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辉,陈敏峰,吴云燕,吴同山
(1.广东省新丰板岭原种猪场,广东 韶关 511100;2.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广州 510642)
公猪作为一个养猪场的根本所在,饲养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全场的生产是否正常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因此,要使公猪经常保持健康的体魄、旺盛的性欲和良好的射精能力,并能产出密度大、品质好的大量优质精液。笔者根据本场内公猪的使用特点,从饲养管理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凡饲养母猪的养猪场,都有公猪的选留或引进等工作。无论是自繁自养,还是从外面引进,公猪引进选留工作都同样重要。
1.1.1 自有公猪的选留与测定
大型猪场,坚持进行种猪现场测定工作,对选留种猪很有必要。无论长白、大白,还是杜洛克,选种公猪一般要坚持3个原则:符合品种和种用特征;一般从大窝中选留;四肢粗壮有力,无卧膝现象。具体到品种:杜洛克毛色选留棕红色为主,体质结实,肢蹄健壮,体躯高长,背腰平直,腿臀肌肉丰满发达,有效奶头数6对以上,排列均匀;长白头颈较轻,背腰长而结实,腿臀肌肉丰满发达,肢蹄健壮,有效奶头为6对以上,排列均匀,皮毛全白;大白体型高长,体质结实,腿臀肌肉丰满发达,肢蹄健壮,有效奶头为6对以上,排列均匀,皮毛全白。
公猪的场内测定,一般以生长速度、饲料报酬、背膘等为主。场内测定结束后,按照综合指数的高低,结合现场外貌评定,选留综合指数高、体形外貌好、四肢健壮、生殖性状明显而无缺陷的公猪,留作种用。
1.1.2 引进公猪的注意事项
1)厂家选择。引进种公猪要到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正规种猪场,并且最好固定在一个种猪场引种,从而避免不同猪场不同抗体水平的种猪交叉感染。
2)引种数量。根据自身需要,一般新场以1:50~100的比例引进公猪,常规生产的猪场,根据需要更新的公猪数量进行。
3)质量控制。很多大型种猪场,都是经过测定、精液检查合格才将种公猪售出。但也要注意,如果市场行情好,等不到测定结束,公猪就卖完了;特别是杜洛克公猪,遇到特殊清况如疾病、天气等原因,经常找不到公猪买。在公猪使用不是很紧张的情况下,尽量不要买体重100 kg以上的公猪,一是大部分为别人挑剩的,二是自己对猪的防疫情况不了解;但也不要买50 kg以下的公猪,因为这个时候,很多体况还没表现出来,不容易选准。无论挑选多大的公猪,为了保证猪只的健康和自己猪场的安全,引进前,都要进行抽血化验,以保证种公猪的健康。
4)引进公猪还要注意:不在高危时期引种,因为猪病泛滥,即使供种场没问题,运猪车辆、沿途等都会有很大的风险;尽量避免高温季节引种,这个季节猪容易出现问题,大家引种比较集中,可能造成引不到好公猪的后果。实在不行,可以让母猪推迟1个情期再配种。
1.1.3 引进公猪的隔离与分栏
种公猪引进后,不能马上与场内的猪只混群,应单独隔离1个月左右,注射基础疫苗后,在疫病检测没有问题的前提下,再混群。
体重50 kg以下的公猪,可以大栏群体饲养,体重50 kg以上的,就不能大群饲养,最多一栏放2头,最好1头一栏,主要是防止相互爬跨、打斗造成肢蹄受伤。
目前,生产小公猪专用饲料的饲料厂还不多,如果有,要尽量采用不同阶段专用的公猪饲料。因为公猪和商品猪比,在能量、蛋白质方面需求虽然差不多,但公猪需要强健骨骼,需要四肢有力,饲喂普通的中小猪料,满足不了这些要求。
体重100 kg以下的公猪可以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饲喂,但每周尽量饲喂不低于3次的青饲料。
加强小公猪的运动,是提高公猪健康、减少肢蹄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因此,无论是在运动场还是过道,每周最少要让小公猪运动3次,每次不少于1 h。
