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陈树汉
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广东 陈树汉
课堂教学实效是教师永无止境的追求,传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本文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建和谐课堂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实效的策略。
课堂建设;思想政治;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紧跟时代步伐,开拓创新,不管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还是教材的设制方面都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更要注重“授人以渔”,只有“授人以渔”,才能使学生受用终身这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一次大的革故鼎新,它更多的体现人文精神。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必须对当前的教学进行反思。政治教师只有立足于学生实际,准确地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运用和开发课堂资源、教材资源、课内外资源等,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生命课堂,才能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才能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生机,更加亮丽。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促使学生内在素质提高的内因。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和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交往”的过程,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双边性活动。上课不再是教师单向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教师应该从课堂的“主人”的角色“退”下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达到此目的,要求教师既要作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又要作一个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原来的教学观念,学会“自已否定自已”,“有所退”方能“有所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首要问题。
如:在学习“多重角色,多种责任”一节时,教材配有一组图:“我与爸爸”,“我与妈妈”,“我与同学”,“我与售货员”,“我与医生”。我让学生先看图,然后讨论:当在这些人面前或与他们打交道时,“我”扮演着什么角色?“我”应该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他们对我又有什么责任?从而使学生懂得生活中我们扮演着多重角色,承当着多种责任。又如:在讲授“磨砺意志,学会坚强”一节时,教材有一段介绍国画大师齐白石刻苦练习篆刻艺术的故事。学生阅读材料后思考:(1)齐白石的“化石为泥”与其炉火纯青的篆刻艺术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你打算如何磨砺自己的坚强意志?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明确:成功的大门是朝着每一个人敞开的,能否进去,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坚强的意志,而坚强的意志又是磨砺出来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打破了原有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唱独脚戏,可以和学生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广泛接收课堂信息,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由传统的压抑的被迫学习转变为轻松、独立的主动学习,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也增进教学效果。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有利于将较多的知识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展示给学生。它不仅可以再现过去的真实场景,还可预测未来,缩短时空距离;同时,加大信息容量,做到紧跟时代步伐,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信息,也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依据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例如,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朝闻天下》这些固定的栏目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好的内容可以录下来或摘下来,以备后用。如:在讲授“珍爱生命”一节时,我结合当时社会上的一个热点话题:“南京的彭宇案”,引导学生思考:a)当他人的生命遇到危险时,我们要不要伸出援助之手?被人误解了怎么办?b)当遇到类似事情时,你会怎么做?让学生明确:我们既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又要尊重他人的生命,在助人为乐时注意方式方法。政治课教学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思想上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如在初二品德课中讲如何与父母、老师相处的问题时,我就结合学生实际:有的学生较为叛逆,常和父母顶撞;有的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我就运用社会家庭中的实例进行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们的认识误区和行为错误,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思想意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想方没法赋予政治课趣味性、生动性,寻求增进乐趣的途径和方法,力求做到科学的内容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的完美结合,使学生把上政治课看成是一件愉快、轻松的事情。教师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善于运用教材中的“相关链接”、“综合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等。让学生“想学”、“会学”、“乐学”,才能让学生积极地从政治学科知识的海洋中汲取营养,铸造人格,提高素质。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理解、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讲授初三活动课,“营造美好的文化环境”时,我设计了有关校园文化环境的四个开放性而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一是请你谈谈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有什么意义?二是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正确的生活方式?三是针对学校在这方面的存在问题,请你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四是结合本校的文化环境,围绕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这一主题,向全校同学写一份倡议书。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气氛中,讨论非常热烈,学习积极性高,我再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学效果很好。
“90后”中学生阅历单薄、经验不足,缺乏生活锻炼和环境磨炼,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存在一些弱点和片面性,如重物质轻精神,这些都增添了思想政治课创建动态生成课堂的难度。积极创建动态生成的政治课堂,让学生喜欢政治课,最重要的是,让政治课更有时代感。一是教师要有时代性。教师要与时俱进,注意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学术水平,提升知识含量。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口吻、平凡的事例、平实的风格面对学生。二是教学内容要有时代性。政治课教学本身的特点特别需要其体现时代性。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地将理论与我们的时代现实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政治课中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时政渗透是政治学科的一大特点,时政渗透体现了时代性,能够综合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也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手段。但是时事政治不能停留在简单罗列和拼凑层面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机智地筛选生成并巧妙地利用生成,巧妙利用“意料之外”的教学情境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形成积极的学习效应。
总之,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促进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总体来说,我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及心理素质发展良好,但诸多调查与研究也反映出许多不好的迹象,由于社会保持稳定与生活条件改善、学业压力与就业竞争、处于成长发育时期以及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的特殊等,许多青少年不思上进,不关心社会与他人,唯我独尊,缺少科学思维方式,抗挫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缺乏创新能力,等等。有些不良因素演发出恶性事故,如,马家爵事件、罗刚事件等。至于道德滑坡、心理障碍、信仰危机、诚信缺失等,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为青少年一代塑造精神支柱,在滚滚红尘中为青少年守护精神花园,培养学生具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用科学的思维方法看待和分析社会与人生的重大问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集中承担这一职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注重情感、思维、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和心理辅导等方法,提高实效性,履行责任感。
[1]陈蔚剑.谈新课标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J].素质教育论坛,2007(1).
[2]冯义平.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读书,2009(7).
(编辑 李艳华)
(作者单位:广东省云浮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