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孔祥智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20余项。
经济学家速水佑次郎和弗农·拉坦把日本和美国列为人地比率截然相反的两极国家,两个国家分别依据自己的资源禀赋选择了完全相反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但从当前情况看,日本按热量计算的农产品自给率不足40%,农业劳动力的平均年龄65岁以上,农业萎缩、农村凋敝的现象十分严重。在国际市场上,日本农业严重缺乏竞争力。由于地缘关系,资源禀赋和日本相似的韩国走的是一条和日本比较接近的道路,因而存在的问题和日本也很接近。总的来看,这两个国家在依据资源条件选择现代化道路的同时,过度依赖资源禀赋,对农业采取高保护策略,并疏于农业内部的制度创新,最终造成了产业发展效率的低下。农业发展的日韩现象可以称为“日韩陷阱”。
我国农业的资源禀赋条件和日韩类似,都属于人多地少国家,甚至在现代化起步时期所走的道路和日韩也比较接近,日韩是综合农协,我们选择的是合作化、人民公社化,都是把农民采取某种方式组织起来。当然,实践证明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不成功的,于是就有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改革。这次改革后,形成了2亿多分散的小农户,家庭经营规模小,户均8.4亩,且被分成近10块,种植3种以上作物,新技术对农户的吸引力很小,兼业化水平已经接近日韩。农业劳动力的文化水平也很低。虽然在农村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占接近70%,但真正留在农村又从事农业生产的文化水平更低,有调查表明小学文化水平以下的占50%以上。
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加大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提高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使我国农业发展初步走出了“日韩陷阱”。必须认识到,在长期内,我国仍会以小规模经营农户为主,但土地流转形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是我国商品农产品生产的主体,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主体。
而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越高,就越需要系统而全面的社会化服务。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缺乏的最大问题是制度供给不足,因此,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历次一号文件的重点内容之一。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 “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今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将是以农业部门为主,其他部门配合,形成合力提供基础性、公益性社会化服务,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骨干,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基础,其他类型的机构为补充。
(本稿件根据录音资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