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瑞,董红丽
(长春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
从新媒体的内涵角度看,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从新媒体的外延角度来看,新媒体主要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都市型双向传播有限电视网、图文电视、电子计算机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高清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1]。同时,在传统媒体基础上依托新技术衍生出来的新型媒体,如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车载移动电视、电子菜单等,其传播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信息质量获得提高,传播范围更加宽广,到达了以前无法覆盖的区域,因此也被认同为新媒体形态。“新媒体”一词自其诞生之日以来就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对于“新媒体”的定义仍然没有一个统一、明确、权威的定论[2-4]。新媒体仍不是一个科学的学术性概念,新和旧是相对的,任何事物在初现时或被人们认识接受时都是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熟悉程度和掌握程度的增加,新和旧之间的界限就会越来越模糊。同一事物对于不同人来说其新旧程度也是不同的。本文中的“新”媒体概念,是与“传统”媒体概念相对应而言的。
对流行和时尚充满兴趣的大学生群体,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成为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早、最直接的群体,是新媒体使用群体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独特传播方式和丰富传播内容的新媒体,对尚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的大学生群体的阅读行为习惯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次研究主要应用了网络问卷调查法,设置关于大学生应用新媒体阅读的态度、习惯、特点等相关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群体对其进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统计、对比等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从而掌握大学生应用新媒体阅读的现状,解决大学生应用新媒体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此次调查主要选择吉林省长春市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另外再选择非省会城市的几所有代表性的高校,保证调查样本的全面性。集体样本情况如下,调研组于2012年3月进行调查,对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学院、长春工程学院、吉林工商学院、长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农业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10所大学进行调查,有选择性地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69份,有效回收率84.5%。其中男生81人,女生88人,涉及文科、理科、工科、医科、动画传媒、艺术、体育等各专业,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包含了大一至大四各个年级。
调查数据显示,听闻过“新媒体”这一概念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0.3%,而相对于调查总人数,剩余的49.7%则为了解模糊或根本不知道这一概念的人,两类人群数所占的百分比基本相当。“新媒体”概念尽管对于大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然而作为接触新鲜事物较为广泛的大学生,几乎每天都在直接使用新媒体或间接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其使用的或受到的影响正属于新媒体范畴。
2.1.1 性别因素对大学生“新媒体”概念认识的影响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分析出,男生听说过新媒体概念的比例略高于女生。可见,男生对计算机、数字技术等知识的偏爱和敏感性,导致了男生相对于女生更了解新媒体概念。
2.1.2 年级因素对大学生“新媒体”概念认识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只有25%的大一学生听说过“新媒体”这一概念,而其他年级对新媒体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分别是52.38%、51.39%、53.13%,且听说过“新媒体”概念的人数都略高于没有听说过这一概念的人数。可见,随着年级的升高,所学的知识不断增加,所涉猎的内容也更加广泛,对新媒体的认识也更加深入。
2.1.3 专业因素对大学生“新媒体”概念认识的影响
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概念的认识,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所学专业的熏染。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如文学、历史、语言学等文科专业(62.16%)和绘画、动画技术、传媒科学等专业(66.67%)的大学生,由于学科性质、所学课程等原因,听说过“新媒体”概念的人数比例更大。理科(48.65%)、工科(40%)、医学(28.57%)、财会(33.33%)等专业大学生没有听说过“新媒体”这一概念,管理专业学生(50%)居中。
