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露,肖小敏△,魏 明
(1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广东 广州 510632;2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陕西 西安 710021)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区。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时期感染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者中,分别有90%和25% ~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1],其成年后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几率明显增加,因此阻断HBV宫内传播已成为围产医学和传染病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产前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方法是在孕晚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但临床上对其效果尚存在争议。胎盘是病毒宫内传播发生的关键部位,胎盘屏障的第一层细胞是滋养层细胞,滋养细胞被广泛用作病毒宫内传播的靶细胞。来源于胎盘滋养层的绒毛癌细胞,与滋养层细胞特性功能基本相似。BeWo和JAR细胞,作为已建立的绒毛癌细胞系,目前被广泛用作代表胎盘屏障的滋养层细胞模型[2-4]。因此本实验使用不同浓度的 HBIG(103、102、10、1、0.1 IU/L)作用于HBV感染的人绒毛膜癌细胞系JAR细胞,探讨其在体外阻断HBV感染JAR细胞的作用。
以源于滋养层细胞的人绒毛膜癌细胞系JAR细胞作为滋养细胞模型,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资源中心。
HBV血清为2009年收集的乙肝患者HBV阳性血清,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 e 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均为阳性,经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DNA滴度为5×1011copies/L,无合并甲、丙、丁、戊肝的实验室依据,使用前用无血清 RPMI-1640,1∶5 稀释,并通过0.22 μm 孔径滤器过滤除菌,分装,置于-80℃保存。阴性血清为体检正常人的外周血血清,同上处理。HBIG购自四川远大蜀阳药业有限公司;RPMI-1640细胞培养基和胎牛血清购自Gibco;鼠抗人HBsAg单克隆抗体(Ⅰ抗)、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羊抗鼠Ⅱ抗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工程公司;人类基因组DNA提取和纯化试剂盒:Biospin Cell Genomic DNA Extraction Kit(离心柱型,Cat:BSC0531)购自BioFlux;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Cat.#DA-D051)购自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其它生化试剂均为进口分装或国产分析纯。
3.1 MTT比色法 检测不同浓度的HBIG(终浓度分别为 103IU/L、102IU/L、10 IU/L、1 IU/L、0.1 IU/L)对JAR细胞的作用。取适量用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调整细胞浓度至108/L,取100 μL接种至96孔板,每孔细胞数约为104个,每组6孔。将96孔板放回CO2培养箱继续培养,待细胞长到板面积70%,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BIG,阴性对照组不加HBIG,空白对照孔不加细胞,只加培养基。置于37℃、5%CO2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于24 h后每孔加入5 g/L MTT溶液20 μL,37℃继续孵育4 h后,吸弃孔内培养基,每孔加入 DMSO 150 μL,振荡10 min,在酶标仪上选择测定波长570 nm,参照波长为630 nm,测定各孔吸光度(A值)。各组A值=各组测得的A值-空白组A值均值。
3.2 细胞内DNA提取及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 HBV血清感染体外培养的JAR细胞,不同浓度的 HBIG(终浓度为 103、102、10、1、0.1 IU/L)干预,24 h后采用BioFlux公司人类基因组DNA提取和纯化试剂盒提取、纯化细胞内DNA,按试剂盒操作。采用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HBV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检测试剂盒进行HBV-DNA检测,按试剂盒操作。
3.3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 制作细胞爬片,待细胞长满片的50%,加入HBV阳性血清孵育,24 h后取出细胞爬片,PBS洗5 min共12次。室温下,4%多聚甲醛固定20 min;用PBS洗5 min共3次;0.3%Triton X-100室温处理5 min;PBS洗,10 min共3次;山羊封闭血清室温封闭1 h,不洗;加入1∶50稀释的鼠抗人HBsAg单克隆抗体(Ⅰ抗),4℃过夜;PBS洗10 min,共3次;加入1∶100稀释FITC标记的Ⅱ抗,37℃避光孵育1 h;PBS洗10 min,共3次;加入DAPI,室温避光孵育5 min;PBS洗5 min,共2次;甘油封片,4℃避光保存30 min;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
