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思考

2012-08-15 00:44:25河南王同斌
职业技术 2012年1期
关键词:心理体育课堂

河南 王同斌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思考

河南 王同斌

体育教学要创新,就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思路,就要安插新的教学路标。增强趣味性、多样化、创造性、情感教育、心理研究等,使新的体育教学观念,充满活力与希望。

创新思维;兴趣;心理;激励

我们知道,创新就要探索,就要发现,就要有观察和总结以及改革。体育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就要研究他们的心理定位与活思想。为了完成教学使命,我根据新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环境,安插了一个个前行的路标。

一、因时空和对象而异培养兴趣

如果把一堂体育课比做一场戏,那么戏的主要人物就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场景是操场,道具是体育教材、器材、教案,时间是四十五分钟。我们现在提的问题是:为什么有的教学四十五分钟如行云流水,学生心领神会,兴趣高涨,而有的四十五分钟却艰涩如冰,学生置若罔闻呢?这其实也就是教学中如何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比如: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兴趣,改革课堂结构,寓教于乐,改被动接受为主动尝试,引进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心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以及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重点突破等等,形成了发挥个性重点之势,成效卓著。然而,教育学者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学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应有机统一,使教学得到完美体现,上述的种种教改似乎过多的强调了教法、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以及学生心理,特别是中专学生的心理。事实上,如果我们能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加以引导、强化、训练,那么就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发展,这将对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作为体育教师,面对的是几十名素质不一的学生,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势必影响整体教学效果,这也正是为什么有的教师孜孜于教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成功的教师总是把教学有意识的与教育学心理学结合起来把握学生心理,然后结合学生实际,对症下药,这是通过长期的教学经验得出的结果。如:一堂篮球课,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爱好打篮球,但有少部分同学对篮球毫不关心,甚至厌学。那么怎样解决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参与篮球这项活动呢?笔者认为:1.用平常心去参加活动,不论这些同学的技术水平如何,先让其加入到群体中,使他们有参与和活动的机会,克服“我不行,我不会打篮球”的心理障碍,平等对待每一个参与者,让其树立自信心。2.帮助他们克服自以为先天不足,不是打篮球的料等想法。在参加这项活动中,从有利于发挥他们特长的方面入手,如:虽然身高不占优势,但他们灵活,速度快,多从这些素质方面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其有所作为,各显一方,使课堂有声有色,大家都活动,大家都快乐,大家都是主力军。3.要有全局观念和集体意识,重点培养和区别对待结合起来,有意识的进行一些小型比赛和对抗赛,让这些同学也参与进去,使其感受到自己确确实实有相当大的责任和义务。

二、分析心理特征,把握教材重难点

十五岁至十八岁之间的中专学生正是朝气蓬勃的年龄,他们处在世界观正在形成但尚未形成时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事事都想知道并渴望亲自体验,这就使得他们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体育教师还是以老方法去上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四十五分钟课堂上,应把新知识、新观点、新见解、新动态及时的向学生传达,把基本技术和技能与教材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技术动作,传授给学生,以满足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从而激起他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但是体育教师必须把握好度,求新求奇固然可以刺激学生的兴趣,一味的求新求奇则未免失于偏颇。

体育教学不是讲高深的理论,也不是片面去追求过高的技术动作,而是将系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常识及锻炼身体的方法授之与学生,将心理品质、思想品德教育、健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教法之中,通过潜移默化教学,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这里,传授知识的基本技术固然重要,但思想教育、心理教育更为重要,教育者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自觉地避免老一套(三段式)的教学方法,而应把握住学生求新爱动的心理,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在足球课教学中,有部分同学确实对足球不感兴趣,那么就应该采取游戏或和足球有关的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循序渐进地培养其兴趣爱好,直至达到教学目的。心理学探幽索微,但也难探尽人的一切心理,这只是把心理和体育课堂结合起来进行的粗浅论述,俗话说:难量是海、难测是心。因此,对不同学生,应该通过课堂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有意识的进行体育心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陶冶自己的情操。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自己的良好心境,要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要刻苦锻炼,认真体会心理,在一种相对平稳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激励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在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激励措施:一是情境引导。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组织中,允许学生创造性地理解练习动作,给学生一个起点,允许得到不同的结果,或给一个终点,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标。二是表扬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当他们能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表达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时,教师要加以表扬和鼓励。三是竞争激励。体育教学在竞争条件下,通过教师的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动机,并将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融入体育教学中去。适时的激励,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常常涌现出创新灵感,激发创造性思维。

另外,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中有新的发现,有新的知识点,发现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能力,观察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除此,还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为这里蕴涵着发明的萌芽和动力,这些可以转化为兴趣,也潜藏着创新的希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也不能忽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创新活动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创新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创造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能为学生提供储备丰富的表象,引导学生比较表象之间的不同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循序渐进,要持之以恒,要有春风化雨般的耐心,还要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课堂上,还要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感情的双向对流等等。相信功夫不负苦心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一见成效,教师教学的效率就会大有改观,成功的鲜花总会向我们微笑。

(作者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编辑 王旸)

猜你喜欢
心理体育课堂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美在课堂花开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