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福田
1.临床资料:患者1例,女性,69岁,体重39kg,1984年曾因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再次发现颈前肿物10年,伴心慌症状5年,确诊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3个月。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30余年。入院Bp160/100mmHg,P98次/分,基础代射率+37%,心电图Ⅱ、Ⅲ、avF导联P波高尖,X线示双肺纹理增强。入院前服抗甲状腺素药一个月,入院后卡托普利、心得安、复方碘溶液及呼吸道雾化治疗二周后通知手术。术前Bp120/80mmHg,P80次/分,基础代射率11% ~13%,心慌等甲亢症状明显好转。
2.方法及预后:手术拟于局麻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未用术前药。入室Bp180/100mmHg,P90次/分,咪唑安定2mg静注,3min后 Bp150/100mmHg,P80次/分。0.5%利多卡因局麻时血压再次升高,度冷丁与氟哌利多合剂半量静注,血压恢复正常,患者安静入睡,手术开始。此时患者SpO2开始逐渐下降,最低降至87%,但又可自行升高至91%~92%,之后一直在87% ~92%之间波动。当手术牵拉甲状腺时,患者突然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并伴有高调喉鸣,血压再次升高至 Bp190/100mm Hg,SpO2急剧下降至75%。立即停止手术,保护手术切口,面罩吸氧无效,SpO2进一步下降至60%,紫绀、三凹征明显,喉鸣变为低调,急行面罩加压给氧,SpO2逐渐上升,约2min后SpO2升至98%,地塞米松10mg静注,改全麻气管插管后继续手术,术中平稳顺利。术后患者饮水略有呛咳,考虑喉上神经损伤所致,余正常。
喉痉挛是喉头肌肉痉挛使声门关闭而引起的上呼吸道功能性梗阻。喉痉挛会严重影响通气功能,导致缺氧、二氧化碳蓄积,甚至发生心脏骤停[1]。
喉痉挛的发生有多种原因,本例喉痉挛的发生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麻醉选择不当,甲状腺手术局麻具有呼吸、循环干扰小,操作简便、患者清醒有利于发现喉返神经损伤以及麻醉费用低廉等优点。但本例患者术前甲亢症状明显,又为二次甲状腺手术,手术难度大。局麻下由于精神紧张,镇痛不全及牵拉甲状腺引起的强烈不适,使患者血压几次剧烈升高,说明局麻难以满足复杂甲状腺手术的需要,也难以保证患者的安全。麻醉浅是本例喉痉挛发生的主要原因。
②麻醉性镇痛剂杜冷丁和镇静剂的使用使患者呼吸抑制,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诱发喉痉挛。咪唑安定、麻醉性镇痛剂为局麻时常用辅助用药,但有时间造成呼吸抑制,尤其是二者联合应用时更易产生呼吸抑制[2]。
本例由于精神紧张,疼痛刺激及牵拉甲状腺刺激,使患者血压剧升。应用咪唑安定、度冷丁、氟哌利多后,心血管反应明显减轻,但同时也导致了患者呼吸抑制,SpO2降低,并在喉痉挛发生前一直徘徊在一较低的水平上,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一直存在,最终诱发喉痉挛发生。
③呼吸抑制发生后处理不及时,最终导致喉痉挛发生。SpO2下降后由于担心面罩吸氧会影响手术操作和破坏无菌术野,同时由于SpO2下降后还可自行升至正常水平,所以存在侥幸心理,处理上犹豫不决,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④与呼吸到慢行炎症有关。患者慢行支气管炎病史30余年,而原有呼吸道炎症或哮喘过敏者也是喉痉挛发生的原因之一[1]。
喉痉挛是急性上呼吸道梗阻,发病突然,病情危急,处理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本例喉痉挛发生后由于采取了立即停止手术,面罩密闭加压给氧,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改局麻为全麻等措施,使患者转危为安,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通过本例有如下体会:①复杂甲状腺手术选择全麻,气管内插管。②如果为局麻下手术,应用镇痛、镇静药时,一定注意其呼吸抑制作用。一旦出现呼吸抑制,应及时处理。③镇痛、镇静药的使用应考虑个体差异。本例患者年龄大、消瘦、体质弱,镇痛、镇静药的用量偏大,故应引起注意。
1 杭燕南,庄心良,蒋豪,等.当代麻醉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25-976.
2 盛卓人,王俊科.实用临床麻醉学[M].第4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