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式供应链合作创新的策略①

2012-08-15 00:49:14广西财经学院田巍
中国商论 2012年12期
关键词:合作伙伴伙伴集群

广西财经学院 田巍

产业集群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及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通过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而集群式供应链是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相互耦合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产业集群供应链纵向整合的结果。产业集群的发展升级,须通过“组织性续衍”与基于本地一体化集群价值链发展,即集群的供应链式整合。

传统的企业创新模式重视企业的自身创新, 而忽视企业外部环境的创新,很多企业往往投资于同一或大体相同的创新目标,产生很多重复创新, 浪费了有限的创新资源。而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 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期限和规则, 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随着技术创新的门槛越来越高、复杂性和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强,供应链核心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居于产业集群环境的有利条件,从具有紧密合作关系的集群式供应链伙伴中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合作技术创新。

1 集群式供应链创新的来源

创新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和组织模式中进行的,其展开过程涉及到复杂的知识网络和社会关系网络。首先,创新的动力受市场需求约束,因此创新活动应该是在与供应商及销售商相互学习交流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次,单个企业越来越难以依靠自己获得所有有关知识和拥有各种相关资源。因而企业常常专注与创新增值链条上的某一环节工作,合作创新、R&D 业务外包、知识创新联盟等形式越来越普遍。因此创新成为了企业内部以及企业或机构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复杂的社会过程,即纵向、横向的合作创新过程。

从产业集群角度看,首先产业集群聚集强化了社会分工, 产品价值链被分散化, 而更加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和更加精细的价值链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此外由于产业集群植根于一定区域, 基于这种地源关系使企业之间交易更为简单化,从而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同时在此激烈的竞争市场,更易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

其次,集群内部产生的大量知识和信息对许多同质化企业是很有用的,同时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使得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成本下降了, 从而这类知识的交流更加容易和快捷,知识溢出效应为创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从集群式供应链内部来看,技术创新由复杂多因素相互作用促成,归纳起来可从技术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即产业集群环境中供应链内部上游研发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的技术推动与下游企业反馈的市场需求推动,同时还受到供应链网络及产业集群技术溢出的影响。成功的技术创新是技术和需求两者的紧密结合。集群式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契约和长期信任合作关系,将供应链上从研发、生产、物流到市场营销整条供应链建立战略联盟,从而形成默契的技术信息交流和市场反馈体系,使得供应链企业的R&D活动越来越接近市场,及时了解市场需要并结合生产实际状况,从而推动技术创新。通过集群式供应链的纵向整合,提高了技术创新默契配合的响应效率,拉近企业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真正实现了技术、生产与市场的统一。

2 合作伙伴的选择

尽管合作创新越来越普遍,但失败率也达到50%~60%,其中合作伙伴的选择失误是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因此集群式供应链核心企业需在供应链合作伙伴(甚至在集群)中寻找和发展合作创新伙伴。在进行合作创新伙伴选择和评价时,首先应根据创新的具体内容和不同合作方式,有所区别的设计、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其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因素:

(1)技术能力高互补性。集群式供应链核心企业选择合作创新伙伴应该选择技术实力强,与自身能力高度互补的成员。核心企业之所以选择合作创新,一个重要原因是看重通过和其他合作来弥补自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的不足, 从而实现成功创新。如果合作伙伴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不能互补将失去合作意义。

选择合作创新伙伴并非对方实力越强越好。与合作伙伴实力相差大,可能使自己创新目标难以得到对方的重视;同时在合作创新中,规模大、能力强的合作伙伴可能单方面决定规模小、能力弱的伙伴命运,使弱势组织产生消极预期,进而降低合作创新伙伴间的信任程度。

(2)相容性。强调企业间团队工作和有效沟通、解决冲突的能力。合作伙伴若在企业创新文化、合作目标 、管理体制等方面与核心企业存在不相容,就必将带来合作冲突, 进而影响技术创新的实现。Gilbert等人指出文化融合性、经常保持联系、信任、合作的目标与企业的远景目标一致是实现不同企业的业务过程合作的重要因素。

(3)意愿性。在产业集群内,合作伙伴往往处于多个供应链网络中,合作伙伴参与合作创新的积极性常决定于供应链合作业务在其业务中所占分额,以及对合作伙伴业务创新发展战略的一致性等。由于创新合作的复杂性和长期持久的过程, 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 对于合作双方都非常重要。

(4)承诺和信誉。承诺主要体现在相互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以弥补合作创新伙伴间在内部资源与经营目标方面的差距。合作创新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很容易引发道德风险。除了选择合适的合作方式和利益分配外,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选择良好信誉的合作伙伴,从而有效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创新风险。从候选伙伴对已往合作的承诺程度来判断其加入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会具有怎样的承诺,根据候选伙伴的合作经验、曾表现出来的诚信及声誉,能可靠预测其在未来的合作行为。

