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药材化学成分及质量分析研究进展

2012-08-06 09:52:46吕秀香张连学黄文华余竞光郭宝林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长春308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0093
中国药房 2012年3期
关键词:香橙益智仁益智

吕秀香,张连学,黄文华,余竞光,郭宝林(.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长春308;.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0093)

益智是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Miq.的干燥成熟果实。始载于《本草拾遗》[1],主产于海南、广东、广西等地,为海南地道药材之一,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在我国药典中,作为果实的益智炮制成饮片时,去掉果壳,取种子,称益智仁,因此“益智仁”名称被用来指代果实(药材)或种子(饮片),在应用上是有混乱的。笔者在本综述中为避免歧义,将指明各研究报道中的部位为果实或种子。

益智药材的质量标准简单,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2]中仅规定益智种子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mL·g-1),而对于其中指标性成分的含量限度暂无规定。

1 益智药材化学成分研究

1.1 萜类化合物

益智中的萜类成分以倍半萜为主,其主要成分有圆柚酮(诺卡酮,Nootkatone)、香橙烯(Valencene)等;另外,还含有圆柚 醇(Nootkatol)、刺参酮(Oplopanone)、7-表-香科酮(7-Epi-teucrenone)、Oxyphyllol A、Oxyphyllol B、Oxyphyllol C、Isocyperol、Oxyphyllone A、Oxyphyllone B、Oxyphyllenone A、Oxyphyllenone B、Oxyphyllenodiol A、Oxyphyllenodiol B、Oxyphyllone E、Oxyphyllone F[3~9]等。

1.2 二苯庚烷类衍生物

从益智中分离到的二苯庚烷类化合物主要有益智酮甲(Yakuchinone A)、益智酮乙(Yakuchinone B)、益智醇(Oxyphyllacinol)、益智新醇(Neonootkatol)[9~13]。

1.3 黄酮类化合物

目前发现益智中的2个黄酮为白杨素(Chrysin)、杨芽黄素(Tectochrysin),另外还有1个为黄酮醇(Izalpinin)[6,7,9,11]。

1.4 其他成分

尚发现异香草醛(Isovanillin)[14]、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15],以及甾醇类化合物[6]如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苷棕榈酸酯(Daucosterol palmitate)等。另外,益智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溶性总糖、粗脂肪、脂肪酸、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16~18]。

2 益智药材化学成分含量研究

2.1 单一化学成分含量测定

2.1.1 圆柚酮 圆柚酮(Nootkatone)属于雅槛蓝烷(Eremophilane)系的双环倍半萜酮,它在抗实验性胃溃疡、抑制脂多糖活化巨噬细胞中NO的产生、抑制由抗原引发的RBL-2H3细胞的脱落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活性[7],为益智药材的有效成分之一。李兴华等[19]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益智果实甲醇超声提取物中圆柚酮含量的方法,并对海南省琼海市、三亚市、琼中县、万宁市、海口市等几个产地的益智药材中圆柚酮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各产地圆柚酮含量差异不大,在1.50~2.10 mg·g-1范围之间。黄勤挽等[20]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益智种子盐炙前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发现盐炙前后圆柚酮相对含量无明显变化,分别为12.11%、12.92%。

2.1.2p-聚伞花烃p-聚伞花烃(p-Cymene)具有祛痰、止咳及抑菌作用。常艳波等[21]采用气相色谱(GC)法建立了以p-聚伞花烃为指标的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了4个不同批次的益智果实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中p-聚伞花烃的含量,发现含量略有差别,范围为0.08%~0.12%。罗秀珍等[22]经GC-MS分析,发现益智果实挥发油中p-聚伞花烃的含量最高,相对含量为44.87%。

