 ±1.03 86.09 ±2.21 93.54 ±5.18 69 97.04 ±1.02 97.01 ±2.03 99.01 ±1.01 98.51 ±1.42 97.01 ±1.52 97.34 ±6.91 17.7760 12.4588 25.0627 30.3405 33.6643 3.6356值

3 讨论

血液肿瘤作为一组难治性疾病,往往存在并发症多、治疗效果欠佳和复发率高等特点,同时血液病是一种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既有躯体的病理改变,同时心理因素又在其发生、发展和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一旦得病患者常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而产生轻生意念,而此种心理问题可加速病情的进展与恶化,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治疗质量[4]。护理人员不仅要重视患者躯体疾病,更应密切关注患者心理问题,将以往对肿瘤的治疗和护理从单纯的关注存活率转变到生活质量与存活率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方面上来。

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对70例血液肿瘤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加用心理干预措施且与实施常规护理的血液肿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以期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机制有效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健康的心态面对治疗[5],从而提高患者住院期间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各项护理服务质量。从上述结果看出加用心理干预措施的干预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满意度的提高能够使患者更好的配合医师的治疗、遵从护士的健康教育,从而使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使得各项护理服务质量得以提升,从侧面印证了本次心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总之,近年来随着“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满意服务”理念提出以及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9],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纳入了护理考核的内容。同时鉴于血液肿瘤患者的特殊性,提高此类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成为衡量临床护理工作质量的指标之一。本次研究显示,通过护理人员对血液肿瘤患者实施全面及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更好地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开展护理工作创造了便利条件。

[1]李素娟.心理护理干预在血液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8,5(19):162 -163.

[2]丁彩儿.影响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准确性的相关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44 -45.

[3]李亚洁,彭刚艺主编.护理专业发展丛书之护理管理工作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18-30.

[4]程 芬,简春阳.癌症晚期病人家属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1,7:3351 -3352.

[5]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94.

[6]钟慧萍,吴秀英,赵 翠.恶性肿瘤家属负性心理反应的护理干预及其对患者的社会支持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6,12(13):1185-1187.

[7]王 华,杨蕙兰.晚期癌症病人家属心理感受及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6,20(1C):214 -215.

[8]汪晓玲,汪雅芬.影响我院临床科室护理满意度的因素及对策[J].安庆医学,2001,22(2):88 -89.

[9]覃冰兰,王小玲,王雪静,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8):51 -53.

猜你喜欢
问卷血液护理人员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多彩血液大揭秘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神奇血液
小布老虎(2017年3期)2017-08-10 08:22:35
问卷网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学生天地(2016年32期)2016-04-16 05:16:19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