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永松,武 彬,陈勇旭
(国电大渡河瀑布沟水力发电总厂,四川汉源 610041)
深溪沟水电站为大渡河水电基地干流规划的第18级电站,坝址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和凉山州甘洛县接壤处,其上一梯级为已投产发电的瀑布沟水电站,是瀑布沟水电站的反调节电站。电站单机容量16.5万kW,总装机66万kW;发电机为东芝水电设备(杭州)有限公司制造,额定容量183.34 MVA,额定电压15.75 kV,额定电流6 721 A,额定转速90.9 r/min,定子绕组、铁芯、转子绕组均为 F级绝缘。
1)深溪沟水电站发电机于2011年投入运行后发现,发现四台机组的下机架基坑环境温度均偏高,下机架环境温度在46℃左右,存在一定的设备安全隐患。
2)4台机组发电机上下端部绝缘盒运行温度均较高,其中1F机组定子绕组平均温度在75.4℃以上,平均温升达到52.3 K,定子绕组最高温度达到110.11℃(归算至额定工况),定子绕组最高温升70.11 K(归算至额定工况),定子铁芯最高温度90.53℃(归算至额定工况),定子铁芯最高温升50.53 K(归算至额定工况),定子齿压板温升达到31.8 K。
经复核发电机通风系统风量发现,先通过空气冷却器的总冷却风量为80.74 m3/s,基本通风系统整体满足要求;但经现场检查发现,4台发电机磁轭上下端部的L形柱状挡风圈被处理成了内倾的锥形,使灌顶挡风板与磁轭上下端部挡风圈的实际间隙达到30 mm以上,远大于设计间隙10±2.5mm。
由于挡风板间隙过大,使磁轭下端部漏风达到19.03 m3/s,为原设计的两倍以上,由冷却器过来的冷风由26.16 m3/s减小为21.59 m3/s,对于下机架部位的环境温度,主要由这两部分风量决定,而从磁轭挡风板漏出的风是经磁轭、磁极线圈漏出后的热风,是造成下机架定子线圈上下端部和环境温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由于目前磁轭端部上、下挡风板间隙达到了30 mm,一方面减小了总的冷却风量,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磁轭端部的热风泄漏量,导致下机架基坑环境温度偏高。所以需要将L型挡风板在安装初期切开的地方重新剖开,然后扳直整形处理,使得该处挡风板间隙达到设计要求的10±2.5mm要求,示意图见图1。
图1 磁轭端部挡风板整形处理
通过在转子支架上圆盘通风孔处设置挡风盖板,调节发电机通风系统上、下支路风量分配,以增加下机架处的冷却风量。盖板的设置见图2,通过4个M16螺栓(螺栓通过外舌止动垫圈锁定)固定于上圆盘,盖板的离心力通过焊接在其下侧的挡板施加于外径侧风孔侧边上。
图2 转子支架上圆盘通风孔设置挡风盖板
同时,为了改善定子线棒上端绝缘盒的散热,在上机架支臂间增设挡风板,使得上支路回风从绝缘盒周围吹过,增强线棒端部的冷却效果。具体见图3。
图3 上机架支臂间增设挡风板
考虑到定子机座下部回风口局部地方被测温电缆堵塞的情形,对发电机通风系统进行了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发电机通风系统风量计算表 m3/s
从通风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若磁轭挡风间隙调整到设计间隙10 mm时:
1)改造之后总风量略有减小,但是相比设计要求的风量80 m3/s仍有充分的裕量;
2)下机架基坑的冷却风量从改造前的26.16 m3/s提高到34.90 m3/s,增加了33%的冷风量,达到总风量的38%。而挡风圈漏风量(热风)从19.03 m3/s减小到8.66 m3/s,从而能有效地保证了下机架环境温度的改善,并降低下端部线圈的运行温度。
3)对于上部通风,虽然风量从原来的59.15 m3/s减小到52.55 m3/s,但因上机架支臂间增设挡风板,使上支路回风都从线棒上端绝缘盒周围吹过,通过定子线圈上端部的风速从不到2 m/s增加到约5 m/s,从而有效地改善绝缘盒的通风散热,降低端部线圈的温度,也对绝缘盒填充树脂裂纹再发生的防止带来好处。
1)经温升试验发现本次改造定子铁芯有效风量有所增加,定子绕组最高温升比改造前下降2.31℃,定子铁芯最高温升比改造前下降2.15℃,改造前后转子绕组温升相当。
表2 改造前后各部温度及温升变化表
2)在额定容量工况下,下支路的冷却风量比之前增加比较明显,测得的定子线棒下绝缘盒温度为54℃以下,见表3。
表3 改造后发电机定子绕组下端部绝缘盒处外表面温度
3)在机组出力相当的情况下,端部通风有明显增加,改造后的线圈温升略有降低,而端部上下齿压板改造前平均温升为31.8 K,改造后平均温升为23.3 K,降低了8.5 K。
4)经过接近1 a的运行监视,深溪沟改造后的发电机下机架环境温度基本稳定在39℃左右,基本能满足运行巡回和维护作业要求。
5)通过采用埋设的速度测针及微压计进行通风试验,对发电机铁芯冷却风沟的风速测量进行了测量,测量数据见表4。
表4 铁芯背部风沟的风速测量结果
铁芯风沟风速测量结果表明:风沟风速最大互差为22.1%,互差较小,风速沿轴向方向分布较为均匀。
本次通风系统改造,在保持原总冷却风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调节上下两个支路风量的分配比例,并通过增设挡风板等措施优化局部的通风结构和减少漏风,基本达到了降低定子上下端部绝缘盒的运行温度,并改善下机架环境温度的目的。
由于定子上下端部绝缘盒的运行温度及下机架环境温度高,不仅会不利于运行维护处人员巡检和消缺,还会恶化发电机上下端部绝缘盒运行环境;因此通过适当发电机通风结构。合理分配上下两个支路风量比例,减少漏风并适当提高重要部位的冷却风速,是解决发电机温度偏高的手段之一,可有效确保发电机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1]白延年.水轮发电机设计与计算[M].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2]吴凤友.张亚利.发电机运行温升偏高与啸叫声原因分析与处理[J].水力发电,2000(4):43-4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DL/T 751—2001[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
[4]国家机械工业局.GBT 7894—2001[S]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S].国家机械工业局,200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SD152—87大中型水轮发电机基本技术条件[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1987.
[6]姜德清.低转速大直径水轮发电机的通风问题[J].华东电力,1981(05):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