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用SNK检验或Tamhane's T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各浓度HBIG组的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次设定的各个浓度的HBIG对JAR细胞的生长无显著影响,见表1。
表1 不同浓度HBIG对JAR细胞生长作用Table 1.The growth of JAR cells in different groups(.n=6)
表1 不同浓度HBIG对JAR细胞生长作用Table 1.The growth of JAR cells in different groups(.n=6)
HBIG 103IU/L 0.56 ±0.16 HBIG 102IU/L 0.58 ±0.16 HBIG 10 IU/L 0.54 ±0.11 HBIG 1 IU/L 0.56 ±0.12 HBIG 0.1 IU/L 0.52 ±0.11 Negative control 0.56 ±0.14
以不同浓度HBIG培养的各组细胞内均检测到HBV-DNA的存在,但各组之间的HBV-DNA拷贝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为阴性,见表2。
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JAR细胞胞质内检测到HBsAg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绿色),呈片状或团块状分布。特别的是在细胞核的边上HBsAg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呈点状分布,且荧光较强,如戒指结构。在第1组到第6组各组中,无论加入HBIG终浓度的高低,均可在JAR细胞胞质内检测到HBsAg免疫反应阳性物质,见图1。随机抽取10个不同视野,进行拍照。每个视野圈定10个以上的细胞。利用软件对圈定的每个细胞进行荧光灰度分析。各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细胞内HBsAg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内HBsAg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比较,细胞内HBsAg荧光强度差异无显著(P > 0.05),见表3。
表2 不同组JAR细胞内HBV-DNA拷贝数Table 2.The copies of HBV-DNA in JAR cells in different groups(.n=4)
表2 不同组JAR细胞内HBV-DNA拷贝数Table 2.The copies of HBV-DNA in JAR cells in different groups(.n=4)
aThe numbers were logarithmically transformed.P >0.f05.
Group HBV-DNA copiesa HBV+HBIG 103IU/L 4.80 ±0.56 HBV+HBIG 102IU/L 5.00 ±0.62 HBV+HBIG 10 IU/L 5.00 ±0.54 HBV+HBIG 1 IU/L 5.10 ±0.83 HBV+HBIG 0.1 IU/L 4.89 ±0.65 HBV 5.04 ±0.70 Negative control <3 Blank control <3
目前临床尚对孕晚期应用HBIG阻断HBV宫内传播的效果尚存在争议。一部分研究者认为孕晚期使用HBIG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有效[5]。而一部分学者认为新生儿出生后常规主被动免疫,已经能阻断大部分的HBV母婴传播,孕晚期使用HBIG性价比不高,甚至是没有阻断效果。张平等[6]按使用HBIG情况分组观察使用效果,发现孕期使用HBIG对阻断宫内感染无效。朱科伦等[7]对HBV阳性孕妇于孕28周后每月接种HBIG 200 IU,定期检测孕妇血HBsAg、HBV-DNA和 HBsAb,发现 HBsAg和HBV-DNA无明显降低,HBsAb无明显升高,认为HBV阳性孕妇孕期注射的HBIG剂量尚未能完全中和孕妇血清中的HBV,HBIG中和病毒的作用和效果尚值得怀疑。
Figure 1.The localization of HBsAg was examined by 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400).HBsAg(green)was found in JAR cells in the test groups.HBsAg was located in the cytoplasm or at the edge of the nucleus(blue).a1-c1:HBV+103IU/L HBIG;a2-c2:HBV+102IU/L HBIG;a3-c3:HBV+10 IU/L HBIG;a4-c4:HBV+1 IU/L HBIG;a5-c5:HBV+0.1 IU/L HBIG;a6-c6:HBV;a7-c7:blank control(fetal bovine serum);a8-c8:negative control(healthy people serum).图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HBsAg的定位
表3 不同组JAR细胞内HBsAg荧光强度Table 3.The HBsAg expression in JAR cells in different groups(.n=100)
表3 不同组JAR细胞内HBsAg荧光强度Table 3.The HBsAg expression in JAR cells in different groups(.n=100)
*P <0.05 vs HBV group.