2.2 总成分含量测定

2.2.1 挥发油 挥发油是益智的主要药用组分,经研究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挥发油体积分数约为0.7%~1.8%[23],超临界萃取获得的挥发油为3.64%[24]。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益智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一些研究。黄勤挽等[20]采用GC-MS法对广西产益智种子盐炙前后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对比研究。通过鉴定表明,益智仁挥发油中有68种化合物,盐益智仁挥发油中有49种化合物,两者共有的化合物有33种。益智仁盐炙后挥发油的组分发生了较大变化,消失组分35个,特别是低沸点组分;增加组分16个,如生品中相对含量较高的α-愈创木烯(2.86%)在盐炙品中未检出,盐炙品中相对含量较高的(-)-脱氢香橙烯(2.53%)在生品中未检出。生品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圆柚酮(12.11%)、香橙烯(10.70%)、7-表-α-芹子烯(3.90%)、二环榄香烯(3.46%)、葎草烯环氧化物Ⅱ(3.22%);盐炙后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圆柚酮(12.92%)、香橙烯(10.90%)、β-紫罗兰酮(4.49%)、7-表-α-芹子烯(3.73%)、二环榄香烯(3.45%)。张文焕等[24]比较了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萃取法获得的益智果实中挥发油的成分,前者以低沸点成分为多,最突出的是α-荜澄茄烯,其相对含量前者为9.14%,后者为1.09%;后者以高沸点成分为多,其中圆柚酮的相对含量在后者为14.00%,前者则为5.12%。前者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香橙烯(13.62%)、十氢1,1,7-三甲基-4-亚甲基-1H-环丙烷[e]甘菊环(10.55%)、α-荜澄茄烯(9.14%)、蛇麻烷-1,6-二亚乙基三胺-3-酯(6.73%)、喇叭茶醇(5.77%)、圆柚酮(5.12%);后者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香橙烯(17.82%)、圆柚酮(14.00%)、十氢1,1,7-三甲基-4-亚甲基-1H-环丙烷[e]甘菊环(8.98%)、1,2-苯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5.94%)、4-乙酰氧基桉叶-11,(14)-二烯(5.28%)。2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提取物的主要共有成分只有19个,但其在各自提取物中的相对含量相差较大,特别是桃金娘烯醛、α-荜澄茄烯和圆柚酮的含量各相差约13倍、8.4倍和2.7倍。易美华等[25]采用GC-MS法分析鉴定了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益智果实(或种子不确定)及叶、茎中的挥发油,鉴定出益智果实(或种子)挥发油中的58种化合物(相对含量总和占93.54%)。这58种化合物中,益智叶只有14种相对应(相对含量总和占29.21%),益智茎只有6种相对应(相对含量总和占50.75%),表明益智茎、叶中的挥发油种类和相对含量与果实(或种子)相比差异很大。益智果实(或种子)中含量较高的成分顺序为:香橙烯(9.81%)、1,2,4,5-四甲基-苯(5.86%)、圆柚酮(5.35%)、十氢-1,1,7-三甲基-4-亚甲基-1H-环丙基甘菊环(1H-cyocloprop[e]azulene,decahydro-1,1,7-trimethyl-4-methylene,4.61%)、1-甲基-3-(1-甲乙基)-苯(3.05%)。罗秀珍等[22]经GC-MS分析,发现益智果实经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的挥发油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顺序为p-聚伞花烃(44.87%)、香橙烯(9.13%)、芳樟醇(Linalool,4.39%)、桃金娘醛(Myrtenal,3.90%)、β-蒎烯(β-Pinene,3.87%),另外圆柚酮含量为1.27%。林敬明等[26]用GC-MS法分析了超临界萃取的益智果实挥发油成分,挥发油含量较高的成分顺序为4βH,5α-Eremophila-1(10),11-Dien-2-one(6.65%)、香橙烯(6.10%)、姜酮(Zingiberone,4.40%)、桉油精(Eucalyptol,3.93%)。陈画虹等[27]针对益智果实几个部位的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比对,发现益智种子、果皮、全果挥发油含量及油中主要成分均有显著差异。其中低沸点成分果皮和全果较接近,高沸点成分种子和全果比较接近,而有趣的是,果皮中有8个相对含量大于3%的成分在全果中未检出,如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法呢烯(6.54%)、α-葎草烯(5.80%)、α-荜澄茄烯(4.75%)、β-没药烯(4.28%)等;全果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4-异丙基甲苯(26.71%)、香橙烯(6.06%)、圆柚酮(4.57%)、Vulgarol B(2.73%)、牻牛儿烯(2.53%);果皮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4-异丙基甲苯(14.38%)、法呢烯(6.54%)、二环(3,1,1)庚烯(6.49%)、α-葎草烯(5.80%)、4-甲基-1-异丙基环己烯-3-醇(4.86%);种子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圆柚酮(14.42%)、香橙烯(14.00%)、牻牛儿烯(6.81%)、Vulgarol B(6.49%)、β-花柏烯(3.89%)等。因此,从各部位所含化学成分的质量差异而言,临床用药应当按药典法加以炮制后再入药。