经过测定的后备公猪(体重100 kg以上),要注意控制膘情,肥瘦保持适中,并开始饲喂专门的公猪料(因为需要不同,不能用哺乳母猪料)。根据膘情,每天喂2.0~2.3 kg/头;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经常饲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
瘦肉型后备公猪一般4~5月龄开始性发育,而7~8月龄进入性成熟。无论是自留的还是买回来的公猪,开始调教的时间不能太早,一般从7~8月龄开始调教,效果比从6月龄就开始调教要好得多,不仅缩短调教时间而且易于采精。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10月龄以下的公猪调教成功率为92%,而10~18月龄的成年调教成功率仅为70%,故调教时间也不能太晚。
进行后备公猪调教的工作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遇到自己心情不好、时间不充足或天气不好的情况时不要进行调教,因这时极容易将自己的坏心情转嫁于无辜的公猪身上。
对于不喜欢爬跨或第1次不爬跨的公猪,要树立信心,多进行几次调教。不能动不动就打公猪或用粗鲁的动作干扰公猪。若调教人员态度温和,方法得当,调教时自己发出一种类似母猪叫声的声音或经常抚摸公猪,久而久之,调教人员的一举一动或声音都会成为公猪行动的指令,并顺从地爬跨母猪台、射精和跳下母猪台。
调教时,应先调教性欲旺盛的公猪。公猪性欲的好坏,一般可通过咀嚼唾液的多少来衡量,唾液越多,性欲越旺盛。对于那些对假母猪台或母猪不感兴趣的公猪,可以让它们在旁边观望或在其它公猪配种时观望,以刺激其性欲的提高。
对于后备公猪,每次调教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5~20 min,每天可训练1次,但1周最好不要少于3次,直至爬跨成功。调教时间太长,容易引起公猪厌烦,起不到调教效果。调教成功后,1周内每隔1d就要采精1次,以加强其记忆。以后,每周可采精1次,至12月龄后每周采2次,一般不要超过3次。
后备公猪调教的方法通常有如下几种。
2.2.1 爬跨母猪台法
调教用的母猪台高度要适中,以45~50 cm为宜,最好使用活动式母猪台,可因猪不同而进行适当的调节。调教前,先将其它公猪的精液或其胶体或发情母猪的尿液涂在母猪台上面,然后将后备公猪赶到调教栏,公猪一般闻到气味后,大都愿意啃、拱母猪台,此时,若调教人员再发出类似发情母猪叫声的声音,更能刺激公猪性欲的提高,一旦有较高的性欲,公猪慢慢就会爬母猪台了。如果有爬跨的欲望,但没有爬跨,最好第2天再调教。一般1~2周可调教成功。
2.2.2 爬跨发情母猪法
调教前,将1头发情旺期的母猪用麻袋或其他不透明物盖起来,不露肢蹄,只露母猪阴户,赶至母猪台旁边,然后将公猪赶来,让其嗅,拱母猪,刺激其性欲的提高。当公猪性欲高涨时,迅速赶走母猪,而将涂有其它公猪精液或母猪尿液的母猪台移过来,让公猪爬跨。一旦爬跨成功,第2、3天就可以用母猪台进行强化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但效果较好。
无论哪种调教方法,公猪爬跨后一定要进行采精,不然,公猪很容易对爬跨母猪台失去兴趣。调教时,不能让2头或以上公猪同时在一起,以免引起公猪打架等,影响调教的进行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配种前的后备种猪,一定要加强运动,每天适当的运动可以减少四肢疾病的发生、提高食欲、促进发情。运动的方法,根据工人工作时间、场地,一般安排在下午进行,以栏为单位放在一起,每栏猪只运动半个钟头,没条件天天运动的,每星期最少要有2~3次。如果没有运动场,可以在猪舍过道内进行。猪只运动场地要进行卫生清理,凡是对猪只不利的砖头、石块、铁器以及能够吞咽但消化不了的塑料制品、有毒有害物质均应清理干净,以免对猪只造成伤害。
8月龄后,经训练调教后的公猪,一般每周采精1次;12月龄后,每周可增加至2次,成年后每周可采精2~3次。在美国,10月龄之前每周采精1次;10~15月龄每2周采精3次;15月龄以上每周采精2次。
生产公猪饲喂专门的公猪料,根据膘情(按照5分制的标准,以3分为准),每天饲喂2.3~2.8 kg,并常规性的饲喂青绿多汁饲料,坚持每天喂1个生鸡蛋和5~10 mL的鱼肝油,以补充精子生成的需要。
公猪舍的地面,最好采用红砖或青砖(水泥砖容易损坏,换起来比较麻烦,也易损坏肢蹄,不宜使用)铺地,如果卫生清理得当,即使夏季比较潮湿,也不会太滑;与水泥地面相比,碱性不强,可以减少腐蚀肢蹄。