将听说过“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学生群体进行深入分析,大学生主要是从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和大学课堂两种途径听说过“新媒体”这一概念。调查中,有51人选择了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宣传才认识到“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占总人数的60%;大学课堂(30人)作为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他们听说“新媒体”的主要途径,其中由于动画传媒和管理类专业更多地应用到了新媒体,涉及“新媒体”相关知识的内容要相对多一些;13人是从新媒体阅读指导讲座;15人是通过平时阅读图书等自主了解;17人是通过朋友告诉了解新媒体概念。
图1 大学生群体对于“新媒体”范畴的认识调查一
根据调查显示(图1),目前大学生对于新媒体范畴的认识还不是很准确。其中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手机、电脑网络、移动平板电脑、楼宇电视、车载电视、手机平板电脑上应用无线网络观看的无线电视属于新媒体,相对于以上媒体来说,认为mp3/mp4、电子书、电子广告牌和数字电视等媒体是新媒体的人数比例在37.87%~44.97%之间,也有小部分人认为广播和电视这类传统的电波平面媒体属于新媒体,极个别的同学甚至选择了纸质图书、报纸和杂志。
另外,综合分析从各种途径听说过“新媒体”这一概念的调查对象和没听说过新媒体概念的调查对象对新媒体范畴的认识对比可以看出(图2),听说过新媒体概念的调查对象群体对新媒体范畴的理解明显比没听说过新媒体概念的调查对象群体更加深入,认为手机、电脑网络、移动平板电脑、楼宇电视、车载电视、手机平板电脑上应用无线网络观看的无线电视、mp3/mp4、电子书、电子广告牌和数字电视媒体等是新媒体范畴的比例明显增多,但相比之下,对于广播和电视的理解则相反,更多听说过新媒体概念的人认为广播和电视属于新媒体。
图2 大学生群体对于“新媒体”范畴的认识调查二
大学生群体接触新媒体主要用于休闲娱乐,占调查总人数的73.37%;其次是通讯需要,占调查总人数的48.7%;应用新媒体进行专业学习和扩展知识学习的人数比例分别为30.77%和44.97%。可见,目前应用于休闲娱乐功能方面的人数较多,相比之下应用新媒体进行学习的人数就很少。大学时期正是专业学习和扩展知识学习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知识学习压力和对新媒体优质知识资源的期待还是很强烈的。虽然新媒体拥有相当丰富的资源,可以给使用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体验,但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优质知识内容资源还有待建设和开放。
从大学生群体选择新媒体的主要原因的调查数据发现,实用性强是大学生选择新媒体的主要原因,占选择样本总数的63.31%;单纯地由于喜欢、攀比和炫耀等心理选择使用新媒体的人数所占比例在20%左右。可见大学生群体在新媒体的选择方面还是比较理智的,更加注重新媒体的实用性。数据也同样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占有率较高的手机和电脑网络等新媒体,以其价格公道、功能强大、使用性强等特点深得大学生喜爱。
从阻碍大学生群体购买新媒体产品的主要原因的数据分析显示,购买设备价格偏高是阻碍大学生群体购买新媒体产品最主要的原因,占调查样本总数的82.25%。大学生群体目前正处于依靠父母生活、经济尚未独立时期,即使个别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做兼职所挣的钱也是有限的,对于一些购买价格偏高(82.25%)和后续服务费用偏高(27.81%)的新媒体产品只能望而却步,或购买同等功能价格偏低的产品替代。同时数据显示,相对于其他群体来说,造成新技术利用障碍的主要原因,例如操作繁琐、使用技术复杂(19.53%)等因素,反而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不大。可见,操作繁琐和使用技术复杂不是阻碍大学生群体购买新媒体产品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手机、电脑、mp3/mp4在大学生群体中普及比例已经很高。其中86.98%的大学生拥有手机;79.29%的大学生拥有电脑网络;61.54%的大学生拥有mp3/mp4设备。可以看出,由于手机和电脑的多功能性和便携性等特点,很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由于对流行音乐影视的关注和喜爱,大学生群体对mp3/mp4的占有率也比较大。电子书的占有率仅次于mp3/mp4设备,为44.38%。大学生对平板电脑和移动电视等新媒体的占有率明显不及手机和电脑,笔者分析主要是因为价格偏高导致的。
分别分析大学生群体平均每天使用手机(A)、电脑(B)、mp3/mp4(C)的时间,可以看出,超过50%的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进行电子书、网页阅读的时间在2小时以下;在2~4小时阅读时间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26.04%;每天使用手机阅读6小时以上的群体占12.43%。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电脑网络的时间相对分散,利用电脑进行网络阅读的时间在2~4小时以内,占调查总人数的33.73%。但值得注意的是,有20.12%的同学平均每天使用电脑在6小时以上,已经可以划到网络成瘾的范畴,同时每天上网4~6小时的大学生人数占21.89%。总体看来,大多数大学生还是可以健康上网,但也不排除一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这要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足够重视。相比手机和电脑网络,78.8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使用mp3/mp4的时间在2小时以下,可以看出,在拥有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mp3/mp4是属于阅读附属品供大学生选择的。