益智药材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研究报道较多,就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萃取法获得的挥发油,不同研究者的GC-MS研究结果中给出的主成分及其含量多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对于圆柚酮、香橙烯等一些共性成分,可考虑作为益智的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2.2.2 总黄酮 吴德玲等[28,29]以AlCl3-NaNO2-NaOH显色,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了益智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对海南、广东、广西、市售益智果实样品以及益智不同药用部位(种子和果壳)样品的石油醚脱脂后80%乙醇回流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不同产地的益智果实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较大,海南和广东的果实样品中总黄酮含量比较接近,在7.65~9.85 mg·g-1范围之间,而广西的果实样品中总黄酮含量较高,在14.15~15.12 mg·g-1范围之间,市售果实样品(产地及采收时间不详)总黄酮含量达58.69 mg·g-1;另外,益智种子中总黄酮含量(12.2 mg·g-1)高于果壳(9.5 mg·g-1)。由于AlCl3-NaNO2-NaOH显色(芦丁为对照)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方法存在疑义[30],目前发现的益智中的黄酮类主要是黄酮,有可能不显色,因此上述结果也许不能真正评价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真实含量。

2.2.3 多糖 汪金玉等[31]采用以果糖为参照,测定280 nm波长处吸收度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海南陈水地区等6个产区2007年产益智种子和果壳中低聚糖的含量。提取方法为95%乙醇超声提取至无糖反应的药渣,再用40%乙醇超声提取,提取物用浓盐酸水解。6批药材中益智果壳中低聚糖含量(1.28%~2.48%)明显高于种子(0.50%~1.14%)。吴德玲等[28,32]采用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分析测定了海南五指山、澄迈、屯昌,广东雷州半岛,广西南宁,安徽亳州药材市场等不同来源益智药材果实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益智种子和果壳)样品80%乙醇回流提取液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益智果实中多糖含量差异不大,含量范围为8.03%~8.62%;另外,益智种子(8.25%)中多糖含量高于益智果壳(4.66%)。两份研究给出的多糖(低聚糖)含量差别很大,其原因为部分来自于不同的提取方法,部分来自于不同测定方法,因此,益智中的多糖含量状况还有待确认。

3 HPLC指纹图谱

李文兵等[33]以圆柚酮为对照品,洗脱条件为乙腈-水系统(乙腈浓度5%~100%),检测波长为260 nm,对益智种子盐炙前后经甲醇索氏提取方法制备得到的提取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益智盐炙后有2个小色谱峰出现,其他较为一致,详见图1。

图1 益智仁盐炙前后指纹图谱比较

吴德玲等[28]以芍药苷为内标,乙腈-0.05%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比较了益智不同药用部位间(种子、果壳、全果)的HPLC指纹图谱(见图2),发现种子和果壳的成分相差较大,益智全果和种子的峰形相近,对各色谱峰化合物的确认和质量评价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小结

益智主产地为海南,其药材质量比较稳定。益智药材(全果)和饮片(种子)由于使用部位的差别,在化学成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于益智或益智仁名称指代药用部位使用较为混乱,使得结果汇总和分析存在困难。炮制加工前后的挥发油成分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在临床应用时需要加以注意。

益智是药食同源的品种,应用很广泛,其挥发油成分的含量研究报道较多,其他不同类型成分如总黄酮、多糖、特征性及单一性成分的含量研究报道较少,且不够完善。益智中的圆柚酮、香橙烯含量较高,也较为稳定,可以考虑作为益智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其他成分分析指标和质量控制方法均有待深入研究。正确和准确的分析方法对于药材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因此益智的含量分析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作有待深入开展。

图2 益智不同药用部位的HPLC比较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 957.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73.

[3]Shoji N,Umeyama A,Asakawa Y,et al.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of nootkatol,a new sesquiterpene isolated fromAlpinia oxyphyllapossessing calcium-antagonistic activity[J].J Pharm Sci,1984,73(6):843.

[4]徐俊驹,谭宁华,曾广智,等.益智仁中2个新的降倍半萜[J].中国天然药物,2010,8(1):6.

[5]Xu JJ,Tan NH,Xiong J,et al.Oxyphyllones A and B,novel sesquiterpenes with an unusual 4,5-secoeudesmane skeleton fromAlpiniaoxyphylla[J].ChinChemLett,2009,20(8):945.

[6]刘 楠,于新宇,赵 红,等.益智仁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09,40(1):29.

