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适臣
句段作用类试题已成为高考语文阅读主观题中的热点试题,它牵涉到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根据高考改卷反馈信息来看,考生得分情况不容乐观,笔者认为有必要探究一下这类试题出题方式及应试策略,以望给大家的学习备考带来帮助。
【设问方式】:
①诗的开篇或结尾有何特点?②分析诗句在诗歌结构中的作用。
【高考真题】:
1.(2011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登 城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试题解析】:诗词开篇的作用与小说﹑散文开篇的作用有异曲同工的妙处。首句“今古河山无定据”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哲理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揭示主旨;在情感上是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
2.(2011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刘 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 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说它们在原诗结构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刘诗第三句起铺垫的作用,它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先从承接“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
【试题解析】:所谓诗句在结构中的作用,指其在铺垫﹑烘托﹑过渡等方面的作用。回答问题时,应思考诗句本身的意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解说诗句作用。
【解题策略】:古诗鉴赏中句段作用题大多数是考查诗句在起承转合处的作用。处在开篇:总领全诗,点明主旨,渲染情感氛围。中间:承上启下,铺垫,烘托。结尾:照应开头,升华主旨。答题步骤:首先指出其作用,其次指出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指出其在结构﹑内容﹑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设问方式】:
①文章开头几段 (或中间几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②文章以某句(或段)开头(或收束全文)有什么作用。③请分析某几段的妙处。
【高考真题】:
1.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2010年全国卷《大河家》第14题)
【参考答案】: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机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看段落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点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
2.第⑥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2011年上海卷《又见鹭鸶》第9题)
【参考答案】: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从回忆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
【试题解析】:本题作答先要联系上文第五段探寻鹭鸶离去的缘由,极其痛心,此处“又见鹭鸶”的反复,自然强调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同时从结构上来看,本段从上文的回忆过渡到又见鹭鸶这一现实,并点题。
3.请分析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妙处。(2011年四川卷《锈损了的铁铃铛》第17题)
【参考答案】:以勉儿泪落铃铛这一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收束全文,呼应题目;深化主题,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勉儿对爸爸的怀念和伤痛之情。
【试题解析】:分析词句的妙处,一是要把握此句的位置,是篇末;二是要把握全文的主旨;三是要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从内容、结构﹑情感方面加以思考。
【解题策略】:现代文中考句段作用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内容的过渡﹑转换处设题。句段在开头:开门见山点题,总括全文;交代写作缘由;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总领下文,引出话题;首段发问,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中间: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引领下文,为后文作铺垫;照应前文,拓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结尾:照应前文,首尾呼应;卒章显志,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总括全文,呼应题目;以反问句方式引发读者思考。答题步骤:首先看看所要分析的句段在内容上写了什么,又是运用哪种艺术技巧来写的,其次要瞻前顾后,找找其与文章标题﹑前后段落﹑主题的关系,最后有选择性地从内容﹑结构﹑主题﹑情感等方面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