3 合作方式选择与利益分配

由于创新过程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合作双方通常会有较强的采取投机行为的动机(道德风险),从而使创新成功率大打折扣。为提高合作创新的效果,除在合作对象上加以选择外,合作机制的设计尤为重要。

3.1 合作方式

集群式供应链合作创新方式多样,按照合作契约的不同可分为技术转让、委托开发、合作开发等。技术转让和委托开发涉及技术交易。合作开发可以是在研发阶段合作,然后一方转让自己所属部分的技术使用权,或者包含研发阶段和商业化阶段的合作。因此集群式供应链内创新合作的方式可以分为技术交易和商业化合作。所谓技术交易是指核心企业向R&D企业或上游企业购买技术成果,通过整合或再创新,将其商业化。商业化合作则是拥有技术的上下游企业共同投入技术成果,核心企业投入资源或市场能力,双方合作共同开发,将新产品进行商业化。

3.2 不同方式下的合作模式与利益分配

在技术交易合作模式下,核心企业主要以外包形式将研发委托给合作伙伴。双方合作和收益分配方式有对研发方固定报酬支付、创新市场收益的比例分享、对研发方研发经费预付和研发专用设备的投入等。核心企业在选择合作方式时,应根据创新成功后收益的大小、研发方风险厌恶程度等因素进行选择,以激励研发方提高努力程度,提高创新成功率和自身的创新收益。如在研发方风险厌恶程度高或合作创新成功的收益大时,应选择固定报酬支付方式;反之,若合作创新成功的收益有限或研发方风险厌恶程度低时,可以选择收益分享模式。另外研发经费预付和专用设备的投入策略也将有效降低研发方风险而激励创新。

在商业化合作模式下,由于研发成功依赖核心企业和合作方双方的努力,以及研发方努力程度和要素投入难以观测和准确计量,使得合作创新双方信息不对称更加严重。为此核心企业首先需要界定创新双方的角色和责任,主动进行信息沟通,以确保双方配备人员和相应资产、设备的投入。在此合作机制下,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有合作研发方的风险态度、技术能力及它对创新成功和创新收益的贡献程度等。双方合作和收益分配方式如固定报酬、按成本付酬、创新市场收益的比例分享等。在合作研发方风险规避程度大,技术能力和对创新成功的重要程度弱时,可以采用固定报酬、按成本付酬以及研发经费预付和专用设备的投入策略,以减轻合作研发方的创新风险和提高自己的创新收益;反之,核心企业应更多采用创新的市场收益比例分享方式,以使合作伙伴能更直接分享合作创新收益,从而更大地激励其投入到合作技术创新。

最后无论设计何种合作模式与利益分配方式,核心企业必须意识到利益机制的核心应该是双赢与共享,并使所有合作创新方认识到树立合作双赢思想的重要性。任何败德坏行为虽然能获得短期利益,但是这种行为将招致其他企业报复。而这种报复对整个集群式供应链的创新和成长是毁灭性的,从长远来看,对企业自身不利。也就是说,短期内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企业与集群式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具有不相容性,但是长期内两者相容。而让合作创新成员树立双赢思想,则是从这种短期均衡向长期均衡的一个不断调整过程。

4 结语

企业集群环境为集群式供应链合作创新带来了机遇,同时面临挑战。由于创新合作伙伴的风险态度、技术能力不同,同时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败德行为等都将威胁到集群式供应链合作创新的成功。因此集群式供应链核心企业只有树立双赢思想,设计适当的合作创新策略才能有效提高合作成功的几率和自身的创新收益。本文对这些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促进集群式供应链合作创新有所帮助。

[1]戴彬,屈锡华,李宏伟.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技术创新合作伙伴选择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

[2]刘春玲,袁琳,郭君等.集群式供应链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6).

[3]王少君,尚欣欣.基于产业集群下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研究[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7(2).

[4]何丽君.合作创新伙伴信任关系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1(6).

[5]张学志,史卫.基于技术创新战略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9(11).

[6]吕强,周彤,李敬银等.供需链节点企业技术创新合作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8).

[7]黄波,孟卫东,李宇雨.基于双边激励的产学研合作最优利益分配方式[J].管理科学学报,2011(7).

[8]田巍.产品合作创新的契约选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6).

猜你喜欢
合作伙伴伙伴集群
分不开的合作伙伴
金桥(2022年8期)2022-08-24 01:33:38
萌宠和它的伙伴们
中外文摘(2021年22期)2021-12-30 02:17:18
伙伴
新伙伴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2
聚焦IBIS全球合作伙伴——Carstar及Mitchell公司
美印合作伙伴
上海包装(2019年6期)2020-01-14 07:56:50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最好的伙伴 等
CHIP全球合作伙伴
CHIP新电脑(2017年6期)2017-06-19 07: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