生产公猪要有专门的运动场,或是环道,或是空地,尽量用沙质或土质的地面,不要铺水泥,并确保里面没有砖头、石块等异物。公猪运动时,只可以单放,不能混放,每小时可以轮换1次,保证2~3 d运动1次。夏季选在比较凉爽的早晚,冬季选在比较暖和的早上10点以后至下午4点以前,尽量减少应激。
猪舍内的环境卫生工作不能忽视,保持舍内干净、干燥,经常清理猪粪尿等,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另外,要定期灭鼠、灭蚊等,以减少猪病传播的机会。
热应激对公猪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一定要做好夏季公猪的防暑降温工作。如果处理不当,夏季高温天气对公猪的影响最大:公猪发热、采食量下降、精液品质变差或根本无精子、单侧或双侧睾丸肿大等,有的是一头,有的是同时发病,持续时间短的要半个月,长的甚至一个多月,使得猪场发情母猪不能正常配种,影响生产成绩的正常发挥。有条件的猪场尽量使用水帘降温的方式降温;条件差一点的猪场在改善公猪舍通风的同时,要注意中午时段的降温,尽量使舍内温度控制在35 ℃以下。
冬季气温低,天气变化虽然没有夏季明显,但常有冷空气等异常天气出现(如2008、2010年南方的低气温天气),因此也是一些病毒性疾病(如五号病等)的高发期,如果防疫工作做得不好,容易引起严重的后果,同时也要做好保温通风工作。
冬季还要注意公猪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控制。
根据目前的情况,为了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公猪的年更新淘汰率一般不低于50%,长期生病不能使用的无效公猪、年龄超过3年的公猪,都要及时淘汰。
每个猪场都有符合自己猪场实际情况的一套防疫操作规程,一般来说都是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因此,凡是形成的程序化规程,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要有一定时间的延续性。无论什么季节,公猪的防疫工作不能放松。猪瘟、五号病、伪狂犬病、乙脑、细小病毒病要进行常规性免疫注射,蓝耳病疫苗、流感疫苗等要根据自己场里的具体情况区别使用,不能盲目学别人;以前,乙脑和细小病毒病是终生免疫1次,由于多年来不同病毒、细菌的增加和交叉感染,最好每年都进行2次免疫,即1月份、7月份个对乙脑和细小病毒病各免疫1次。下面以新丰板岭原种猪场为例,免疫程序从保育出栏挑选至测定舍开始。
4.1.1 后备种公猪免疫程序
后备种公猪的免疫程序见表1、2、3。
4.1.2 生产种公猪免疫程序
生产种公猪的免疫程序见表4。
在南方,夏季在饲料或饮用水中添加1‰~2‰的一水柠檬酸,可以增加公猪食欲和减少某些烈性传染病的发生率;根据需要添加一部分板蓝根或鱼腥草,以预防由于天气的变化引起的感冒,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采用“4+1”驱虫模式通过饲料加药的方式每年对公猪进行4次驱虫。
表1 加免一
表2 加免二
表3 加免三
表4 生产种公猪免疫程序
1)公猪性欲减退、出现软鞭情况,可以用丙酸睾丸素进行处理,肌肉注射100 mg,隔天1次,连续3~5次。
2)公猪突然无精、死精,用甲基睾丸素进行处理。
3)公猪一侧或两侧睾丸肿大(多发生在夏季),有的可以自行消退,不行的话,可以用酒精搽试,并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
4)对有自淫行为的公猪,在其发生自淫行为的时候要及时制止(见一次就打1次),并要多放到栏外,赶其运动。
1)由于地面太滑容易引起公猪跌倒而造成肢蹄损伤或地面过于粗糙而引起肢蹄磨伤的,要及时对栏舍及地面进行改造;因运动场有异物而引起公猪运动扭伤肢蹄的,要对运动场进行整理。
2)因为饲料、饮水、采精等引起问题的公猪,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对症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