Group Fluorescent intensity HBV+HBIG 103IU/L 583.14 ±116.85 HBV+HBIG 102IU/L 581.90 ±69.13 HBV+HBIG 10 IU/L 582.26 ±107.46 HBV+HBIG 1 IU/L 576.24 ±118.22 HBV+HBIG 0.1 IU/L 583.79 ±118.56 HBV 615.28 ±134.59 Negative control 275.91 ±48.26*Blank control 295.43 ±44.50*
针对孕晚期使用HBIG的争议,HBV病毒血清体外感染细胞的可能性,我们采用高病毒载量的HBV-DNA阳性血清感染体外培养的JAR细胞,模拟母胎界面,应用不同浓度的HBIG去干预,检测细胞内的HBV-DNA拷贝数的差异。HBV-DNA阳性直接反应了病毒的复制水平,同时也提示宿主具有传染性。目前,临床上认为HBIG浓度至少达到10 IU/L才有保护作用[8]。因此本次实验设定5个HBIG 的浓度,分别为 103、102、10、1、0.1 IU/L。其中前2个浓度高于最低保护浓度,后2个浓度低于最低保护浓度。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正常人血清)和空白对照组(胎牛血清)。
首先,采用MTT法检测各浓度HBIG对JAR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P>0.05,说明本次实验设定的各浓度的HBIG对JAR细胞生长的差异无显著。可以进行后续实验。在与HBV阳性血清共同孵24 h后提取JAR细胞内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拷贝数,得出各组细胞内均检测到HBV-DNA的存在,但各组之间的HBV-DNA的拷贝数没有显著差异。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为阴性。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提示,较高浓度的HBIG组(终浓度为103IU/L和终浓度为102IU/L)的JAR细胞内的HBV-DNA拷贝数与第6组(只加病毒)的JAR细胞内的HBV-DNA拷贝数相比无显著差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也提示这2组细胞内HB-sAg荧光强度与第6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在体外条件下高于最低保护浓度的10倍、100倍浓度的抗体也并不能阻断HBV感染JAR细胞。
Partovi等[9]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肌注HBIG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果肌注HBIG的患者抗HBs滴度300 IU/L可以3周后再注射,如果滴度在200~300 IU/L之间3周内注射,滴度在151~200 IU/L之间2周注射,滴度在100~151 IU/L需1周内注射,而滴度小于100 IU/L应立即注射。对于HBsAg滴度较高者注射HBIG后,由于中和作用,抗HBs滴度将较快降低而难以维持在有效浓度。此研究提示若不管HBsAg、HBeAg和HBV-DNA浓度的差别,一律于孕晚期注射3次HBIG 200 IU可能是不合理的。
而孙玉革等[10]对慢性携带HBV的孕妇于孕晚期注射HBIG 200或400 IU。动态观察结果显示,无论在注射后24 h、72 h、1周、2周、4周,还是3次注射结束后l周,HBV-DNA水平和注射前比较均无下降趋势,无显著差异(均P>0.05)。此研究说明注射小剂量HBIG后的各个时段都不会对HBVDNA水平产生影响,注射HBIG前后HBV标志物无变化,更无anti-HBs检出。
结合我们的实验,高于临床最低保护浓度的抗体并不能阻断HBV感染JAR细胞。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在临床上孕晚期应用200 IU HBIG直接阻断乙肝病毒感染滋养细胞的途径值得怀疑,孕期应用HBIG是否还能通过其它途径阻断宫内HBV传播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1]Lai CL,Ratziu V,Yuen MF,et al.Viral hepatitis B[J].Lancet,2003,362(9401):2089 - 2094.
[2]Bourinbaiar AS,Nagorny R.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infection of chriocarcinoma-derived trophoblasts[J].Acta Virol,1993,37(1):21 - 28.
[3]李淑珍,王素萍,宋秀霞,等.HBV母婴传播胎盘细胞感染体外模型建立[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9):1077-1079.
[4]Francois JE,David,Hieu C,et al.HIV infection of choriocarcinoma cell lines derived from human placenta:the role of membrane CD4 and Fc - Rs into HIV entry[J].Virology,1995,208(2):784 -788.
[5]Xiao XM,Li AZ,Chen X,et al.Prevention of vertical hepatitis B transmission by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 in the third trimester of pregnancy[J].Int J Obstet Gynecol,2007,96(3):167 -170.
[6]张 平,朱理珉.孕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观察[J].天津医学,2004,32(4):217 -218.
[7]朱科伦,马佩球,张为民.HBV阳性孕妇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反应的研究[J].广州医药,2004,35(1):1-2.
[8]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79-88.
[9]Partovi N,Guy MW,Ensom MH,et al.A study of the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of low-dose 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in long-term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J].Am Transplant,2001,1(1):51 -54.
[10]孙玉革,韩忠厚,王贵强,等.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HBV DNA水平的动态影响[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25(7):442.