[7]Morikawa T,Matsuda H,Toguchida I,et al.Absolute stereostructures of three new sesquiterpenes from the fruit ofAlpinia oxyphyllawith inhibitory effects on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and degranulation in RBL-2H3 cells1[J].J Nat Prod,2002,65(10):1 468.

[8]Muraoka O,Fujimoto M,Tanabe G,et al.Absolute stereostructuresofnovelnorcadinane and trinoreudesmane-type sesquiterpenes with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hibitory activity fromAlpinia oxyphylla[J].Bioorg Med Chem Lett,2001,11(16):2 217.

[9]罗秀珍,余竞光,徐丽珍,等.中药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2000,35(3):204.

[10]Shoji N,UmeyamaA,Takemoto T,et al.Isolation of a cardiotonic principle fromAlpinia oxyphylla[J].Planta Med,1984,50(2):186.

[11]张起凤,罗仕德,王惠英,等.中药益智仁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7,28(3):131.

[12]Itokawa H,Aiyama R,Ikuta A.A pungent principle fromAlpinua oxyphylla[J].Phytochemistry,1982,21(3):241.

[13]Itokawa H,Aiyama R,Ikuta A.A pungent diarylheptanoid fromAlpinia oxyphylla[J].Phytochemistry,1981,20(4):769.

[14]徐俊驹,谭宁华,曾广智,等.益智仁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8):990.

[15]Guan S,Bao M,Jiang B,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protocatechuic acid fromAlpinia oxyphyllaon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oxidative PC12 cell death[J].Europ J Pharm,2006,538:73.

[16]徐鸿华,邓沛峰,林 励,等.我院引种栽培“南药”及其部分品种的药材质量评价[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1,8(21):231.

[17]梁本恒,伍建东,刘闯飞.益智的微量元素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4):38.

[18]汪锦邦,付晴鸥,乔太生,等.益智果实的成分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0,15(8):44.

[19]李兴华,胡昌江,李文兵,等.益智药材中圆柚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49.

[20]黄勤挽,胡昌江,李兴迎,等.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油成分对比研究[J].中国药业,2008,17(5):3.

[21]常艳波,黄 凌,朱 毅,等.气相色谱法测定益智挥发油中p-聚伞花烃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9,29(8):1 333.

[22]罗秀珍,余竞光,徐丽珍,等.中药益智挥发油化学成分[J].中国中药杂志,2001,26(4):262.

[23]王宁生,黄天来,刘启德,等.益智仁挥发油成分的分析[J].中药材,1991,14(6):38.

[24]张文焕,陈 健,黄惠华,水蒸气蒸馏和超临界CO2萃取对中药益智挥发油萃取的比较[J].现代食品科技,2007,23(8):43.

[25]易美华,肖 红,梁振益.益智仁、叶、茎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4,4(3):339.

[26]林敬明,贺 巍,吴 忠,等.益智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J].中药材,2000,23(8):448.

[27]陈画虹,朱文姬,王冰洁.益智不同部位挥发油成分分析[J].中药材,1999,22(9):460.

[28]吴德玲,金传山,寇婉青,等,益智不同药用部位成分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4):1.

[29]吴德玲,金传山,刘金旗,等,益智仁中总黄酮含量测定[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24(6):38.

[30]郭亚健,范 莉,王晓强,等.关于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总黄酮方法的探讨[J].药物分析杂志,2002,22(2):97.

[31]汪金玉,陈 康,林 励,等,益智不同部位低聚糖的含量测定[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1):40.

[32]吴德玲,金传山,马 凯,等,益智仁中多糖的含量测定[J].安徽医药,2007,11(3):218.

[33]李文兵,胡昌江,李兴华,等,益智仁盐炙前后指纹图谱对比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305.

猜你喜欢
香橙益智仁益智
如何种植新品种长叶香橙
电脑迷(2021年12期)2021-11-28 03:47:04
“状元果”益智仁
益智故事会
幽默大师(2020年3期)2020-04-01 12:01:06
益智仁盐炙前后缩泉丸指纹图谱的比较
中成药(2017年7期)2017-11-22 07:33:34
益智仁盐炙后缩泉丸入血成分的分析
中成药(2017年8期)2017-11-22 03:19:05
有趣的橙皮小船
流口水饮益智仁茶
益智大比拼
益智大观园
近年韩国发展香橙产业的运作及其启示
果农之友(2012年7期)2012-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