大学生群体平时使用新媒体关注的内容中,新闻类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占63.31%;其次是影音游戏类和生活资讯类;但相比之下学校教育类所占比例只有43.2%,反映出大学生目前使用新媒体进行专业学习和课外知识扩展学习的情绪相对不高。
由图3数据显示,大多数大一年级的学生关注的内容是影音游戏类,关注的新闻类信息较少;但相比之下,大二及以上年级的学生对新闻类信息关注度都比较大,占所有选项中最大的部分。而对于学习教育类的信息,大四的同学选择比例占调查样本总数的51.56%。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面临着找工作或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任务,大四的学生对学习教育类的信息关注度也明显增加。
图3 不同年级利用新媒体关注的内容
从大学生群体阅读时使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偏向调查显示,大学生阅读时,选择使用新媒体的数量明显多于使用传统媒体,分别占调查样本总量的72.78%和27.22%。其中,男生相对于女生,偏向使用新媒体的比例明显更高,男生中有80.25%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阅读,女生则有65.91%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阅读。另外,分析年级对阅读选择应用的媒体时也发现,随着年级的逐渐增高,学生阅读时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减少,应用传统媒体依赖的程度逐渐增加。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高,对学术知识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所以高年级的同学会对利用新媒体阅读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小。
(1)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的优势。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普遍认为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方便快捷(81.66%)、信息量大(68.05%)、信息时效性强(66.27%)等优势。在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可以更加及时有效地向使用群体传播海量信息,以其小巧造型更加方便人们的生活。
(2)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的不足。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有其相对的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有很多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认为,相对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最大的不足是使用过程中对身体的损害(69.23%),如强辐射、长时间使用会诱发颈椎病等。这主要是由于新媒体都是依托数字技术、电子技术存在的电子产品,利用新媒体阅读时需要利用一定的载体,长时间面对这些载体会对人的眼睛、颈椎等造成很大伤害。其次,信息干扰大(42.01%)、信息繁杂(34.32%)、信息可靠度低(33.14%)、导向多样性(25.44%)、缺乏深度(28.4%)、费用较高(31.36%)、难以控制舆论(23.08%)等因素也是新媒体的不足之处,都有待改进。
(3)新媒体的改进。根据上述不足和调查,新媒体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首先是在技术成熟的基础上降低价格,让新媒体可以让更多中低层消费群体所接受,尤其是经济尚未完全独立的大学生群体。其次是要通过先进的技术使新媒体中海量的信息更加有序化、易检化,让更多的非专业人士可以轻松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还要找到提高技术的办法,减小使用新媒体过程中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等。
本文运用调查研究方法,选取了吉林省近10所高校多个专业中的200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广泛发放调查问卷,使用“问卷星”网站所提供的分析软件,对吉林省大学生阅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总结了大学生的新媒体阅读习惯形成、行为特点,通过对大量相关数据的分析,试图把握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了解程度、使用情况及其存在的不足等问题,号召相关各界引导并提倡大学生广泛应用新媒体阅读。目前,全民阅读率下降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但伴随着传统纸质载体阅读数量的减少,使用新媒体进行阅读成为一种趋势。大学生作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更是使用新媒体阅读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克服新媒体阅读的不足,引导大学生使用新媒体丰富的阅读资源更好地阅读,从而培养大学生扎实的知识功底、健康的处世哲学,塑造大学生完整健全的人格,还需要大学生自身、学校和社会各界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4.
[2]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3):57-59.
[3]陈锦宣.新媒体的定义及其内涵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7):28-29.
[5]冯一粟,叶奕.大众传媒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26.
[6]肖艳梅.大学生阅读特征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1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